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实践中,保险欺诈常常被定性为民事不法的欺诈行为,导致保险行业理赔风险管控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以最常见的车辆保险欺诈为例,通过分析保险欺诈和保险诈骗的客观特征、主观目的以及损害程度,比较域外保险反诈骗的司法实践,提出保险金诈骗类欺诈行为实质上应当界定为保险诈骗行为.  相似文献   

2.
在实践中,保险欺诈常常被定性为民事不法的欺诈行为,导致保险行业理赔风险管控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以最常见的车辆保险欺诈为例,通过分析保险欺诈和保险诈骗的客观特征、主观目的以及损害程度,比较域外保险反诈骗的司法实践,提出保险金诈骗类欺诈行为实质上应当界定为保险诈骗行为.  相似文献   

3.
证券市场上,客观现象之间的错综复杂性更加决定了证券欺诈因果关系理论的复杂性。在美国,适用"推定信赖原则"大大减轻了原告的举证负担,有利于被告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确定,对于维护投资者的诉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中国没有特别规定证券欺诈的因果关系问题,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民事案的原告,还是刑事案的控方,要证明损害事实与证券欺诈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非常困难。在面对举证责任的难题时,没有必要裹足自缚,将出路限于"推定信赖原则"。世界恒动,个案迥异,时移势易之下,它不可能是解决证券欺诈因果关系问题的"普适"公式。对于证券欺诈的因果关系和举证责任或严格或宽松,可以倡导多元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证券市场欺诈行为的监管:博弈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证券欺诈的博奕模型,根据博奕模型得出的结论,我国可借鉴美国对证券欺诈行为的监管经验;采取一系列的监管措施,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以降低在证券市场上机构欺诈行为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际征信机构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遍布全球的征信数据库,开发了功能强大的反金融欺诈征信产品,在预防和减少金融欺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全球信用信息主要提供商之一的益百利公司反金融欺诈方案,并从五个方面对我国开展反金融欺诈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IDT和ToD理论的网络欺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际间欺诈理论和欺诈识别理论所提出的伪造、隐藏、模糊化、诱骗、仿冒、制造、重新包装和“双簧戏”等欺诈手段,分析了网络欺诈的表象及特点,描述了五大类网络欺诈形式,即金融类欺诈、基于诱饵的欺诈、通讯类欺诈、信心类欺诈和其他类欺诈,以期为反欺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完善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法中民事责任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其中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客户等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中,主要是刑事的和行政的责任。使受到损害的投资者得不到充分的法律救助。为了维护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保障数千万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应当尽快完善证券立法,另一方面法院的审判工作也应积极主动地介入证券纠纷案件的民事审判。  相似文献   

8.
医疗保险欺诈问题愈演愈烈,给医保基金安全平稳的运行带来隐患。目前北京市全面实行持卡就医,提升了医保服务水平,但也存在医保欺诈行为。通过引入"舞弊理论"研究欺诈行为存在的动因,进而提出目前反欺诈工作面临的诸多困境,进一步探索医疗保险反欺诈机制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保险欺诈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保险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保险欺诈已影响到保险业正常秩序.对于保险欺诈的深入研究无疑将对中国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所帮助.本文在总结国内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保险欺诈发现率对防范保险欺诈的作用,分析了保险欺诈发现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保险欺诈几乎是伴随着保险的产生而产生的,同保险一样,保险欺诈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无论是保险业发达的国家还是保险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保险欺诈现象的泛滥引起了各国保险业的普遍关注。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防止和对付保险欺诈。从欧美各国的经验来看,成立全国范围内的反保险欺诈机构是有效地防范保险欺诈的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这些机构成功运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反保险欺诈组织机构的设置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给出了该机构可行性的具体化实施内容。  相似文献   

11.
刘宗礼  杨玫 《西部金融》2012,(4):70-72,76
美国的保险欺诈一度猖獗,保险诈骗金额约占赔付总额的20%-30%,不仅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损失,而且严重侵害了广大投保人的利益。为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予以打击,其思路大体可以概括为:立法先行、政府推动、(保险)公司为主、行业联合、社会参与、共同治理,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反保险欺诈体系。美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防范保险欺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类型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披露舞弊,会计师事务所若不能发现实质性舞弊,更易受到证监会的处罚。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实质性舞弊中,相对于与资产/负债相关的实质性舞弊,与收入/费用相关的实质性舞弊更易受到证监会的处罚。这一研究结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相关监管部门应有启发意义,有助于其理解审计师失败的主要原因并进行事前防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建立科创板引入差异化表决权结构,如何对其进行监管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成为焦点。文章通过分析差异化表决权结构的优劣点,借鉴美国、欧洲、中国香港等地对该制度的适用现状,对我国的差异化表决权结构进行概括性评析,最终得出我国应通过建立公司内部监督机构、引入定期日落条款及完善我国司法制度的方法,保护证券市场上中小投资者,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差异化表决权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审计师的异化行为是其权衡收益与风险的最终选择,合谋行为与利益收入必然存在内在联系,但审计合谋极其隐蔽,获知内幕极难。间接的办法是,从证券监管机构的处罚公告中选取合谋样本,再选配正常公司构成总体样本,构建审计收费估计模型,计算其中正常收费部分,用实际收费减去正常收费得到异常审计收费。最后,控制审计收费溢价其他影响因素,对审计合谋与异常审计收费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合谋会计师事务所存在异常审计收费行为。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升值可通过贸易机制、资本机制、预期机制、市场传递机制和利率机制影响世界证券市场。以美国证券市场为例,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通过不同的机制对其证券市场影响效果的强弱和方向是不同的。鉴于人民币升值对世界证券市场的影响,我国应该注意防范这其中隐藏的风险,并应尽可能地从中获取应得的利益;为此,要密切关注国际游资的动向,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大力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增强抵抗国际游资冲击的能力;尽快推出QDII,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收益。  相似文献   

16.
证券公司兼并收购是我国证券业整合的有效措施,但目前我国证券公司进行大规模并购整合的时机还不尽成熟。我国已有的证券公司并购仍以政府主导型为主,纯粹市场化的并购整合比较少见。究其原因,证券公司产权结构不健全、收购中缺乏合理的定价标准、购并重组与证券法规的有关规定相冲突、当地政府部门的障碍等都是在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对我国证券公司购并重组现状的基本评价,本文从设立子公司、建立证券公司退出机制、建立健全托管制度、完善明确收购资质、强化对并购全过程监管、加强对购并重组的激励以及完善收购方的利益补偿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我国证券业并购整合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投向变更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再融资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这一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不可避免地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侵害。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投向,应加强募集资金使用过程及变更情况的披露和监督,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扩大机构投资者的比例,完善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续中国签署WTO协议后,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促进中国证券业市场进一步开放,高盛在中国的发展反映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历程。通过考察开放格局下中国证券公司和美国证券公司的差距,以及不同规模的中国证券公司之间收入结构异同,认为在目前中国证券公司不具有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中国应学习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谨慎开放政策和与经济实力相辅原则,控制开放速度及培育有利于中国证券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格局。不同规模的中国证券公司必须通过对外部环境和自身优劣势科学分析,找出促进自身价值增值的战略和途径,培育各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保险风险证券化是金融和保险在风险管理领域融合的根本课题.从风险管理供给看,它是保险公司方法和金融市场方法融合进而扩展彼此功能的结果;从风险管理需求看,其根源是公司风险管理变化,直接原因是保险公司自身的风险管理要求. 我国试行保险风险证券化,应该整合保险公司的金融功能,完善偿付能力监管.  相似文献   

20.
美国证券法的默示民事责任是指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法官可以根据证券法的立法意图和基本原则而给予当事人民事诉权的民事责任。美国证券法的默示民事责任的产生有其原因、理论依据及条件;同时我国证券民事责任也有自身的缺点,可以借鉴美国的默示民事责任来完善我国证券民事责任的方案,如根据有关原则和精神赋予受害者诉权;加强典型案例的参考作用,提高法官的素质和水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