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澜 《秘书》2007,(2):27-28
退休一词,始见于唐宋文籍。唐代散文家韩愈《复志赋序》:“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宋史·韩贽传》:“退休15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何谓退休?依古人而言,即辞官于朝,退闲于家,颐养晚年之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的退休仅限于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退休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在奴隶社会,国家形式是以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政体。王是最大的奴隶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各级官吏都由国王、诸侯按照自己亲属的血缘关系远近,加以分封。商、周的王、诸侯、卿大夫及其它各种官吏,都是世袭的,世代掌握着统治大权,神圣不可侵犯。春秋时期,诸侯互相兼并争霸,周王对诸侯逐渐  相似文献   

3.
元代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授之政令。凡职官铨叙之典,吏员调补之格,勋封爵邑之制,考课殿最之法,悉以任之。”(《元史·百官一》)元政府对地方官以五事考课为升降,其中三事关系到官吏的经济政绩,这就是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均(《元史·选举二》)。对于掌管钱粮官吏的考核,实行增羡者迁赏,亏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对官吏经济政绩的审计考核,最早可溯源到夏禹时代的“会计”。据《史记·夏本纪》和《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等史籍记载,禹三载考功,五年政定,会诸候于茅山,乃大会计。这里的“会计”,乃是定期会集诸候,对其贡赋征收进行考核。此为后世上计制度之端倪。《周礼》更明确记载了定期考核官吏的制度:大宰以八法治官府,其“八曰官计,以弊邦治”。“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王废置。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  相似文献   

5.
6.
礁石 《乡镇论坛》2009,(15):19-19
秦朝统一前,大将王翦出征伐楚.带兵60多万。秦始皇亲自为他送行。告别之际,王翦向秦始皇讨要大量良田美宅.始皇笑道:“将军放心走吧,你还会贫穷吗?”王翦却坚持说:“我想及时得到这些东西,留给子孙后代享用呢、”始皇再次大笑,让王翦放心去打仗.一切都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7.
史宗义 《乡镇论坛》2009,(30):41-41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出现驿递,主要是传递进行律令、禀报军情。从这时起,就出现了驿卒,他们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紧急文书必须立即送达,如若不然.就要处罚。  相似文献   

8.
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始于隋代,到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怎样获得“高考”入场券最高级的考试为“殿试”,在皇宫内大殿上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要想获得这一资格,必须闯过六关:首先是童子试、府试和院试三关,获得“秀才”头衔;然后通过省学政巡回举行的岁考,闯过第四关,保住“秀才”的头衔;这样才有资格参加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大比之年”的乡试,连考三场中了“举人”才过了第五关,取得了参加“会试”的资格;“会试”一般在乡试后的下一年春天举行,由礼部(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主持,在京城进行,也要考三场,考中了得到“贡士”的头衔,才最终取得了“高考”的入场券.由此可知,古代的“高考独木桥”比现在要难得多.  相似文献   

9.
刘锴 《上海企业》2011,(11):96-96
闲来翻阅各类典籍,发现有很多古代权臣的绰号颇为有趣。这些为时人所起的绰号有褒奖有嘲讽,其中尤以嘲讽味道居多。闲时展卷玩味,时常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深为古人的幽默辛辣而折服。没字碑。五代后唐时,御史中丞崔协文才匮乏,但却喜欢夸夸其谈,尤其是写给皇帝的奏章更是洋洋洒洒,可惜  相似文献   

10.
钱,既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古代官员写“钱”的楹联颇多,有的借“钱”喻人,生动传神,有的借“钱”育人,用心良苦……这些“钱”联,不仅以其独特的形式增添了无穷魅力,更以深沉的情感、丰富的内涵,发人深省. 清代名臣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世人敬仰.他一生清廉,事事以身作则,处处为人表率,自题一副楹联云:“不要钱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联语在于表明做人之心境,上联说,钱为养命之源,分文不取原非易事,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切不可贪;下联说,做事不可强求尽善尽美,要顺其自然,不可为“名”而做无能为力之事.  相似文献   

11.
过日子花钱,对家庭来说叫理财,对国家来说就叫财政无论家庭还是国家,自古以来就有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强调根据收入来决定开支的限度,但仔细分析一下,对这条原则也不能机械地理解和执行。量入为出量入为出的出处是《礼记·王制》,它提出国家必须实行财政管理,每年的年底,粮食收获完了,宰相要根据当年的收成情况来确定第二年的支出安排,即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  相似文献   

12.
思公 《乡镇论坛》2010,(12):18-18
鹿鸣宴、琼林宴、鹰扬宴、会武宴是科举制度形成后,渐次成规的“科举四宴”。  相似文献   

13.
《潮商》2012,(4)
在古代,“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并称为人生四大幸事。由此可见,结婚在人的一生中占据了相当重要地位。据史料记载,在古代同样有掌管婚姻法典的政府机构和婚姻介绍人。  相似文献   

14.
白雁 《乡镇论坛》2010,(27):45-46
自从唐代初年产生,到清末退出历史舞台,古老的书院体系在中国存在了1000多年。古代学生进书院学习,要不要参加入学考试,要不要交学费?书院的老师是怎样教学的,都教哪些科目,而学生又是怎样安排一天的学习生活的?他们要不要月考年考,学得不好会不会被留级甚至开除呢?  相似文献   

15.
《财会通讯》2007,(B12):40-41
蔡文姬之父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而作为一个神童,蔡文姬足够写上十本《陈留女孩蔡文姬》。10岁,文姬就显现出了音乐方面的天赋。蔡邕在室外弹琴,弦忽然断了一根,室内文姬马上说,是第二根弦。蔡邕非常吃惊,又故意弄断了第四根弦,文姬又分辨了出来。蔡邕开始教女儿学琴,两年之后,文姬琴艺便成,还赢得爸爸最珍爱的焦尾琴。12岁时,文姬的书法已得蔡邕真传,既稳重端庄,  相似文献   

16.
《乡镇论坛》2010,(21):44-45
中国历朝历代官员的“提案”,包括向帝王提出的书面和口头的建议、意见,有益国计民生、治国安邦的固然不少,但也有很多官员的“提案”不着边际、平庸琐屑,无补于朝政的改进、国家的治理,其中甚至不乏雷人的“提案”。  相似文献   

17.
白雁  张荣 《乡镇论坛》2010,(12):41-43
2010年1月,中央出台红头文件.数千“驻京办”将面临在半年内被撤销的命运。新闻经媒体披露后,“驻京办”这个名词一时间家喻户晓,还有人形象地将“驻京办”比喻为地方的第二行政中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充当着上传下达的中枢机构角色,是古代庞大官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那么,驻京办最早发源于何时?都有哪些功用?这里面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相似文献   

18.
孙雅彬 《财会月刊》2014,(10):I0002-I0002
在古代,“裸官”是一个好词儿,是指不带亲人家属去异地做官,免受利益关系牵绊,端的是两袖清风,所以“裸官”多廉士。与海南的海瑞、丘浚齐名的清代官员陈殡,号称“岭南三大清官”之一,就是一个典型的“裸宫”。陈殡在外面做官二十余载,都是“裸体做官”,独身在外,没有携带过家眷。  相似文献   

19.
刘锴 《乡镇论坛》2013,(33):22-22
近日,随着“不探望老人属违法”“老人再婚也需赡养”等新条款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全社会部越来越看重“依法养老”,社会养老也进入了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20.
《山东劳动保障》2023,(6):60-60
重视民生、以民为本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可谓源远流长。民生话语体系的真正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百家中,重视民之生计疾苦的不在少数,如《左传》《论语》《礼记》中均有孔子及其弟子关于请求当时国君轻徭薄赋,使民休养生息的话语,并将其上升到了君民关系的高度;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学派,主张无为的道家学派,秉持的实际上也是类似的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