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已进入数字化与智能化协同发展的数字煤炭阶段。通过梳理井工煤矿管控模式发展历程,基于数字煤炭背景下,将井工煤矿智能化管控划分为3个阶段,即智能化管控初级阶段、中级和高级阶段。阐述了井工煤矿智能化管控不同阶段的组织与管理模式、生产运行驱动逻辑、数字技术应用深度、治理理念和煤矿职工角色转变等方面的特征,从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出发,初步构建了井工煤矿智能化效益评价指标系统。为进一步推进井工煤矿智能化发展,指出未来重点发展的5个方向,从而为数字煤炭背景下煤矿智能化建设与发展探索了新的模式,并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煤炭能源在现代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其不仅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还能提升我国生产能力。在煤矿开采作业中,采煤机的应用能有效提高作业质量,增大开采量。在现代化技术发展与进步的当下,为更好地进行煤矿开采作业,将更高质量的煤炭能源用于生产、生活中,要加强应用采煤机智能化技术,并加大对智能化技术的关注度。本文结合煤矿采煤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现状,深入探究智能化关键技术,其中,智能化关键技术包括采煤机状态感知技术、采煤机智能切割技术、远程可视化监控技术以及无线网络传输技术,通过加强相关技术水平,充分提升采煤机工作效率,提高煤矿开采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时代以后,新能源行业不断发展,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成为热议话题,但生产生活的能源主要还是煤炭。这些年来,我国煤矿电气工程发展,智能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促进了煤矿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本文就煤矿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运用路径进行探究,为煤矿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4.
FCS属于稳定的控制系统,在工业领域极为常见,但在煤炭生产领域少有应用,大部分选择PLC控制系统,这会影响煤矿柔性生产以及智能化发展。本文将阐述工业控制系统在煤矿领域的发展情况,对比分析FCS技术价值,并讲解FCS系统在系统结构以及信号传递、扩容升级、系统兼容、控制形式以及终端设备方面的优势。最后对FCS技术应用至煤矿智能化发展领域的价值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矿开采技术不断完善,逐渐智能化、自动化。现代智能化煤矿开采技术不仅提高了煤矿开采效率,还减少了人力成本,降低生产风险以及保证生产安全。然而,目前我国煤炭开采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现代智能化煤矿开采技术进行研究,分析现代智能化煤矿开采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作用,提出现代智能化煤矿开采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采煤工作面是煤炭开采的主要场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采煤工作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成为近几年的趋势。矿顶坍塌、地下火灾、瓦斯爆炸等采煤灾害频发,严重危害作业人员安全。加强智能无人采煤技术的应用将大大减少此类事件。本文从智能无人采煤工作面的特点、煤矿智能无人采煤工作面的常见灾害、智能无人开采工作面的关键技术与某公司智能化开采技术四方面内容展开论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当前,煤炭仍然是我国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煤炭开采在我国具有很长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煤炭开采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尤其是近年来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从事煤矿生产的人员越来越少,机械化减人、智能化换人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如何做好现代化机电技术的管理,成为煤矿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以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仍继续占据世界能源结构的主导地位。在当前信息化、智能化革命到来之际,煤矿智能化是适应当代信息工业革命发展趋势、保障国家能源供应、促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近年来,智能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方便了生产和生活。由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开采风险较大,很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智能无人机的采煤工作,实现了现代智能无人采煤技术,提高了智能煤矿开采的效率。因此,本文探讨了智能无人化机器采煤的应用效果及措施,为提高采煤工作的安全和效率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煤炭是我国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采过程中可以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我国90%以上的煤炭资源开采采用地下形式。为进一步提高煤矿巷道作业质量,需要将智能掘进装备运用其中。首先,确定智能掘进装备在煤矿巷道中的特点和运用价值;其次,分析智能掘进装备中的关键技术,包括KTC101运输系统、除尘风机、5G技术等;最后,研究智能掘进装备关键技术的运用对策,例如,提高智能化建设水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5G技术具有高速率、大容量和低时延等特点,对智能化煤矿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本文论述了5G技术在智能化煤矿领域的应用前景和优势。文章从5G技术优势出发,探讨在智能探测、智能管控和智能开采三个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正由示范建设转向规模推广,仍面临着进展不平衡、基础不稳固、常态化运行水平低、技术人才缺乏和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从示范煤矿建设、建设模式和建设经验3个方面总结了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的主要进展,分析并指出当前推进煤矿智能化发展应处理好效率与效益、局部与全局、示范与全面的关系,并就下一步科学有序推进煤矿智能化发展提出具体建议,最后对未来新型煤矿的形态进行展望。我国煤矿正在向数学化、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的方向发展,煤矿智能化建设需在分类建设、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智能系统常态化运行、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煤矿需求和技术发展现状,介绍了机器视觉技术在煤矿智能运输系统中异物、煤流、堆煤、撕裂等典型场景下的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对煤矿智能运输系统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为煤矿智能化运输系统的进一步建设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煤矿生产环境复杂,存在安全隐患较多和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5G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超高的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性等特点,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煤矿生产作业过程中,带式输送机有着重要地位,提高煤炭产业效率的同时,降低人力消耗,为煤炭作业提供安全保证。随着我国煤炭开采需求扩大,目前的煤矿带式输送机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现有需求,智能化成为当下发展的主流趋势,能帮助煤矿节约运输作业时间,保证生产安全,控制成本开支,成为我国煤矿带式输送机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在概述煤矿带式输送机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论述煤矿带式输送机智能化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促进煤矿产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智能化技术被普遍应用到各行各业。在煤矿开采领域,智能化技术不但可以大大提升开采质量和效率,还可以有效防止安全事故。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煤炭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煤矿智能化升级持续推进,对煤炭人才需求发生了新变化。因此,煤炭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做出相应改革。在此背景下,煤矿智能开采作为高职煤炭安全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旨在以煤矿智能开采课程建设为目标,对该课程设计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开展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提高煤矿的开采质量和效率,需要充分对煤矿开采的智能绿色开采方向转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绿色发展的理念之下,加强对煤矿智能开采技术的应用研究,对于煤矿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绿色发展理念要求煤矿智能开采,首先应该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充分利用创新型智能绿色开采技术,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充分使用智能化的远程干预系统进行辅助,完善智能绿色开采制度。基于此,本文就国内智能开采技术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对煤矿智能开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对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煤矿智能开采发展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煤矿智能开采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煤炭生产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以及机械化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我国在持续投入大量新设备与重装备后,煤矿的供电网络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煤矿供电系统的运行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因此,需要煤矿有效构建智能安全供电系统,严格管控,使煤矿供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提升,推动我国煤矿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煤矿供电系统的智能化建设进行分析,介绍了目前我国煤矿供电系统运行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智能化建设在供电系统中应用的必要性,并提出智能化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煤矿开采技术不断提升。国家更关注煤矿行业未来的发展,在煤矿行业规模逐渐扩大的过程中,各种问题开始凸显。智能化开采技术促进了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导致采矿方式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0.
煤炭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煤矿开采不仅要为各行各业的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支持,还要通过创新技术与工艺,实现煤炭安全、高效、绿色的开采和利用,以切实有效满足煤矿的供应需求。本文从三方面分析煤矿智能化开采的关键技术,围绕煤矿开采作业与自身发展趋势提出了创新与管理对策,以期在弥补传统技术手段不足的同时,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与质量,为我国煤矿产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