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解决城镇职工住房从建国初期的自建公助到组织房屋合作社,由职工自己集资、公家帮助到集资建房;改革开放后,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集资合作建房曾经得到较快发展。最近几年,随着住房建设和住房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集资合作建房不仅发展缓慢,而且出现了下滑。应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深入研讨集资合作建房问题,以保证集资合作建房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6年11月15日,温州市“个人集资建房”牵头人、该市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赵智强正式宣布:温州“个人集资建房”的委托开发商已于当日拿到政府挂牌出让地块,5个月后可望动工,将成为全国首首例个人集资建房项目,开发成本价则不到周边商品房市价的一半。 也在同一天,来自北京、广州、沈阳、武汉等地的7位个人集资建房牵头人到温州参加了“第二届全国个人合作建房研究会”。  相似文献   

3.
自从北京的于凌罡“揭竿而起”,提出“合作建房”,一石激起千层浪。几年来,“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在全国许多城市纷纷涌现,各地都有一些闻风而动,或者久已有心而今追随其后的人。福州的个人合作建房组织也在热火朝天地策划中多次参与土地竞拍。[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日前,建设部下发的《关于制止违规集资合作建房的通知》指出,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部分单位以集资合作建房名义,变相搞住房实物福利分配或商品房开发等问题。为此,建设部门要求自8月14日起,一律停止审批党政机关集资合作建房项目。面对飞速上涨的房价,广大消费者要么望房兴叹,要么无奈地步入“房奴”队伍。但与此同时,一些权力部门却绕开市场,以集资合作建房的方式,花远远低于商品房的价格,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不同的住房境况必然带来不同的社会感受。诚如专家所言,建设部门叫停权力部门集资建房,把这些权力部门的住房纳入市场化运作中,就是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社会各界关于开放民间集资建房的呼声颇高。然而,由于法律未对民间合作建房行为进行定性,对集资建房行为是否合法人们心存疑虑,更担心民间建房涉嫌非法集资,导致社会上一些民间合作建房行为多数半途夭折。  相似文献   

6.
当个人集资建房还在民间流传之时,在“两会”这样一个神圣殿掌,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玲研究员在两会期间提出,在目前应积极支持个人集资建房,使得个人集资建房终于可以从民间的街头巷议登上了两会的会场。  相似文献   

7.
房改十几年来,集资合作建房在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建该制度对于做好住房保障工作,改变开发商主导房价的格局,拓宽住房供应渠道,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新的集资合作建房制度应面向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未覆盖的中低收入家庭,政府也应支持和鼓励大型企事业单位开展集资合作建房,但要纳入统一管理,以便更多地发挥集资合作建房填补住房供应体系空白、平抑房价、规范市场、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1、联合开发房。这是由有钱无地的房地产开发商出钱,有地无钱的企事业单位出地联合开发的房地产项目。2、公益联建房。这是由地方政府或本系统本单位组织领导,市民自愿参加组成的住房“合作社”,为解决“社员”住房困难而进行的合作建房项目。3、集资合建房。这是房地产开发商与市郊城镇及村民以集资建房、联合开发,或小城镇建设等为名,利用村集体的土地在城郊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9.
“集资建房”中的问题亟待纠正邓乐文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后,"集资建房"这种投资形式方兴未艾。它为解决职工住房困难。筹集建房资金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有些单位建房后,并非按集资比重确定往房的所有权,而是以"集资建房"的名义先建后卖。这种错误做法,损害了...  相似文献   

10.
东民  洪丽英 《数据》2007,(4):39-39
当前,面对各地居高不下的房价,一些普通购房者不得不望“房”兴叹了。那么,个人集资建房能帮助人们尽快实现拥有住房的愿望吗?去年年末,个人集资建房模式终于在温州迎来了第一缕曙光:温州市个人集资合作建房项目近日拿到了政府挂牌出让的地块,这是国内首个拿到土地的个人合作建房项目。据测算,预计建成后房屋成本价为每平方米5300元,低于周边同类楼盘市场价30%。尽管这种建房模式自诞生之日起在业界就备受争议,但一般人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为了解公众对个人集资建房的看法,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温州、沈阳、重庆七大城市近千名公众进行了电话调查访问。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11.
《北京房地产》2007,(1):29-31
于凌罡,一个工程师,突然在一夜之间迅速蹿红北京乃至全国!伴随着于凌罡的蹿红是全国掀起的“集资建房风”,上海、南京、成都、济南、厦门……都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个人集资建房召集令”。一时间“集资建房”颇有大江南北遍地开花的架势。是什么初衷促使于凌罡组织“个人集资建房”?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运作期间遇到了多少困难艰辛?进展如何?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1月15日,温州市个人合作建房联盟委托房地产开发商以1.0458亿元的价格获得政府挂牌出让的30亩国有土地使用权。2006年12月22日,深圳个人合作建房的组织者和其他80名合作建房者通过拍卖竞得两栋宿舍楼。发生在这两个城市的合作建房“成功”案例,使自2003年底春潮乍涌的个人合作建房这一新生事物的盖头渐渐掀起。从非法集资的质疑到违法预售的指责,合作建房走过了一路荆棘。先行者们试图突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传统模式并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但实践证明,这条路仍然存在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本文试图对个人合作建房作一理性思考,以新视点考量新事物。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建住宅合作社自1995年成立以来,通过集资合作方式筹措资金6亿元,为集团中10000多名职工解决了住房困难。在实践中住宅合作社形成了集资合作建房的有效运作模式,总结出了开展集资合作建房是加快解决职工住房、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个人集资建房进行SWOT(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分析,结合国外发展合作建房的经验进行思考,为个人集资建房发展提供政策建议:适当地引导,立法发行,发挥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据京城首倡个人集资建房的于凌罡日前透露,目前已有500人参加了合作建房计划,由于人数已经达到要求,他们在1月15日召开合作建房联盟成立大会。据了解,从1月9日开始,来自京城4个律师事务所的9名专业律师已经组成课题组,开始做此次合作建房联盟大会的法律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6.
日前,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就个人集资建房问题,采访了大众,其中既有温州、北京、广州、深圳、重庆等地的个人合作建房发起人,有房地产开发业界、银行业、法律界的权威人士,更有来自学术机构的研究者。众多观点汇聚一堂,成为“个人集资建房”面世以来最大的一次实践与思想的交汇。  相似文献   

17.
《重庆国土资源》2005,(9):39-41
北京凌罡注册公司寻求合作 北京首例个人集资建房一事又有新动向,3月18日,于凌罡在朝阳区工商局注册公司,并在当日验资完毕。据分析,此举不仅可以避开在建委的报批环节,而且简化了运作难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要解决住房问题,光靠政府和地产商是远远不够的,合作建房模式的横空出世是冲出房地产困局的必然要求。西方国家通过合作建房有效缓解住房紧张,值得我国借鉴,中国合作建房模式目前有两种现实路径:企业集资、住房合作社。合作建房是对房地产市场的一种民间调控,是对政府宏观调控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房地产》2006,(10):7-7
[本刊讯]针对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部分单位以集资合作建房名义,变相搞住房实物福利分配或商品房开发等问题,8月14日,建设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制止违规集资合作建房的通知(》建住房[2006]196号)。该通知的主要内容有:1.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一律停止审批党政机关集资合作建房项目。严禁党政机关利用职权或其影响,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搞集资合作建房,超标准为本单位职工牟取住房利益。2.对已审批但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集资合作建房项目,房地产管理(房改)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重新审查,不符合《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和房改政…  相似文献   

20.
11月14日,由温州市营销协会牵头的温州个人集资建房联盟,通过委托温州瑞安市正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1.0458亿元的价格成功拿下了温州龙湾区蒲州街道“江前三产安置地块”的开发权。自此,几经尝试未果的“集资建房”运动,终于在温州“破冰”。据悉,此次温州个人集资建房联盟拿下的地块占地1565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不能超过25500平方米,楼面价在41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