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解萧语 《经济师》2014,(6):59-60
结构转变、提速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使城乡收入出现了差距。文章通过综合分析城乡结构转变及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相关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经济增长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城乡经济结构的转变能助于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城市化发展覆盖农业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收入,倡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注重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黄瑶 《财富时代》2023,(5):97-99
<正>本文从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双重视角出发,选取2011-2020年全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在梳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文献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利用固定效应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增长、城镇化两大途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通过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加速城市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内在要求。笔者采用面板数据,对广西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城市偏向政策、要素积累以及产业结构均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城乡生产函数差异的特征事实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模型,利用我国各省1997—2009年数据研究城乡劳动力比、固定资产比、人力资本比、农业中间品投入、工业化和第三产业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乡要素生产率与城乡要素配置的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决定性作用;城乡劳动力比的增长明显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人力资本比、固定资本投入比、农业成本、以及相邻地区间的相关性都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村的物质资本投入,各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努力对邻近省份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邵全权 《当代经济科学》2015,37(2):37-47,125
本文运用2004—2013年季度数据建立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动力系统模型,引入保险业发展与产寿险结构作为控制变量,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比较了该经济系统的不同控制方案。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长期均衡的非线性关系;寿险业发展会抑制经济增长,并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财险业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如果扩大财险业相对于寿险业的规模,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引入稳定度的最优控制可以有效缩短控制时间,但也会产生较高控制力度与社会福利损失。通过比较不同控制措施和控制方案,本文建议通过控制产寿险结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控制成本实现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6.
黄元斌 《生产力研究》2022,(9):14-18+161
基于2000—2019年31个省际空间面板数据,建立空间和时间双固定效应静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房价、城市化、非农产业发展等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房价增加扩大了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和非农产业发展不但缩小了本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而且产生了空间溢出性,缩小了相邻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人力资本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本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针对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了打击炒房行为、支持城市化和非农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以经济发展、社会保障覆盖面、社会保障待遇和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四个因素为门槛变量,揭示社会保障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社会保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依赖性,以经济发展、社会保障覆盖面和社会保障待遇为门槛,社会保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均呈现从扩大到缩小的倒“U”或近似倒“U”型转变;以社会保障支出结构为门槛,社会保障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跨越门槛后更大,表现为门槛加强特征。为此,从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社会保障实际参保率、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待遇、优化社会保障项目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由于城市化模式不当,城市化发展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注重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并大力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1978—2012年间河北省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对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1978—2012年间河北省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阶段波动性,且呈扩大的趋势,河北省的城镇化水平、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具体来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两者呈正效应关系,同时随着经济的增长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如何协调城镇化发展对缩小河北省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城镇化发展中应更多地关注农民利益,推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因地制宜地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提高区域开放程度同时积极引进外商投资,有利于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协同实现“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与“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地方政府的施政目标。本文结合增长目标管理,考察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压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基于2003—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压力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U型关系。机制分析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差异是引发该非线性关系的主要原因。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压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提升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均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机理提供了新视角,为更加全面理解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提供新的经验证据,研究结论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红军  孙楚仁 《财经研究》2008,34(3):121-131
文章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内生于"经济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当中,直接套用库兹涅茨-威廉姆森假说对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可能并不一定具有太大的解释力,而将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转轨这一双重制度变迁背景引入城乡差距模型中才能清楚地解释中国的城乡差距。研究发现,人口自由流动条件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人口不自由流动条件下,城乡差距会发生多层分化,但即使如此,中国的城乡差距仍不太符合所谓的库兹涅茨-威廉姆森假说。  相似文献   

12.
运用VAR模型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能够促进城乡消费结构的升级,但对农村的促进作用要比城市滞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弱的正向诱导效应,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则不具备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13.
蔡武 《经济前沿》2012,3(2):107-113
文章构建了城乡分割体制下的简单二元经济模型,从理论上分析非农就业、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不均等的关系,并采用静态和SVAR动态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总体上,非农就业与城乡居民收入不均等负相关,且长期内将持续缩小城乡收入不均等;城镇化以及城镇化滞后于非农就业的程度与城乡收入不均等正相关,且长期内均将扩大城乡收入不均等,但影响逐步衰减。最后基于产业梯度推移理论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解释,并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增长与减贫关系问题上,大量的实证研究仅仅用经济增长以及伴随增长过程的收入分配状态作为解释变量,其结论与现实的契合性不够稳定。通过在计量模型中加入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扶贫与发展政策等关键性的中间变量,并采用跨越"八七扶贫攻坚"期间和新世纪"农村扶贫开发"两个发展时期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在农村减贫中具有重要地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村减贫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与现有的大量实证研究结论不同,本研究表明不同产业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农村减贫的影响是不同的,三次产业发展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逆转。因此,新时期反贫困战略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向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改善收入差距恶化.对外贸易发展也是缩小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而财政农业支出、非国有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要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得到有效遏制,必须坚持效率与公平动态发展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改善农村地区的投资环境,完善用工和最低工资制度,重视出口贸易的发展,加大财政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贫富不均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相伴而来的一个重要现象。我们除了对它作价值判断,讨论公平与否之外,更加重要的是,确切地了解它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率的客观影响。本文从需求分析的角度讨论贫富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引入熊彼特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创新性研究,它可以提高商品质量并推动经济增长。通过构建一个基于二元结构(城市和农村)的两部门(消费者和厂商)模型,贫富差距就可以由农民的人口比例β和农民的相对贫穷程度d来衡量。由于高收入者对于优质商品有更强的支付意愿,收入分配状况影响在普通商品和优质商品之间进行的消费决策和厂商选择,进而影响为生产优质商品而进行的创新活动。结论是:在达到分离型均衡时,减少低收入者数量所引致的贫富差距缩小有利于创新,而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所导致的贫富差距缩小则不利于创新。因此,推进城市化以减少农村人口比单纯增加农民收入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法。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基尼系数给定的情况下,对跨国数据实证分析也支撑了我们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17.
陈敏辉 《技术经济》2011,30(5):89-93
从理论上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基于2000—200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分析方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通过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两个途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通过抑制人力资本积累进而阻碍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大于通过增加物质资本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因此,现阶段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阻碍作用。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分析我国现行城市化模式制约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渠道,建立区分农村居民、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三类居民的理论框架,证明推动农民工市民化会通过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城市规模和增加人力资本积累等渠道,推动我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均衡增长。在此基础上用CGE模型模拟了这些作用机制及影响,结果显示:每年多市民化1000万人口(700万农民工加上其抚养人口)可使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约1个百分点;而且农民工市民化将促进居民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可以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经济结构,因此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是促进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决定城乡收入差别的宏观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程度、城乡劳动力负担差异程度与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其中,城镇劳动力负担、城乡劳动生产率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农村劳动力负担与城乡收入距正相关,经济发展程度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倒“U”型关系。为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需要在继续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中,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与现有人口政策,以规模化、科技化和产业化推动传统农业升级,提升农村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