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天下的镜子     
《冶金企业文化》2006,(3):40-40
魏征是唐初政治家。魏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曾先后向唐太宗提了200多条意见,因此,唐太宗既喜欢他又害怕他。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只佳鹞,放在臂上逗着玩,不料魏征来了,唐太宗急忙把鹞子藏在怀中,倾听魏征奏事。由于时间太长,那只心爱的鹞子竟然闷死在唐太宗的怀里。有时,唐太宗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如果遇上魏征,不等他开口就马上停下来,或者连忙承认不该做。魏征死后,唐太宗十分痛心地说:“魏征逝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天下的镜子  相似文献   

2.
贤路与言路     
《资治通鉴》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和谏议大夫魏征的这样一段对话,唐太宗问:做皇帝的是由于什么样的优点而成为贤明的?又是什么样的过失而使他糊涂的?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意思是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英明,而片面地只爱听少数人的话就糊涂、愚味。自然,唐太宗、武则天重用魏征、狄仁杰等人,其真正用意只有一个:使自己的统治巩固,龙袍世代相传。但是,他们毕竟能“思贤若渴”,“从诛如流”,做到“兼听则明”,在这一方面,对于现在的怎样用人,足以引为明镜。  相似文献   

3.
雷原 《企业文化》2005,(1):72-72
唐太宗刚即帝位时,曾经和大臣谈论过教化问题。他说: "现在处在大动乱之后,恐怕人民不容易教化过来。"魏征回答 说:"不对。长期过着安定生活的人民骄情安逸,骄情安逸就难 以教化,而经过社会大动乱的人民忧虑痛苦,忧虑痛苦就容易教 化。这就如同饥饿的人不挑剔食物,口渴的人不挑剔饮水一 样。"太宗十分赞同他的说法。封德彝却非难说:"夏、商、周三代 以来,人民就逐渐浇薄奸诈了,所以秦朝一味依靠法律制裁。汉 朝则在采用王道的同时掺杂着霸道,这是因为想施行教化却因 客观条件而无法做到,并非能做到而不想做。魏征是个书生,不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李世民在犯颜敢谏的宰相魏征去世后,十分悲痛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此后,唐太宗的“三镜”之说便不胫而走,流传至今。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对于古今为官者来说,从其走上仕途、卸任调动、告老退休直至离世,在客观上也有三面镜子,  相似文献   

5.
唐朝初年,魏征在上唐太宗疏中说:"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这个意思要比李世民说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更为深刻。在一些人的眼里,人民群众只是"草根",英雄才能决定历史。拿破仑就曾宣称,一支由狮子指挥的老鼠军队,比一支由老鼠指挥的狮子军队要好得多。但拿破仑最终还是被打败了。有人说,群众是无数个"0",只有前面的"1",才使其变为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公元627~649年,被史学誉称"贞观之治",它创造了君主时代最和谐的君臣关系和最文明的政治环境.说到"贞观之治",不能不提魏征,因为正是魏征敢于直谏的胆略和善于协调的智慧,帮助唐太宗理顺了唐朝初期朝庭内外各种复杂的关系,才使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方略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一位镇长在自己的日记本上记下了这样两句古训:“为人君者,身边须有谔谔者”;“千人之诺诺,不如一人之谔谔。”笔者认为,这位镇长如若真心愿听“谔谔者”的谔谔之言,实在是值得称赞,但愿他能身体力行,认真付诸于实践。所谓“谔谔者”,无非是指实话直说,敢吐真情的正直之人也。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一个领导者,均是“谔谔能昌诺诺亡。”唐太宗李世民常听魏征的谔谔之言就是例证。魏征从巩固大唐江山着想,光明磊落,襟怀坦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贞观”是他在位时的年号。由于隋末政权的复亡,给了唐太宗及其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鉴戒,“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以自励,“俭以息人”使“百姓安乐”以警醒。继续推行均田制,选拔人才,发展科举等项制度,出现一个民众安居乐业,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的局面。史称这段时期为“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9.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段话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魏征的故事.大多数人知道这句话,但是却不知道其深刻含义,嘴上说着以史为鉴,却不知为什么要以史为鉴,以史为鉴的意义是什么,毛主席形容这类人:"嘴尖皮厚腹中空."下面就来说明一下为什么要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生前曾倡导全党同志学点历史,他认为只有懂得历史,才有助于正确理解过去,正确认识现在,正确预测未来,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应该说,毛泽东同志谙熟读史的真谛,这也许是他一生经验的总结吧。无独有偶,早在千年之前,古人也意识到研究历史的重要作用,如唐太宗李世民在大臣魏征去世时说过的那段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虽历经世道沧桑,仍颠扑不破,堪称经典言论。  相似文献   

11.
读史杂感     
早在千年之前,古人也意识到了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唐太宗李世民曾在大臣魏征去世时说过一段感慨万端的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不愧是一位明智的政治家,他在山呼万岁中,尚能认识到以古为镜的重要,因而在治国中也能效法前贤,厉精图治,从而开创繁荣一时的大唐盛世。当然,中国的历史直到1949年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之前,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封建统治史,因而更多的则是统治者腐化与奢淫的记载,南唐后主李煜的结局.即是因此而成为亡国之君的典型。客观地说:李煜并不是一个无能的皇帝,他的才华和  相似文献   

12.
1982年,作家蒋子龙去洛杉矶参加一次中美作家会议,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诗人艾伦请蒋子龙解个怪谜:“把一只五斤重的鸡装进一只能装一斤水的瓶子里,你能把它拿出来吗?”,在很多人的眼里,这是“不可能的”。但是,蒋子龙把“不可能”化成了“可能”,他略加思索,答道:“您怎么将鸡装进去,我就怎么将鸡拿出来,您显然是用嘴一说就将鸡装进瓶子,那我就再用语言这个工具将鸡再拿出来。”艾伦说:“您是第一个猜中这个谜的人”。  相似文献   

13.
过端午节时,赵主任的内弟从乡下给他抱来一只鹅。赵主任老婆见弟弟抱来的鹅很瘦,说宰杀了怪可惜的,就让镇食堂的炊事员老李代养一段时间。一个月后,老李给赵主任家送来了30个鹅蛋。赵主任老婆就吹枕头风说:“老李这人诚实,有机会提拔提拔他。”不久,老李就当上了食堂管理员兼会计。 老李荣升后,他的那份工作就由新来的炊事员小王接着干。一个月后,小王给赵主任送去了90个鹅 蛋。小王对赵主任老婆说:“这只鹅下 蛋真勤快,早晨一个,中午一个,晚上 一个。”赵主任老婆就对老公说:“真 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没想到老李他…… ”…  相似文献   

14.
《冶金企业文化》2009,(1):30-30
我最近碰到一个义愤填膺的人,令他气愤的事发生在11个月前,可是他还是一提起就生气。他为34位员工发了1万美元圣诞节奖金——每人差不多300美元——结果没有一个人感谢他。他抱怨说:“我很遗憾,我居然给他们奖金。”我的观点是:他指望别人感恩乃是一项一般性的错误,他实在不了解人性。  相似文献   

15.
一位刚参加工作的记者有一天到警局采访,正碰到警方抓到一个小偷。该小偷犯案可能上千件,是头一次被捉到。他很年轻,长相斯文,目光锐利,还自己拍着胸脯对警察说:“大丈夫敢做敢当,凡是我做的我都承认。”警方拿出一叠失窃案的照片给他指认,有几张他一看就承认是他做的,有一些屋子被翻得凌乱的照片,他看了就予以否认,并说他的手法没有那么粗。  相似文献   

16.
眭达明 《秘书工作》2010,(12):53-54
在唐朝初年的政坛上,活跃着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虽胸藏济世之才,却一直壮志难酬。由于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从此平步青云,先后担任过诸多要职,后官至宰相,为唐朝初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个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马周。  相似文献   

17.
2011年7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的位置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面孔,他就是朱民。让央行和IMF先后为他破例增设职位,只有朱民—人。一贯行事低调、不常表态的他,却永远是舆论追随的焦点。年近六旬,饱经风霜的他,也依然带着中式的谦恭,西式的幽默,优雅地赢得了世界的赞赏。但他说,我只是一个小人物。他曾经在给一位朋友的短信中引用赵朴初的诗一句:“安得心如大海,能风能浪空灵。”他做到了。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在他采取的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治国方针中,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简政省官,举贤任能。据《贞观政要》记载,公元627年初,唐太宗即位不久,就明确提出了‘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的思想,他认为‘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具不善,纵多亦奚为?’为了保证简政省官的方针得以贯彻执行,唐太宗则采取了许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过程其实很简单,就是我在一个会上碰到沈南鹏,递给他一张名片,就在上面手写了—下‘我们正在融资’,第二天他就给我电话了,说‘蛮有意思的,我们来看看’。他们动作非常非常快,一周内安排了四次会谈。四拨人,第四拨就是他,然后马上就定下来。”51.com公司董事长庞升东在谈到自己第一次融资过程时轻描淡写地说。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很重要,自己做的事大多数都是正确的。针对人的这种心理上的特点,在工作、交际中学会多用赞扬而少用批评,可以使被激励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能振奋起来,发挥出他某个方面的最大潜力。世界有名的歌剧演唱家金科·卡鲁素,以他的歌喉迷倒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但人们很少知道他童年的一次"遭遇"。当卡鲁索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就渴望有一天能够一展歌喉,用美妙的歌声带给生活些许快乐。可当他的老师获知卡鲁索的这一志向后就对他说:"你的嗓子不行,像拉风箱似的,你认命吧,你永远也不会成为歌唱家的,可能连二三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