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乡镇论坛》2008,(31):31-31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正在研制的一种便携式仪器将能在两小时内判断是否出现了禽流感病例。而在目前情况下,对于禽流感病毒的测试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大约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这种设备将能用在怀疑暴发禽流感的现场和怀疑感染病毒的个人。  相似文献   

2.
坏消息     
《新远见》2015,(1):16
广东现全球第二例新型禽流感病例2014年12月23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通报,从1例重症肺炎病例中检测出H5N6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这是广东省首例、全球第二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专家判断,本次出现的病例为偶发个案,病例所有密切接触者没有出现异常,没有出现人传人情况。北京5家医院因违反医保规定被处理2014年12月17日,北京市医保中心通报,5家定点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3.
盐都、建湖两养殖户鸡群大批死亡,有呼吸道症状,拉稀。剖检喉、气管内有大量黏液,盲肠扁桃体出血,腺胃乳头出血,脂肪肝,脾脏肿大,卵子明显变性,胰脏出血,疑似新城疫病例。采集病鸡的肝,肠道等病变组织。经处理后接种10日龄非免疫鸡胚,致死鸡胚。取鸡胚尿囊液,做HA 试验,两样品均有血凝性,再用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血清、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血清和抗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进行HI试验,结果显示仅抗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对两样品有血凝抑制作用,说明分离到的病毒均为新城疫病毒。通过MDT实验发现两地鸡群感染的新城疫病毒均为强毒株。  相似文献   

4.
<正> 香港流感 1997年,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出现了18例由禽流感病毒导致的流感。当年5月,一名儿童感染致死,其感染的病毒被确定为与甲型禽流感密切相关。在此之前,从未证实过人类出现此种类型的感染。同年11月,香港出现了17例类似病毒的系列感染。患者多病情严重以成年病人尤甚,其中5例死亡。同时在香港饲养或进口的鸡群中出现了H5N1病毒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技术     
《新远见》2015,(1):23
中美科学家发现H7N9病传人原因日前,中国农业大学刘金华教授表示,其与美国圣祖德儿童研究医院等机构人员通过分析H9N2禽流感病毒过去20年在中国的流行程度与进化,他们绘制出这种病毒促使可感染人的H7N9禽流感病毒于2013年产生的"完整画面"。刘金华认为,应高度重视和加强监测H9N2病毒在鸡群中的遗传变异和流行调查研究,这种遗传变+异和流行的变化可能是新型重排病毒产生的早期预警信号。科学家首次用人类细胞获得原始生殖细胞  相似文献   

6.
预防禽流感     
《重庆国土资源》2005,(12):30-31
卫生部日前通报了湖南湘潭县的3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情况,鉴于那里最近发生H5N1禽流感疫情,专家综合分析认为,3例不能排除人感染H5N1禽流感的可能。我国名传染病专家、解放军302医院姜素椿教授认为,虽然目前尚没有证据证明人与人之间传染禽流感,但人若被禽类传染上禽流感也很可怕,因为其死亡率是SARS的3~9倍。由于目前没有治疗人禽流感的特效药,疫苗生产量也不能满足人类需求,所以他建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想方设法避开禽流感病毒,不要和它发生正面冲突,这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  相似文献   

7.
针对美国一刊物刊登的《中国出现H5N1禽流感变异病毒并出现流行》一文,中国知名专家近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文中所谓的“福建病毒”,并非新的变异株。专家亦驳斥所谓中国南方5个人感染病例是由“福建病毒”引起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发生在禽类的古老的传染病,又称之为“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通俗地说,禽流感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甚至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等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类,因其传播快、致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本次亚洲地区流行的禽流感病毒株H5N1就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9.
关键词"万能神药"针对目前国内多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情况,全国多个地方卫生部门出台防治方案。其中有方案称,中成药板蓝根冲剂可预防禽流感。消息一出,板蓝根再次在市场热销,有消费者调侃称:"清明时节雨纷纷,全民服用板蓝根。"有人更戏称其为"中华神药"、"万能神药",一到关键时刻就出来拯救国人。针对板蓝根受到消费者热捧一事,有专家表示,H7N9是一种病毒,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板蓝根对病毒有广泛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用于预  相似文献   

10.
前期日本农水省以中国产鸡肉和鸭肉有可能感染禽流感病毒为由,开始暂停从中国进口这两种产品。受此影响,近来日本市场上鸭肉价格急涨。 目前,日本市场上鸭腿肉的批发价格平均每公斤在450日元左右,鸭胸肉的价格在500日元左右,一周内分别上涨了100日元左右,涨幅在20%以上。在农水省作出这一宣布之前,今年以  相似文献   

11.
对二恶英、疯牛病朊蛋白、禽流感病毒等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而在国际贸易中十分敏感的污染物,我国目前缺乏关键检验技术。对“瘦肉精”等违禁食品添加剂,我国也尚无可以供监督检测的实用方法和技术。从农庄到餐桌全套管理,需要对食品检测技术体系给予巨大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这次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特点,国家标准委紧急组织有关部门,提出急需制定的监测、诊断、免疫、防治、扑杀、消毒等标准项目,并按照国家标准快速程序作了安排。 目前,禽流感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各有1项,即《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GB/T18936-2003)和《禽流感抗体检测方法-琼脂2免疫扩散试验》(SN/T1182.1-2003)。计  相似文献   

13.
H7N9概念股     
《英才》2013,(5):22
3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次公开通报H7N9疫情。毫无意外,此后两周,A股医药板块走出了一波独立行情。对于流行病的市场炒作早有先例。2003年的非典和2009年的H1N1,都曾带来医药股的短期行情。这次H7N9,自然也不例外。4月10日晚,卫计部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第2版。根据方案,H7N9的治疗可以采用抗病毒和中医药治疗两种手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智能型手机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各个层面。与此同时,手机病毒以惊人速度蔓延,针对智能手机等无线设备的威胁也在迅速增加,手机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手机病毒的定义可以看出手机病毒和计算机病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结合智能手机自身的特点,研究了病毒技术,提出了基于程序语义的启发式智能手机病毒的检测与防治方法。也就是通过语义相关性的检查来判定程序是否属于病毒代码。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电一种检测食品、动植物及其产品中是否存在“非典”病毒的方法5月8日在京通过专家鉴定。这项技术是国际首创,填补了国内外食品、动植物及其产品“非典”病毒检测领域的空白。这项技术是由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自主设计开发并自行实验完成的,从提出课题到研究完毕仅用了18天时间。尽管根据质检部门的大量检测,目前尚未发现任何国内食品、动植物及其产品中存有“非典”病毒,世界卫生组织也宣布,目前还没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来自“非典”感染地区的货物、产品或动物会成为人类感染“非典”的源头。但是进入4月以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测绘新技术作为一项精湛技术也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多个领域内,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土地的管理与规划中的应用,可以说土地的管理与规划有了测绘新技术的加入,弥补了传统的土地管理和规划的很多不足之处,使得土地的规划更加的成熟,土地管理的过程中也越来越科学了,在现今社会,建筑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测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可以说建筑业离不开测绘新技术的支持。本文主要介绍了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利用、以及动态监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5月8日,由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自主设计开发并自行实验完成的检测食品、动植物及其产品中是否存在SARS(非典)病毒的检测方法在京通过专家鉴定。该成果填补了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空白。该课题是国家质检总局为了应对国外技术壁垒提出的,课题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仅用了18天时间就完成了课题的研究。该方法是在人工控制的情况下利用病毒分离技术,将人为添加在食品样品中的SARS病毒有效富集、分离,采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SARS病毒。该方法不仅可用于检测食…  相似文献   

18.
自实施转基因农产品标识制度以来,我国第一次拥有自己的转基因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运用一个试剂盒,在50分钟内就可知道送检农产品内是否含转基因成分。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及稳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研究新检验方法,快速推广普及有效检测技术越显重要。本文介绍了免疫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测试片法、电阻电导测定法四方面的检测方法,并评述了他们的特点。随着生物等新技术新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领域应用,文章对近几年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介绍,这样做有效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验速度。  相似文献   

20.
科技视野     
快速鉴别致病基因的软件瑞士罗氏集团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了一套新的计算机软件,可以使寻找致病基因的时间从数月缩短到几秒钟。他们首先创建了一个数据库,其中含有从15种实验室研究用小鼠中收集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单核苷酸是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单核苷酸的变异会造成基因构成上的差异。这种变异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据认为是造成遗传性疾病的原因。利用传统的方法,研究人员通常需要数月才能鉴别出一组致病基因,而且需要培育好几代实验鼠。但借助新的软件,将待检测基因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快速比较,这一工作在数秒钟内就能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