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技术监控记录资料,可以对违法的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依法予以处罚。”交通技术监控常用设备包括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机动车超速监测系统、汽车行驶记录仪、称重仪、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线设备等执法计量器具。根据《计量法》的规定,这些器具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但是目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执法计量器具的鉴定工作还没有全面开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检定规程滞后不能有效依法检定公安交…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电子取证系统在各地交管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对查处和遏制机动车超速、违法超车及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交管部门中存在的“重应用、轻维护、轻计量”等管理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却影响和制约了电子取证系统的应用效果,并在某些地区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因此,当前迫切需要规范和引导电子取证系统的正确应用,以确保技术监控记录能够依法作为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的处罚依据。  相似文献   

3.
秩序     
正问:路口红灯亮时,车辆停在停止线上或者是刚刚越线停在了路口内的行为,构成闯红灯吗?答:为规范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取证,《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05号)明确规定,作为处理依据的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收集的违法记录资料应当清晰、准确地反映机动车类型、号牌、外观特征以及违法时间、地点、事实。2009年2月25日,公  相似文献   

4.
值日警官     
正秩序问:车辆被探头拍下的交通违法,最迟多长时间就能在网站上查到?答:依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九条的规定:"自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收集违法行为记录资料之日起的十日内,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记录内容进行审核,经审核无误后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违法行为的证据"。第二十条规定:"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行为信息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后三日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向社会提供查询"。因此,最晚可在违法行为发生十三日后在网上查询。  相似文献   

5.
规范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通过非现场执法装备合法合规收集、固定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是公安交管部门规范执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些年,在科技强警等政策支撑下,各地广泛开展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建设,助力事故预防、秩序管控、违法查处等工作。本文对公安交管非现场执法装备的技术发展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从执法装备的角度,对进一步提升公安交管非现场执法的规范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月1日,《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23号)正式实施,其以多达52项的记分项目,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123号令出台后,驾驶证分数迅速升值,并催热交通违法"代扣分"市场。一方面是部分驾驶人为了规避记分产生的惩戒性后果,有"买分"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因为在非现场执法过程中,监控设备只拍摄到了违法车辆的车牌、车型,无法拍到驾驶人的体貌特征,为"卖分"提供了可能。"代扣分"行为目前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中并未被明确规定为一种违法行为,但从法理上分析,接近于伪造证据、提供虚假证言妨碍执  相似文献   

7.
作为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的主要设备,“电子警察”系统主要应用于道路交通的违法抓拍,如闯红灯抓拍、超速违法抓拍、越线违法抓拍等。主要是为交通违法提供足够充分的证据,达到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交通管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雷达测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的车辆行驶速度限速监控,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任何一项技术都有它的局限性,从而影响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当使用者操作不当时,会放大这种局限性,导致错误的结果。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发现使用便携式雷达测速仪移动测速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相似文献   

9.
正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行为模式和管理模式,其中,非现场执法是推动路面和源头治理超限超载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全国治超非现场执法模式都还处于试验性阶段,各地都在探索适合自身的治超非现场执法建设。治超非现场执法的主要依据为《公路安全保护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超限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62号令)。货车公路运输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的业务框架,主要由违法数据采集系统、违法数据确认系统、非  相似文献   

10.
正一、执法记录仪设备执法记录仪设备发展时间较长,技术相对成熟,主流设备的拍摄性能均能够满足交警日常执法所需,在产品选型过程中更应该考虑的是细节功能与日常工作的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主机重量与佩戴《交警系统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明确要求民警在处警时"应当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进行全程录音录像",且"执法记录仪应当佩带在交通警察左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方便又快捷的驾车出行已经成为人们外出的主要方式,但是相伴而来的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量的逐年上升.近几年超速驾驶已经成为造成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超速驾驶行为的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针对高速公路的封闭性和超速违法的严重性,交通安全部门一般采用非现场执法技术对车速进行检测.高速公路超速执法技术主要包括定点测速和区间测速两种,我国高速公路一般更多的是采用定点测速进行超速执法.但是超速执法装置的覆盖范围是有限的,因此对于其产生的执法效应也是不明确的.  相似文献   

12.
正《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的十年间,我国道路交通环境、机动车及驾驶人数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路交通管理机遇与挑战、发展与改革并存,道路交通安全法律体系逐步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法治理念与执法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以公安部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主体的管理体制,道路交通事故及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公正、理性、平和、文明"的执法理念在交通警察队伍中逐步确立。这些都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正28万为全面加强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执法管理,公安交管部门积极运用机动车违法通行人行横道自动抓拍系统,有效提升了执法效率。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机动车未按规定"礼让斑马线"行为38万起,其中使用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查处28万余起。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非现场执法已成为交警执法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很多被"电子警察"抓拍到的交通违法行为,无法辨别当时的驾驶人,容易出现交通违法处理中的"冒名顶替"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管理秩序,也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在非现场处理岗位工作中快速甄别"冒名顶替"可大大提高民警的工作效率。笔者根据多年在一线非现场违法行为处理岗位工作经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5.
正道路交通违法数据分析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掌握交通违法形势、研究交通违法规律特点、制定交通违法管理工作对策的依据,是交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每年新增道路交通违法相关的数据近4亿条,逐渐形成了庞大的交通违法数据库,为开展交通违法数据常态化分析和深度研判提供了基本条件。本文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需求出发,提出利用"公安交通管理综合信息应用平台"中采集的交通违法信息数据,并结合机动车、驾驶人、交通事故等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找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置于全市平安建设的突出位置,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挂帐推进"的原则,大力推动各县区、乡镇党委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组织领导、隐患治理、宣传教育、执法服务等工作机制,夯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基础,实现了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省道105线起于合肥,贯穿和县、  相似文献   

17.
近日,山西省大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某大队加大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一日之内竟然有十人因无证驾驶机动车被处以行政拘留。看到这种现象,笔者既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断加大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力度庆幸,也深深为道路交通违法人数之多、交管执法不均衡而忧虑。一日行政拘留十人,那么一月之内在一个大队管辖区最少有三百人严重交通违反交通安全法律,这说明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甚多,交通管理工作任重道远。但是,有的大队在一月之内拘留的严重违法人员很少,有的竟然为零。如此忽冷忽热、一阵风式的执法,说明有些交警大队执法的随意性很大;有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我国农村交通管理现状目前农村的道路交通管理力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参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2012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后,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不断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体系建设,成立政府领导负责、各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交通安全委员会或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组织体系,大力推进农村"两站两员"建设。目前,全国90%  相似文献   

19.
正2004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对推动道路交通管理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道具具有有重重要要历历史史意义,结束了我国道路交通管理长期缺乏基本法律的历史,提高了交通管理执法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弥补了管理空白,解决了规范滞后和力度不够等问题。为严格规范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进一步界定了道路交通各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为正确处理道路交通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推动了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道路交通管理实践中,个别地方片面追求违法行为查处数量,忽略执法程序甚至遗漏重要办案环节,极易诱发案件涉诉风险.通过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关键词"道路交通违法""行政案由",共检索出2020年涉交警行政诉讼案件145件,其中执法程序类案件74件,占比51%.为进一步加强各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新 《行政处罚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