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红 《民营科技》2007,(11):112-113
心理契约是联系组织与员工的心理纽带.对于填补劳动契约的空白.提高员工满意度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心理契约的内涵和特点入手.分析了员工满意度下降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心理契约的满足与违背对员工满意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员工满意度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着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不仅是经济利益上的,还体现在心理和情感上。青年员工作为企业的生力军,其思维和价值观在不断地冲击着企业,他们强调自我,关注自我,跳槽如家常便饭,令企业管理者头疼不已。那么如何留住企业的优秀人才,降低员工的流失率,已成为企业难题。企业除了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完善组织与人的经济契约关系,更应该采取有效方法强化组织与人的心理契约关系,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这样才可能真正开发出组织的人力资源,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
决定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人力资源的研究也包含了多种角度。近年来,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员工流动率居高不下,带来了企业管理的极端不稳定,一致性差,延续性低,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得不到落实。大多学者认为员工离职意愿与组织承诺密切相关,认为组织承诺水平可以作为员工离职率的一个预测指标。本文以温州中小农业企业为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文献阅读,深入分析工作特征、组织承诺、员工满意度等变量因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以期对温州民营企业降低员工流动率,提高员工满意度有所启示,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兴旺 《企业活力》2005,(11):40-42
<正>工作满意度指人对于其工作的感觉或对工作中各个层面的一些相关态度。工作满意度的概念首先由Hoppock提出,他认为工作满意度乃是员工心理和生理上对工作环境与工作本身的满意感受,也就是工作者对工作情境的主观反应。它受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影响,不同的雇员对同一种东西存在不同的价值判断;同时,工作满意度是(主观)感知,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掌握员工的满意度和了解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不同因素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一、员工满意度调查概述进行员工满意度的调查和对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是测评员工需要满意度的前提。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并结合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员工的基本需求可以作如下归类:1.生理需要:①薪水,②福利保障;2.安全需要:①工作稳定性,②工作条件;3.爱与归属需要:①管理方式、②同事、③上司;4.尊重需要:①职位,②权利,③升迁,④奖赏;5.自我实现的需要:①成就,②决策、提案采纳,③工作兴趣、个人特长,④创造力,⑤自我发展的机会、自由性。本文设计了包含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工作群体、晋升制度、薪酬福利、企业文化等六个方面内涵的28个问题的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全面了解影响员工工作行为的因素,试图通过对不同的员工类型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调查分析,掌握关键影响因素,特别是重点考察知识型员工,提出了提高知识型员工的满意度的有效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5.
杜涛 《价值工程》2012,31(24):147-149
人力资源的严重流失已逐渐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而导致员工离职的关键原因之一又是员工对组织的心理契约发生了违背。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公平的薪酬制度、尊重员工、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等因素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心理契约。因此,组织通过构建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尊重员工、为员工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以及为员工提供事业发展的空间等措施可以有效地维护员工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6.
员工的心理契约违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员工的忠诚是企业效率的前提,成长的依托。然而,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它们的决策却经常导致员工产生心理契约违背,从而表现出消极怠工、抗议、忠诚度下降,甚至离职而去等一系列有损企业的行为。这些行为,轻则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重则导致企业的衰亡。那么,什么是心理契约违背?它是怎样形成的?其行为模式怎样?企业又如何规避呢?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形成过程心理契约(Psych010gicalcontract)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学者Argris提出Levinson加以界定的一个管理学概念,最早用来描述员工和企业双方不成文的、内隐的契约或相…  相似文献   

7.
通过员工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的内涵界定,分析“心理契约”与员工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航空公司“员工-顾客满意度”关系的相关理论成果,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企业员工能否有效地工作,是否会对企业及其经营目标具有责任感、忠诚心和热情,以及能否从自己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与员工之间心理契约的实现程度。本文在分析波特劳勒激励模型的基础上,借助心理契约理论,提出了基于心理契约的员工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组织变革中的员工心理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即组织对员工的责任和员工对组织的责任。与经济契约相比,心理契约的内容虽大多以模糊性和隐蔽性为特点,但它同样是影响员工对组织的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它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变革是新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一系列的改变使员工心态、期望都发生了变化,雇佣双方的心理契约也随之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研究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对于改善组织与雇员之间的关系,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度和积极性,参与组织变革,并推动变革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外派员工的心理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跨国公司的增加,全球化战略步伐的加快,外派员工成为联系母公司与海外分支机构的桥梁.由于工作环境面临一个较大的转变,外派员工从出发前到归国后,需要不断地进行调适.文章从外派员工的心理契约角度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以便将来为组织的海外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姜小霞 《价值工程》2014,(26):158-159
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员工的忠诚度会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心理契约对员工的行为、忠诚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中员工的忠诚和"心理契约"的关系,并阐述了有效的心理契约管理如何提升员工的忠诚度,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员工与企业如何共建"心理契约"的建议,为企业领导者及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浅析企业员工关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管理者越发认识到人才的稳定及团队的和谐对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所起的重要作用。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逐渐从注重外在的知识技能转向关注更深层次的内部系统,而员工则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获取平等的人格。企业要通过提升从业者的综合素质,逐步完善员工关系管理的职能,留住关键员工并让其发挥自身价值,从而达到双方共赢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我国知识型员工流失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的载体,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近年,其流失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已有的研究成果按照研究内容可以归纳为四类: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研究;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风险控制研究;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流失分析。其中,从心理契约角度进行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年的新趋势。但就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对知识型员工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证研究相对缺乏;对如何控制其流失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4.
心理契约在企业核心员工流失中的作用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卫东  赵根良  于敏虹 《价值工程》2006,25(10):112-114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降低核心员工流失率是让众多管理者头疼的事情。合理的流失率有利于企业保持活力,但如果流失率过高,企业将不仅蒙受直接损失(包括替换成本、培训成本等),而且影响企业工作的连续性和其他人员的稳定性。本文针对此问题探讨了心理契约在企业的核心员工流失中的作用及其构建。  相似文献   

15.
组织退耦现象广泛存在于组织实践中,并被认为是组织应对制度环境压力的有效防御策略,但组织退耦对员工创新行为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尚未被深入探讨。本文以薪酬制度退耦为例,探讨薪酬制度退耦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并检验员工心理契约对二者关系的跨层次调节作用。通过对12家中国企业的342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发现,薪酬制度对外退耦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薪酬制度的对内退耦显著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心理契约在薪酬制度对外退耦和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未起到调节作用,但在对内退耦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本文将拓展组织退耦理论的研究层次和范围,对解释组织退耦情境下的员工创新行为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心理契约的科技企业核心员工流动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别于一般员工,核心员工是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然而,由于科技企业核心员工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优越感和自我实现需求,维系科技企业核心员工这一特殊群体的稳定也比一般员工难度更大。本文试图从心理契约的视角切入,结合科技企业核心员工的特质及其心理契约的差异性,分析科技企业核心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原因,构建心理契约对核心员工流动影响机制模型,分析心理契约的形成、维护、修补三个阶段,提出防止核心员工流动的对策,以期在规范企业行为的同时,提高员工满意度,进而降低企业核心员工流失率。  相似文献   

17.
In an era of increased involvement by the third sector in the delivery of social services due to public sector outsourc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silience of employee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in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their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state funding bodi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value-laden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exhibit some resilience when state funding bodies interfere with the organizational mission of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However, there are clear limits as to how far value-based aspects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compensate for unfulfilled obligations on the economic and socio-emotional dimensions caused by externally driven cost pressures. The paper suggests serious implications for HR practitioners and wider concerns relating to the quality of care delivered to the vulnerable.  相似文献   

18.
傅端香 《价值工程》2007,26(3):120-122
对进行核心员工的特性分析,结合心理契约和目标激励理论,提出了基于目标导向的心理契约型核心员工激励模型。本激励模型以目标为导向,激励核心员工的行为,最终实现核心员工和组织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9.
基于心理契约的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竞争的主导力量,其中员工心理契约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后,发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如:招聘、培训、绩效等)对员工心理契约的影响深远。文章通过对心理契约理论的介绍,结合心理契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关系,从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角度出发,分析提出防止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有效措施,提高其工作满意度,以此来长效保障企业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战略目标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