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级层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区域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涵义,通过构建评价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文章对长三角地区76个县域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主成分和协调发展函数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级层次体系呈现圈层结构;空间分布区位优势明显,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均衡,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存在核心圈层发展度高但协调度不高、内圈层带动作用有限、中圈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等问题.最后,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圈层结构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历史地看,在福建经济发展中,沿海与山区的长期不平衡对全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体水平提高产生了持续性的不利影响。宁德虽位属沿海,但在发展布局中长期居于山区板块,处于“边缘化”位置。近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开始全面试行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并本着协调发展的原则,重构区域布局,这为宁德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明确定位,从而正确选择发展路径,通过自身发展促进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也通过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自身发展,这对宁德而言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建省办特区12年以来,实行“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支持开放”的方针,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外资和自筹资金,投资强度加大,经济发展迅速。海南社会经济十五计划建成初具成效的生态省,形成海岛型特色经济,初步实现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中,加快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是扩大内需,促进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快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呈现出非理性繁荣的景象,表现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过快增长与高资产负债率并存、房地产投资增长过快与房地产高空置率并存、房地产信贷的飞速发展与高违规率并存、房地产超速发展与通货紧缩并存。房地产的“非理性繁荣”会引发房产业自身的非理性发展,房地产金融的非稳健发展,经济的非协调发展。必须对一些非理性行为予以规范和约束,房地产业才能迎来新的春天,经济发展也才能“满园皆春”。  相似文献   

5.
刘慧宇 《开放潮》2006,(11):18-19
历史地看,在福建经济发展中,沿海与山区的长期不平衡对全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体水平提高产生了持续性的不利影响。宁德虽位属沿海,但在发展布局中长期居于山区板块,处于“边缘化”位置。近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开始全面试行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并本着协调发展的原则,重构区域布局,这为宁德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明确定位,从而正确选择发展路径,通过自身发展促进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也通过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自身发展,这对宁德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但长期以来,人们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混为一谈,认为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GDP高速增长就是经济快速发展,结果导致出现“有增长无发展”、“倒退的经济增长”等经济现象,制约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才能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结构变化等方面均衡、持续和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7.
王元京 《西部论丛》2005,(12):26-29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统筹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建立和谐社会。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多种原因的影响,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富饶的贫困”。一方面,西部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富集的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与初步形成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相当规模的通信网络,与比较完备的能源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均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与人的全面发展有关的计划生育、基础教育、劳务经济、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不起来,使西部贫困人口数量过多、文化素质不高,健康状况不佳、安全保障欠缺、流动性不强,不能有效地融入现代社会经济体系之中,从根本上制约了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从“十一五”来看,促进西部地区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量的经济欠发达区域与少数经济高速发展区域并存。大量资源特别是金融资源向发达地区集中,使得欠发达地区“金融空洞化”现象日益严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任其发展,很可能陷入“马太效应”不能自拔。如何构建合理的区域金融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灵活、深入、全面的金融服务成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1969年,戈德史密斯出版了《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七山一水两分田”,广大的山区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华东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的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山区经济发展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全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经济发展到现在带来了一种独特的“结”特征,一边是快速的经济增长,而另一边却是经济与社会的不协调发展。而中央的一系列决策表明,中国将在新的一年里开始真正走向“理性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的环境与发展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概述了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形成背景和发展历程,以及目前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主要代表观点,即社会变革与生态转型论、“技术-组合主义”生态现代化、“反省式”生态现代化以及弱化和强化生态现代化等;并指出,应将生态现代化理论应用于中国的环境与发展决策,将其合理的观点和方法融于中国的管理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政策中,以促进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大潮中,教育日渐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先驱。民族地区教育与区域经济关系十分密切,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文章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深入调查当地地域特色和经济状况,结合当地教育发展现状,分析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不协调现象,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并为我国其他民族地区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 建立陇海—兰新经济带是近年来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成果。随着对宏观经济研究的逐步深入,经济学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对如何处理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战略设想:有“东部重点论”,“西部重点论”;有把东部作为一个重点,西部作为半个重点的“一个半重点论”;还有“三个河流、三大梯度、三大走廊”和“四大中心带动七大区域”的战略构想;以及“建立起脊经济体系”的“中部重点论”,等等。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的、明显的差距是在东部和西部之间。而这些理论对于东西联合、共同开发、协调发展方面都是不全面的、顾此失彼的。难以沟通东西部之间的联合。这样相比较来说,陇海—兰新经济地带的划分和组建则是比较完善的。第一、它包括东,中、西三个强、中、弱经济地区的全部,是以线为重点,协调发展;第二、有着明显的联系纽带。即陇海—兰新铁路线;第三、它直接深入到西北地区,对于促进西北地区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既可  相似文献   

14.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过渡到城乡一体化即城乡经济联动发展,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现行的商业布局却凸现出一些不合理的方面,尤其是城市与农村的商业布局结构不协调,城乡接合部的网点布局与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商品流通不协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陕西人防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三个陕西”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人防工作“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城市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的总体发展思路,强素质、转作风、抓落实、促和谐、立形象,狠抓工作落实,全省人防基本指挥所建设、人防信息化建设、人防北斗通信建设、人防平战结合工程建设都取得了可喜成效,上亿元社会资金落户陕西,多个大型人防平战结合工程在陕西抢滩开建,全省人防工程建设面积以每年2位数的速度增长,使全省人防工程、指挥通信和法规宣传建设等多方面都实现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经济发展受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一致、不均衡这一客观现象。文章利用GIS技术,开展了佛山市人口分布与经济重心耦合性、人口与经济发展不均衡性分析,为佛山市的人口均衡布局、经济均衡发展、城市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从我国和世界经济历史看,大小企业并存、优势互补是社会经济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在发展大企业的同时,充分发挥小企业的作用,做到大小并举,已成为一种客观规律的要求。只有形成大小企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国民经济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后发展地区在发展经济进程中出现了财源建设与财政收入相背离的现象。也就是说,地方经济发展壮大却没有带来对应的财政收入的增长。这种状况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对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制约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文章通过对国内外解决财源与财政收入背离问题一些主要做法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缓解财源与财政收入背离现象、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高频词,这是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循环经济是和谐社会的构建支点,是资源节约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同时循环经济也是“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使中国经济走出一条经济、社会、科技、环境“四赢”的发展道路,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科技发达、生态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目前反贫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准确地分析和判断市场经济给消除贫困带来的利与弊,并采取有效措施兴利除弊;如何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有效地反贫困,正确地协调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中反贫困 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各地区人均收入和经济发展差距拉大,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但是经济增长的严重不平衡又是产生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反贫困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加快促进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