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对我国现阶段金融人才培养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探索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必须对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出客观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宏观把握改革的战略取向即实现三大转变,同时从微观上设计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未来路径即校银合作的框架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居民产生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为了适应广大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互联网催生了普惠金融的诞生.本文首先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进行概述,分析了传统金融业和金融互联网存在的不同,重点阐述金融互联网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的路径选择,希望对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融相关化率(FIR)作为衡量一国金融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被普遍使用,但这一指标并不是令人十分满意的。金融发展不仅包括金融增长,而且还包括金融分化,即金融功能的细化和金融结构优化。1978年后,我国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边际效率下降,金融增长出现超常规膨胀态势,我国金融发展的基本判断是增长有余,分化不足。金融分化对中国转轨经济具有特殊意味,可以预见中国经济增长将逐步由金融增长支持型向金融分化推动型过渡。 相似文献
5.
一、县域金融功能弱化的主要表现(一)县域经济粗放式经营与银行的集约化经营不匹配以农业为主的县域经济,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科技投入量的增加,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从而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使之转入第二、三产业,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由于受市场变化、技术落后、人才缺乏 相似文献
6.
7.
金融发展的分化特征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与概念的界定中国既有的渐进改革在一定意义上取得了较大成功 ,中国经济持续 2 0年高速增长 ,被称为“中国的奇迹”。其中 ,中国金融增长的速度之迅猛令人惊叹 ,在短短的 2 0年里 ,从形式上几乎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历程 ,呈现出一种外貌全新的金融状态。 (王晓芳 ,1999) ,成为中国金融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饶有趣味的是 ,对中国金融发展的研究和判断的结论不尽一致。但大致可以以 1997年为界进行粗略划分。 1997年的研究认为我国明显处于金融抑制状态 ,主张金融自由化的观点占据主导 ;而 1997年后 ,反思金融自由化认为过早…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而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其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不同角度审视各国的金融创新并通过对我国金融改革最活跃、最密集阶段的观察,结合一线的实践和经验累积,就我国现阶段金融创新和金融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及模式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区域金融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泰安市为例,通过对其辖内几个县、市的对比,及泰安市与烟台市的对比,认为结构性失衡是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的重要特征,并从禀赋与制度缺陷两方面探讨了区域间金融发展失衡的原因,最后提出欠发达地区金融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金融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以来,中国金融发展呈现出“高增长 ,低效率“的特点.运用数据包络( DEA)分析方法对我国 1991-2002年的金融效率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金融体系在动员储蓄方面是有效的,但投资转化率以及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如何提高金融效率已成为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是根植于农村经济土壤之上的制度安排,农村经济的特点决定农村金融的特点。我国小农经济的“超稳态”结构是导致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的制度性因素,小农经济下催生的金融活动具有自我封闭的特征,因此,政府介入金融制度创新的逻辑思路必然是:运用政府主导之下的信用力量,促使小农经济迅速向社会化大生产融合。要实现这一过程,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应当从改变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层面着手设计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后的金融发展将表现出不同于以往中介金融,信用金融和资本金融阶段的新特点,新世纪的中国金融发展也将面临着全新的外部环境。因此,在认识和把握新世纪发展的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中国金融制度创新的取向与对策已成为当前推动我国金融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金融体制效率可被描述为金融体制的激励、约束、配置和保险效率.总体来讲,我国国有金融产权特征、低效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监管不力以及现行的抵御金融风险的体制性矛盾等决定了我国金融体制运行的非效率.因此,金融体制的自由化、公开化、公平化应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演化逻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金融制度由于“国家悖论“、政府效用函数最大化以及政府偏好序列的约束,及各个既得利益集团为获取制度租金而采取的博弈,使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的特征,锁定在低效状态.要退出中国金融制度锁定,必须引入新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实施动态的制度变迁,从而达到高效的路径替代.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考虑到宏观调控的效果正在显现,2005年货币政策的基调仍将是“稳健”。“稳健”货币政策实际上是松紧结合,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操作。“稳健”调控追求的效果就是,相应的货币供应量保持一个适当的增长速度,同时信贷资金需求也不至于紧张,能够促进金融平稳运行和经济增长的需要,避免通货膨胀压力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2005年,货币政策操作中,建议适度放松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行政性控制,充分利用价格型工具,灵活运用利率杠杆,引导资金供给与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无疑,货币政策确实在宏观调控中发挥而且也能够发挥比较大的作用,但在目前的体制背景下,货币政策要想达到人们的预期作用,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宏观调控不能完全寄托在货币政策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证明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资产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资产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我国金融资产规模与效率之间为什么出现悖论的问题.我国应积极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实现金融体系多元化,对内开放,满足我国经济对多层次、多样化金融的需求,完善金融市场准入制度,优化市场参与主体结构,促进股票市场和银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体系资金配置:金融功能观视角下的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未能有效发挥金融资源的配置功能。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盖常金融功能的复归。背离金融功能观的农村金融改革,仅仅局限于既有金融结构内部的修补,而不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根据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出能够实现金融功能的规则、制度等具体的金融形态,并且进行金融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金融发展的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发展就是在金融因素有效作用于经济增长前提下的金融部门的发展。从制度的视角来看,金融发展就是金融制度演进的过程,只有与经济增长的要求相适应的金融制度变迁,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发展。我国的金融发展就是一个例子,金融部门快速发展制约经济增长的现实缘于金融制度演进的缓慢。因此,深化我国金融改革的突破口是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产权市场,改造现有金融体系比重建新的金融体系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金融控股公司: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混业经营的一种有效模式,金融控股公司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并成为发达国家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主要模式,在我国也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与国际金融发展形势相适应,金融控股公司也将是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理想组织模式,应加快规范和推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