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 劳动关系,这里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从本质上讲,劳动关系也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它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它对生产力有直接影响。劳动关系和谐,主体双方互相合作,生产力就发展,企业劳动生产率和效益就会提高;反之,劳动关系不和谐,关系恶化,主体双方不合作,生产力就会倒退,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效益就会下降。因此,建立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良好关系,以促进企业的效益提高和社  相似文献   

2.
我国劳动争议的省际差异及其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劳资纠纷日益常态化。以劳动争议案件作为代表劳动关系状况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可以发现各省之间劳动争议案件发生的频率存在着显著差异。劳动争议案件发生的频率与经济转型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利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的定量分析发现,各省之间在经济转型、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状况等方面的差距能够解释劳动争议案件的省际差异。  相似文献   

3.
论劳动关系的劳动经济学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劳动关系以劳动经济关系为核心,通过法律来调整劳动经济关系我们称之为劳动法律关系。然而,劳动力市场的一般规律是劳动经济关系存在和运行的基础,是必须遵循的。所以说,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性与劳动关系存在内在的联系,劳动力市场的研究是以劳动关系的研究为基础的。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就以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来对劳动关系进行研究是与劳动力市场变化要求的相符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3年至2013年的年度数据,采用江苏十三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劳动年龄人口变动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分析结果看,外商直接投资最看重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与劳动年龄人口质量比较看,现时期外商直接投资看重的还是劳动力数量,与劳动力质量的相关性并不大。  相似文献   

5.
杨磊  何小华 《商场现代化》2007,(35):383-384
本文首先阐述了效率与公平之间辨证统一的关系,进而对按劳分配中劳动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在当前生产力水平下,劳动的内涵应包括:劳动力提供的"直接劳动";技术、管理、信息提供的"节约劳动";资金、土地、流通提供的"服务劳动"。从而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但是合法而且具有伦理价值,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范煜圣 《消费导刊》2012,(1):133-134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型、体制转轨、企业转制时期,在劳动关系的多方参与(职工、用人单位以及政府、工会组织、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的多种背景(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法律背景、文化背景)下,劳动关系受到多种力量失衡、作用缺位的因素的相互制约,造成了当前劳动关系紧张和劳动争议频发。本文从影响劳动关系的因素着手分析劳动争议的原因,并提出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分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发展中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也是全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从马克思经济思想发展角度,探讨了马克思经济学区分劳动力与劳动的历史过程,认为以1857年为分界线可将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发展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早期阶段,马克思尚未将劳动力与劳动区分开来;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第一次对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分作了较为科学完整的阐述;在后期阶段,马克思深入探讨了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分以及与资本相交换过程中的内在联系,论述了工人出卖劳动能力与劳动本身以及与工资的关系。文章提出,研究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要注意对早期和后期马克思有关劳动力和劳动的论述及不同表达方式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里,政府作为劳动关系中直接的或间接的构成主体,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与劳动关系之间的联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日本政府在劳动关系的规制中,一方面处于劳动力使用者的地位,具体表现为公共部门的雇主,另一方面又通过劳动立法的完善对于劳动关系的状况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对日本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角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最早开始研究劳动经济理论的主要是西方科学家,中国对这一块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劳动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就是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而中国又是劳动力资源大国,因此劳动力理论的研究对我国人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劳动力经济理论与人力资源的相关概念出发,分析劳动经济理论对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并探析人力资源开发路径的选择和改善,希望能为以后的人力资源研究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0.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为实现生产过程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随着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历史变迁,诸如武钢类国企劳动关系的管理现状也显露出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1.
刘畅  乔莉 《商》2013,(21):237-238
劳动参与率是反应劳动力市场繁荣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经济活动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与就业率相比,劳动参与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状况。劳动参与率会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本文重点考察了经济周期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利用1990-2012年的宏观数据对模型进行OLS估计,得出了中国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反向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权利、义务而引起的纠纷。当前劳动争议的频繁发生不仅影响劳资双方的正常工作,而且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稳定劳动力市场的必要前提。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劳动争议特点和成因的分析,寻求控制并解决争议的对策,具备重要的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劳动经济以及劳动关系的相关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备受经济学家以及民生专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对其进行的研究也是直接关系着广大劳动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课题。现本文就从学术的角度,来探讨近年来有关我国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的相关问题。文章主要是从劳动关系、劳动立法、就业问题、人力资源、薪资待遇、收入分配等方面来探讨了一些热点问题,以供有关人士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为实现生产过程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随着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历史变迁,诸如武钢类国企劳动关系的管理现状也显露出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5.
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易成本经济学视角的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分析表明: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结构性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劳动力资本专用性和私营企业生产方式。提高人力资本专用性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应是构建和谐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劳动作为价值的实体、作为价值凝结物,作为创造价值的源泉来说,具有唯一性,作为人类一般劳动力支出的价值规定性,是我们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而劳动在创造价值过程中质和量的多样性,则取决于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不同生产性要素在参与劳动创造价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取决于不同所有制形式下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如何创造价值的研究和认识。劳动创造价值的多样性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劳动力市场摩擦引入标准经济周期理论框架,构建了一个考虑劳动搜寻行为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劳动所得税和资本所得税两种调整政策的经济动态效应,并对税收政策的福利成本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劳动所得税和资本所得税的单独变动对劳动收入份额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相反的,而且都会导致劳动生产力与工资之间的缺口扩大。同时,实施减税并增加政府支出的积极性财政政策可以促进就业,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减少收入不平等。此外,从福利成本的角度看,劳动所得税和资本所得税的同向调节对社会福利有非对称的放大作用,而且结合政府支出增加的税收组合调节政策会带来更高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劳动力市场改革是从计划经济所谓的"完全"就业模式向自由竞争模式的市场经济过渡.在激进的经济转轨过程中,俄罗斯劳动力市场经历了旧劳动关系体系的坍塌、新劳动关系体系逐步形成的过程.苏联时期,其劳动力市场最大的问题是隐性失业,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原有经济体系的瓦解又带来结构性失业,随着国家经济的恢复性上升,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工作岗位的增多,俄罗斯失业率逐渐下降.2008年开始的国际会融危机又重创了以出口导向型见长的俄罗斯经济,使俄罗斯劳动力市场出现颓势:劳动参与率下降,失业率上升.这一切发生在俄人口总数不断下降的背景下,使得俄罗斯劳动力市场发展陷入长期困境,如何协调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问题将成为俄当局有待解决的一个艰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劳动参与率是衡量劳动力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它与劳动力供给密切相关。同时,由于劳动力供给与失业和社会保障密切相关,劳动力参与率水平较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反之,会加增加社会保障的压力。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通过研究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变化趋势、生命周期规律,总结出: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不利于经济持续的增长,加重女性社会保障系统负担。同时,政府要采取措施削弱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于劳动和劳动力之分,中外学者都有所研究。生产性劳动可分为经营管理劳动、科技劳动、直接生产劳动和后勤保障劳动。前两者为创新性劳动,后两者为常规性劳动。从是否创新的角度,劳动力可划分为创新性劳动力和常规性劳动力。劳动力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可互为转化。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与其活体不可分性、效率发挥随意性和可扩展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