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怎样理解“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1844年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写道:“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价值首先是用来解决某种物品是否应该生产的问题,即这种物品的效用是否能抵偿生产费用的问题。只有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才谈得上运用价值来进行交换的问题。如果两种物品的生产费用相等,那末效用就是确定它们的比较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接着又写道:“这个基础是交换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价值决定论,是从纯抽象的意义上来讲的。在现实的经济生活里,价值决定要通过交换过程这一中间环节实现,至于价格的形成更是离不开交换过程。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价格的形成应以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作者还认为,价格形成基础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范畴,本文对价格形成基础作了历史考察,提出我国现阶段价格形成的基础只能选择“计划市场——价格”模式。  相似文献   

3.
冯金华教授的价值转形“伪问题”学说把价值转形问题的研究限定在两大部类,同时把简单再生产条件引入转形问题研究,全面否定了马克思的转形理论,从而错误地认为价值转形问题是一个“伪问题”.余斌教授“伪问题”学说从总体上看坚持了马克思的基本立场,强调劳动价值论在转形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他同样把简单再生产条件引入转形问题的研究,对要素投入生产价格和价值差额进行了简单化处理,认为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百年难题是一个“伪问题”.这两种关于转形问题是“伪问题”的学说虽有不同,但从本质上讲都没有准确理解马克思的转形理论,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转形问题.转形问题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4.
非货币性交易是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大家知道“货币性资产”在将来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非货币性资产”在将来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作为交易的资产在各自账面上反映的价值数额与换入资产的原企业账面的价值数额往往不相等,有时交易双方就是以货易货。  相似文献   

5.
论使用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应于价值实现提出了使用价值实现问题,论证了这一问题在交换过程中的客观存在性,并说明了这一问题如何通过交换过程而得到解决,同时认为交换过程既是价值实现过程,也是使用价值实现过程。最后,提出了使用价值实现问题所具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商品不仅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而且是“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和“用来出售的物品”;不仅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且是“商品体”和“商品形式”的统一。“商品”主要是一种经济的“形式”方面的规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也是如此,“商品生产”或“简单商品生产”是属于“商品生产一般”方面的范畴,无论是“前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7.
黄希圣 《技术经济》2000,19(10):58-59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定义资产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力。”对这一定义 ,我国会计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主要表现在有人认为未来经济利益是资产本质属性 ,资产的定义中应当指明这一特性 ,因而对这个定义并不十分满意。也有人认为“资产与未来经济利益并无必然联系。”可定义性是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 ,资产是最基本的会计要素。如何定义资产 ,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作为一个多年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的教师 ,笔者对此想谈谈个人一管之见 ,聊作…  相似文献   

8.
研 究财务发展史是把握财务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对事物的历史的研究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探究事物的起源。某一事物何以、何时以及怎样成为该事物 ?这一事物同相关事物如何进行分化和联系 ?这一事物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这些问题在讨论事物的起源时常被问及。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问题与发掘事物的本质息息相关。讨论财务的起源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助于揭示财务的本质。一、对财务起源问题的不同见解及评价财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本金投入与收益活动 ,并形成特定的经济关系。学术界关于财务本质的讨论有过“货币收支活动论”、“货币关系论”、“资金运动论”、“分配关系论”和“价值运动论”几种观点 ,这几种观点各有欠缺 ,其共同性的问题在于“其一 ,未揭示财务范畴与其它资金或价值范畴 (如信用、保险、社会保障等 )的区别 ,……。其二 ,未揭示社会主义财务 (特别是国有经济财务 )的特点 ,…… ,忽视了在财务经济属性上的特点。”① 这其中 ,对财务起源问题认识模糊可谓是一个重要症结。仔细分析 ,对财务的起源问题 ,大致有以下几种认识 :(一 )财务起源于货币产生之时货币的产生源自交换的需要。由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9.
禁止购物卡发行使用的各种理由都是不成立或不充分的。购物卡是一种有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的金融创新,应该加以规范和引导,而不是片面、简单地加以取缔。从禁卡这一政府行为本身引申出如何正确处理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创新与宏观监管的关系这一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变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的方式应以“下有创新,上有监管”的良性机制取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恶性循环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第三卷第十章被国外一些学者称为"一篇很难读的文章",存在着明显的"不明确的地方",即当牵扯到市场价格或供求关系时,"市场价值"概念具有多种规定,这些规定之间的关系又错综复杂、难以梳理。为此,有学者质疑马克思"是否把市场价值同市场价格混同在一起了"。为厘清这一问题,首先,需要阐明市场价值既是基于商品生产的"平均"规定,也是基于社会需要的"截尾"规定,是这两种规定的辩证统一;其次,必须说明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及其不同的决定机制,即市场价值是生产条件平均化的结果,而市场价格则是竞争的结果;最后,有必要重新审视市场价值理论的定位,这一理论实际上是为最终推出生产价格理论而对处于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商品生产和交换方式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价值总量之谜"试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格总量之谜”即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无关。在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价值总量总是一个定量。但在现实统计中,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总是不断增加,似乎它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如果该命题成立,则国民生产总值却变成了一年社会生产财富的总和,但国民生产总值却是个量价值的加总!为解开这一“谜团”,有的学者提出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正比的观点,可“正比说”也无法自圆其说,问题的症结出在我们对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范畴内涵认识不清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不够全面、系统和辩证。如果认识到价值范畴是一个辩证发展的体系时,站在“国际价值”的角度看问题,所谓价值总量之“谜”就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2.
逯建  顾芹 《当代财经》2011,(8):19-23
从分析马克思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和国际经济学需研究区分"国际"与"国内"的观点出发,指出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所指的"国际价值"是不具有实体性的。通过平均利润的计算,可以得到一种逐渐趋近计算"国际价值"的方法。而"国际价值"却具有很强的指导国际公平的伦理意义。当然,"国际价值"是个历史的概念,随着国际经济交往愈加频繁,它的实体性已经大大增强了。  相似文献   

13.
哈特和奈格里根据当代资本主义劳动范式的转型提出了非物质劳动概念,并认为在非物质劳动条件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需要做出修正,进而提出了基于"共同性"的价值理论。本文通过批判性地分析他们的观点,得出以下结论:(1)以"工作时间与生活时间的模糊"来质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对劳动价值论的误读,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量商品价值量"是抽象意义的"计量",是对本质的规定,而非具体意义的"计量",它由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社会过程客观决定,不能以具体意义的"劳动时间难以测量"来否定价值的质的规定;(2)基于"共同性"的价值理论服务于哈特和奈格里主体政治的理论建构思路,他们对价值的解读具有很强的主体性特征,这种价值与其说是商品价值,不如说是政治价值;(3)哈特和奈格里的理论建构方法,早已脱离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走向唯心主义。因此,当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仍应建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讨中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展开的研讨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研讨的核心问题并不突出.笔者认为,劳动价值论研讨中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价格决定问题,二是价值本质问题.尽管存在具体理论和概念上的分歧,在价格决定问题上各种观点已经事实上形成了共识.当前研究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是价值本质问题.晏智杰对劳动价值论的反思及其同卫兴华展开的激烈争论已经将价值本质问题凸现出来,但全面深入的研讨尚未展开,这应当是劳动价值论研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名义货币状况指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监测货币状况指数是将汇率纳入货币政策框架中的一种可行方式.文章在系统分析汇率和货币供应量等变量对国内消费者价格水平的价格传递链条的基础上,运用VAR方法来构建了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的中国名义货币状况指数.研究表明,M1和名义有效汇率在名义MCI中的权重之比为1:1.17,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名义MCI与消费价格指数走势是高度吻合的.从货币政策立场指示器和对通货膨胀进行监测的角度看,我国央行应关注并定期发布货币状况指数.  相似文献   

16.
"三元悖论"理论对我国政策搭配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独立的货币政策、稳定的汇率制度和严格的资本管制。当前在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的情况下,这种政策搭配格局是否还合适、是否应该改善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当前我国合理的政策搭配应该是保证货币政策相对独立性的前提下,汇率波动幅度的逐渐增大和资本管制的逐渐放松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重大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基准汇率一直处于单边升值的态势.从宏观经济特征和模型实证分析中可以得出,虽然"汇改"后人民币货币篮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在逐渐增强,但主要还是参考美元汇率来进行调节,属于"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论会计系统与会计价值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强国 《当代财经》2006,(6):107-111
作为会计对象的价值运动,在数量上表现为交换价值运动和价值增值运动,由此决定着会计系统结构和会计系统功能。会计价值机制是对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具有传递信息功能和激励功能,二者不可分割。会计价值机制是企业在与市场或其他企业的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必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点认为,生产价格理论解决了李嘉图难题之一——劳动价值论所强调之等价交换原则与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规律之间存在冲突.这个判断是不能成立的,生产价格理论只是绕开李嘉图难题从总量层面证明了劳动价值论,而且其证明的理论结构是存在逻辑缺陷的.这个李嘉图难题的存在源于其方法上的错误——混淆了动态与静态、非均衡与均衡、现象与本质.如果避免了李嘉图的方法性错误,不仅这个难题会消失,还可以将劳动价值论的证明从结构层面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佟庆远  高建 《技术经济》2017,36(7):84-89
用"晕染"模式解释制度逻辑影响下的居民用水价格"趋同"上涨现象,即某城市水价的调整是对其周边主要城市水价情况的模仿行为。利用2002—2015年中国411个城市居民用水价格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方差比较。研究结果有利支撑了居民用水价格制定的"晕染"模式,并证明了经济地理区域对居民用水价格及其制定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