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述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20世纪中期开始,生产性服务业成为西方学者对服务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到7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从集聚视角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行探索。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内涵和机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模式与演化以及集聚与扩散的关系等方面,对国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协调发展机制不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的增长方式抑制生产性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外资制造业与本地生产性服务业关联程度较低等方面,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灵  方创琳 《经济地理》2012,32(11):76-80
二战以来国际产业分工演化重构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及其空间集聚体现了世界范围内以城市为依托的生产与控制的等级体系。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硬条件、制度环境作为城市发展软条件、人力资源作为城市智力支撑要素、市场腹地作为城市空间作用强度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产生重要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进而对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空间重塑和世界城市崛起产生积极作用。未来需要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并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与城市功能转型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跟踪梳理,分别从产业结构、投入产出、外包、绩效和竞争力,以及主体地位的视角介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本质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5.
述评区域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梳理国内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问题的研究现状,据此指出对此问题的后续研究对象尚需“微观”、研究内容更要深化、政策研究亟待加强、研究方法有待改进,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问题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借鉴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创新功能和经济功能。目前武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而且武汉作为城市圈中心城市所担负的带动、辐射作用尚未发挥。发展武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武汉城市功能可以从制度建设、政策创新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8.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表现出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互动关系。对保定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进行考察,分析了保定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特征,剖析了保定城市在转型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推动保定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以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就业比重和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指标,比较分析了京津沪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现状和行业发展情况,并得出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国外服务业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系统阐述了服务业发展的阶段、服务业与就业的关系、服务业与工业之间的关系、对服务业作用的质疑理论、生产服务业及服务外包等西方学者关注的服务业焦点问题,并简要提出了未来服务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可采资源的逐步耗竭,急需转型。生产性服务业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又促进三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者相辅相成,促进了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不相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不会影响中国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而且还能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升级,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更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服务保障,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构建基于生产性服务市场的数量模型,论证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是可以协调发展的,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命题,然后,利用长三角地区的调查问卷数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的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经济研究》2018,(3):79-93
本文首先基于耦合协调视角,分别从行业和区域层面测度2001—2015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的总体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然后基于优化视角通过对存增量系数的调节模拟产业耦合协调的演化发展趋势。实证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略滞后于制造业,两产业间耦合协调度由初始的失调衰退阶段逐步发展至良好协调阶段;(2)从产业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指数这两个维度出发,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演化发展归纳为波动同步型、衍化趋同型、单产业主导型3种耦合发展模式,其中单产业主导型的耦合发展模式由于组合内产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制约了产业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而组合内产业发展速度相对平稳则有助于尽快跨过耦合裂痕;(3)现阶段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存量资源优势是促进两产业耦合协调提升的主要动力来源,积极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做优存量、培育高质增量的相关产业政策,将有助于两产业耦合协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制造业转型的背景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增加工业附加值、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向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驱动的集约式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以后,服务业的发展日益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通过分析广州市服务需求价格弹性、服务业价格变化和服务业收入支出变化的特点,以及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指出广州市服务业已经显现出"成本病"迹象。鉴于其对城市服务业发展和对实现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不利影响,提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克服"成本病"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理论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创新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6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作用则正好相反。专业化集聚对不同规模的城市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多样化集聚对小城市的影响不显著。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集聚对城市创新作用具有明显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张祺 《新经济》2014,(14):19-19
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利用FDI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我国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引资的政策,有利于我们采取相关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常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主要存在的三个问题,在借鏊国内外学者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常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三点政策建议:一是政府和企业应该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到战略的高度;二是创新人才机制,引进和培养生产性服务人才;三是加快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9.
生产性服务业在持续增长的经济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服务外包、制造商自营和形成产业集群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可利用的主要的运营模式。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商业资本、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区域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运营模式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深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国兴  段杰 《经济地理》2008,28(4):592-597,602
通过对深港两地合作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两地经济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深港合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应采取的对策.合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保持和实现香港经济平稳、健康、持续良好发展的需要,也是改变深圳经济增长方式、准确定位深圳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必然需求.深港两地的城市特点:地理区位、市场机制、工业基础和既定的贸易伙伴关系网络等因素决定了深港两地应该以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为未来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