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能源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能源供需缺口不断增大,转换方式落后,能耗高、效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文章针对西北地区能源分布及发展状况,提出应确立以油气资源为主的能源节约与能源开发并重,新型能源与传统能源并重,市场调节与政府监管并行的能源发展模式,以加快我国西北地区经济、能源的发展,满足我国迅速增长的经济对能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余涛 《企业家天地》2006,(7):140-141
20世纪30年代湖北发生的水灾既有自然原因又有社会原因,如特殊的地貌、生态环境的恶化、政府时水利事业的漠视等都是造成水灾爆发的诱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自然、经济、社会以及国家政策等原因,在发展过程中,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最终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财政措施来维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列环保支出预算科目,建立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有偿使用自然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经济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朱总理针对1998年我国水土流失加剧而致使洪灾造成2251元人民币巨大损失的现实,于1999年8月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振”的措施,为根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良化我国的生态环境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肥力低下、水源缺乏、灾害频繁。根据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的具体情况,应采取的对策是:提高思想认识;解决好退耕后脱贫;推进东西部合作政策;保证人均一定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北地区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但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特别是与东部地区比较,发展差距在不断扩大,西北的落后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西北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还必须充分关注西北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发展条件,正确选择大开发的切入点与发展途径,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生态屏障,但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又容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遭受到破坏。虽然基于习近平生态法治思想的指引,西北地区的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依然面临:生态环境脆弱但生态地位重要、经济与环保间存在矛盾、民众绿色发展意识欠缺和法律细化不足等严峻形势。因此,在厘清法治保障西北地区绿色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价值意蕴前提下,基于立法、政府、社会与个人等多维度,从加强立法的协同推进、继续增强法治思维能力、营造绿色发展文化氛围与转变粗放型发展思想等不同角度探寻法治保障的优化路径,对实现西北地区法治与绿色发展的同频共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及其二者的矛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能够巩固和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利于解决西北地区农业发展中资源、人口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北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应当采取改革生产组织形式,调整生产结构,组建专业化生产基地,搞农业工厂试点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及其二者的矛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能够巩固和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利于解决西北地区农业发展中资源、人口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北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应当采取改革生产组织形式,调整生产结构,组建专业化生产基地,搞农业工厂试点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阿拉尔市位于塔克拉玛干北缘的绿洲沙漠,生态环境脆弱。研究绿洲空间的演变规律对于把握沙漠绿洲生态空间、防止沙漠地区荒漠化和促进绿洲区域扩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阿拉尔市1994年到2020年Landsat影像为基础,对阿拉尔市的生态环境空间进行空间界定,基于RS、GIS等技术,利用生态空间特征计算方法得到阿拉尔市的生态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总体绿洲范围持续增加,绿洲向北扩展,随着绿洲面积的增加;生态空间总体呈人工化、整合化趋势。破碎化程度降低。绿洲生态空间中农田所占比重较大,其生态空间特征上,在地块破碎度方面逐渐下降,呈整合趋势。在形状指数方面,阿拉尔市的农田地块与同面积正方形间的偏离程度偏小,地形形状的复杂程度较低,形状较为规则。在分形维数方面,农田自相似性较强,地块的形状比较有规律,受人类干扰程度大。  相似文献   

10.
从明到民国初期,合浦地区野生动物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然而从民国末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初期,一些重要的野生动物逐年减少,甚至濒临灭绝。造成这种灭绝的原因主要是森林覆盖率的减少、生态环境的变坏以及人为的破坏。森林覆盖面积减少,生态环境变坏的原因有天灾、人为以及病虫害,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天灾和人为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生态移民"旨在将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超载人口迁到生态承载能力高的农业区或城镇郊区,从而改变山区群众传统的生活方式,并缓解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北京市延庆县2004年以来在山区泥石流易发区实施生态移民计划,收效明显。本文即是对该县千家店镇大楝树行政村的生态移民情况的调查。调查涉及到了生态移民的各种利弊因素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探索生态脆弱区"生态移民"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生态移民”旨在将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超载人口迁到生态承载能力高的农业区或城镇郊区,从而改变山区群众传统的生活方式,并缓解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北京市延庆县2004年以来在山区泥石流易发区实施生态移民计划,收效明显。本文即是对该县千家店镇大楝树行政村的生态移民情况的调查。调查涉及到了生态移民的各种利弊因素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探索生态脆弱区“生态移民”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3.
山东农业生态系统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化肥、农药、薄膜、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染等农业内外源污染日益突出,只有倡导绿色消费、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特色无公害绿色食品,才能促进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实现山东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大省强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而生态文明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系统,党的十八大独立成篇,并首次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是统一而不是对立的,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现实,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不是守着青山绿水放弃金山银山,而是选择更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通过更科学的制度安排,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中的生态性流失问题越来越倍受人们关注。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以及废弃性流失,使农业生产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受着极大破坏,也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分析研究农业中的生态性流失问题,对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严重影响到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村的稳定。我们只有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找出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深层原因,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在稳定农村,发展农村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减少农村污染,保护农村生态,建设整洁乡村。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向是生态农业。生态性与高科技性的统一,是现代农业的根本特性;低耗高效性、生态机制性、系统结构性、真善美一体性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性;梧州现代农业有着自觉的生态取向。  相似文献   

18.
垦区拉长建设以甘蔗为主的热带农产品的产业链,发展节水灌溉,改革传统施肥技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等。广东垦区深入发展生态农业的方向包括推进垦区生态型小城镇建设,开发生态型林下经济,发展“南菜北调”和出口创汇为主的绿色蔬菜种植,打造以南亚热带农业为资源的“原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等。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生态农业的比较优势及其产业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要把湖北农业做大做强,关键在于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湖北省生态农业的比较优势,并对其实行产业化管理,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扶持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发展农村生产、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财政支出的角度出发,采取各种财政手段,加大对农业生态领域的支持力度,治理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