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省农村进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省农村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突破了人民公社制度,突破了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模式,突破了单一的集体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突破了“以粮为纲”的单一的农村经济结构。这些根本性改革,  相似文献   

2.
“两个飞跃”理论与农村深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展开的农村改革,是关系到亿万农民命运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一场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始终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关注农村改革的进程。1990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王景文 《农业经济》1997,(12):15-17
邓小平的农村经济稳定思想与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王景文在邓小平理论中,农村经济要稳定的思想占有重要的位置。在《邓小平文选》中,对于农村经济稳定问题有着大量的系统论述,内涵极其深刻:一是阐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突出地位,农业稳定发展国民经济才能持续发展;强调农...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的原因及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是单一的以务农为本。建国以来的30年间,这种单一经济格局仍然没有改变。在“以粮为纲”的方针和“统购统销”的体制下,蕴藏于广大农村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无从发挥,农业扩大再生产始终处于依赖国家扶持的被动状态,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子越走越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开始突破农村经济单一化、封闭型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2003年,福建省顺应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以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积极开展涉农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正确评价涉农改革政策效应,探讨农村经济体制创新之路,对解决好农村生产关系不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决定同时指出:农村改革的成功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有了这个理论,才能冲破僵化体制和陈旧观念的束缚,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与发展思想的战略意义段应碧,肖万钧邓小平同志关于农村改革与发展的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读《邓小平文选》,我们深深地感到,邓小平同志在关于当代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中,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8.
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坚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及其它各项改革,坚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光辉思想积极推进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缅怀小平同志对农村改革伟大事业的贡献缪建平1978年以来,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问题,小平同志有许多论述。小平同志关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直接动力的许多丰富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核心部...  相似文献   

10.
罗晓春 《中国农史》2001,20(2):67-76
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本文论述了1895-1936年期间在社会经济制度没有得到根本改造和农业生产技术没有重大质变的条件下,江苏省近代农村产业结构在对外贸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转折性变化,即种植业突破单一种植格局,农村工业和流通业应运而生,农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元主体,从而形成贸工农结合的多元主体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江苏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农业条件。由于近代对外贸易的被动性,以及“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的不合理的贸易结构,对外贸易不可能带来农村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一方面,邓小平同志并没有明确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和知识经济理论;另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一种新型经济即知识经济发展起来了。邓小平理论是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因此,邓小平同志以他一代伟人特有的洞察力,自然也会密切注视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最新动态,感受到全球范围内知识经济的气息,并认识到知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从而在其有关论述及著作中,必然会有丰富的知识经济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思想也是邓小平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一、明确提出了“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突破了单一的公有化经济的模式,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和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新格局;二是改变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之间存在的壁垒森严状态,出现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构成了关于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完整理论体系。这些重要论述,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也为我们研究分析新时期“三农”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了理论工具和思想方法。现仅围绕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四论”谈一点学习体会。一、农业基础论邓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眼光,立足于国情,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做了全面精辟的分析。首先,深刻阐述了农业是基本生存的基础。他指出,“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他还指出,“农业要有全面规划…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深层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农村改革和加快农村发展。邓小平同志在设计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道路时说:“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15.
一、团场搞好棉花生产的重要意义。1998年10月14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在理论上和方针政策上作出了新概括,提出了新要求,有了新发展。(决定)充分肯定了农村改革2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的发展目标和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对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进设作出了全面布署,制定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大措施,是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动纲领。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精…  相似文献   

16.
一、邓小平关于农业的论述和基本思想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并成功地对农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曾明确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邓小平文选》第1—3卷共222篇文章中,他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论述就占了将近四分之一的比重,形成了他关于农业的基本思想和观点。首先,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问题。粮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邓小平指出:“农业要有全面规划,首先要增产粮食,……这是一…  相似文献   

17.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建设和改革重大任务,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十六大报告尤其是关于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重要论述,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一)报告提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立足我国国情和符合农村实际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速放缓,愈发凸显了依靠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的紧迫性。对宏观经济如此,对农业农村经济也是如此。目前,农村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已经无法再绕着走,攻坚克难任务艰巨。在当前宏观经济放缓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农村改革应着力从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9.
干旱缺水和农业经济不合理是寿阳县农业持续增长面临的主要问题,突破现存农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是寿阳县农业摆脱困境,农村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重大战略选择。本文采用线性规划方法,提出了2000年寿阳县农林牧结构优化方案及实现该县农林牧持续,快速发展的7项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村改革实现“一稳定四突破”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五年农村改革主要体现在"一稳定四突破":──稳定和宪吝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按照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