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针对补连塔煤矿采用大采高综采开采方法,采高大、矿压显现剧烈的现象,利用数值计算分析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采场围岩内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总结了浅埋深大采高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为同样条件下的生产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导水裂隙带的发育规律及其高度测定对矿井安全开采有重要意义。为掌握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覆岩垮落规律与裂隙发育规律,以彬长文家坡煤矿41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用“井—地”联合微震监测手段,得到文家坡煤矿4103工作面采厚3.8m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180m,裂采比达47.7倍,上覆基岩破坏高度发育至洛河组含水层底部。对彬长矿区导水裂隙带实测资料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得到导水裂隙带高度与工作面采厚、工作面宽度两个因素的相关关系,拟合出研究区不同采厚、不同工作面宽度条件下裂采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榆树井近距离煤层组"两带"的高度,深入研究开采覆岩破坏规律,并为合理留设露头区安全煤岩柱提供数据依据,本文以榆树井矿区近距离煤层组工作面为例,利用实测对比法、《三下采煤规程》经验公式法和综放开采"两带"公式法,预测了工作面的垮落带和裂隙带高度。结果表明:榆树井煤矿11204工作面垮落带最大高度为8.5m,垮采比5;11204工作面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为55.58m,按照综合采厚计算裂采比为12.43;近距离厚煤层组下组煤开采时,上层煤的底板破坏范围与下层煤的垮落带发育范围有重合区域,加剧了下层煤垮落带的高度发育。  相似文献   

4.
方建中 《化工管理》2013,(12):62-63
面120区于2000年投入开发,总体上是一个浅层,中、高渗普通稠油Ⅱ类整装油藏。初期采用天然能量开采,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较低,2001年在该区沙四段进行了热采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后在沙四段、沙三中实施热采,热采效果较好。2001-2005在该区沙四段实施1-3论热采,初期取得成功,为面120区下步热采开发提供有力证据和可靠依据。对面120沙四段从2009年至今进行二次调整,将井距加密,由300m加密至150m,并采用水平井和热采开发,取得成功。本文将根据面120区进行的热采开发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热采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和机械化水平提高,煤矿产量提升的同时,增大了矿井灾害发生概率,煤炭自燃发火是井下主要危险之一。为研究工作面过断层期间的遗煤自燃规律,采用埋设高压胶管的方式,掌握采空区的氧气分布情况,初步获得自燃“三带”的分布范围,采用FLUENT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采空区三维模型,模拟分析采空区的氧气场,模拟结果与现场相互验证,结果表明: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为,进风侧:散热带为0~34.85m,氧化带为34.85~89.25m,窒息带为89.25~∞m;回风侧:散热带为0~24m,氧化带为24~47.2m,窒息带为47.2~∞m。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在特厚煤层条件下综放开采的“两带”发育规律,在分析了青春塔煤矿井田地质、构造和开采条件的基础上,将1605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并行电法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的“两带”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查明了在特厚煤层条件下综放开采覆岩的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垮落带高度范围为80~85m,工作面的垮采比范围为5.33~5.66。导水裂隙带高度目前范围为120~125m,工作面运输顺槽的裂采比范围为8~8.33。  相似文献   

7.
城山煤矿二采区大倾角带式输送机,采用DT2500型上运式,双机驱动配有两台500kW防爆电机,电控使用唐山开城集团集中控制,采用变频器调速。皮带道倾角22°,全长920m,输送量500t/h,机尾装有一台K4型给煤机。由于采场的影响,煤的比重不同,会经常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过载保护动作而停机。在22°的坡度下带载停机,对输送机及输送带有很大的危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保采空区下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本文采用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分析了采空区下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初次显现规律,并分析了工作面设备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为12.65m,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48.4m;动载系数平均为1.325,来压期间煤壁片帮严重,支架多发生台阶式下沉。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周期来压期间合理的生产技术措施,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9.
大采高采煤法如今已成为了厚煤层开采的主要方法之一,合理的选择大采高工作面综采液压支架是决定大采高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文章以某矿1302大采高工作面为例,以现场实测为手段从支架实际工作阻力和采场宏观效果分析了该工作面选用的ZY12000/28/62D型掩护式支架在该工作面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该所选型支架对1302大采高工作面适应性较好,能够对该工作面进行有效支护.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巨野煤田1301工作面为例,运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采高(3m和7m)条件下采场竖直应力场、水平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异同。研究发现:不同采高条件下,煤层上方的竖直应力分布具有相似的规律,但采高越大,其上的应力峰值越小,作用的范围越广;煤壁上的拉应区最大处位于煤壁的中部,大采高条件下煤壁处更易发生片帮,且煤壁塑性区有增大的趋势;随着采高的增加,工作面顶板下沉量越来越大,出现卸载拱的范围也会随之扩大,破坏的影响范围向采空区上方偏移。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下煤层巷道掘进受上煤层老空区积水的威胁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手段,研究了2-2_上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3-1煤层围岩破坏松动圈范围,获得了有效煤岩柱厚度。在此基础上,对3-1煤层巷道掘进的危险性进行分区划分。结果表明:2-2_上煤层在采宽为250m、埋深在350~400m、煤层厚度在3m等条件下的底板破坏深度为15m; 3-1煤层未受采动影响的回采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在2.5m左右,受到采动影响后的回采巷道围岩破碎范围均在6m, 3-1煤层巷道掘进时,与2-2_上煤层有效岩层厚度为19.4~25.03m; 3-1煤层巷道掘进均在安全区域内,仅在32采区东侧边界处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一、概况显德汪矿1618工作面位于六采区的下部,是六采区的首采工作面。该采区采用单翼开采布置,由于受显德汪向斜构造的影响,1618工作面中间采用90°的大角度调采过渡。2003年7月1日,我们在1618工作面首次进行了大角度调采的实践,经过严格管理、精心组织,7月31日调采结束,取得了一个月机尾进220m,机头进6m,月产原煤46089吨的显著成绩。1618工作面开采1#煤,倾斜长度136.5m,调采地段平均煤厚1.2m,薄煤层,倾角较缓,为12°;直接顶为粉砂岩,局部夹薄层细砂岩,平均厚度2.4m;老顶为4.4m的细砂岩,较坚硬;直接底为粉砂岩夹薄煤,质软易碎。该薄煤综采…  相似文献   

13.
针对急倾斜薄矿体采用削壁充填法进行开采时采场矿石损失贫化较大,管理复杂的现状,以沙沟矿区的采场管理工作为例,阐明了急倾斜薄矿脉削壁充填法采场管理的要点,有效的提高削壁采场的矿石回收率,减少采场贫货率,为相似矿山进行复杂环境下的采场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与参考范例。  相似文献   

14.
在采动扰动下,煤层顶板的原生结构发生变形破坏,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为了探明鄂尔多斯盆地某矿3-1煤层顶板受采动的影响程度,根据其电性差异,采用了并行电法技术进行监测。根据电流值和电阻率值的变化获得煤层顶板的变形破坏程度,并据此分析出3-1煤层顶板裂高高度。结果表明:所探回采工作面导水裂缝带的高度范围为100~106m,为砂质泥岩与泥岩分界面处;垮落带的高度为21m,为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界面位置。并行电法监测技术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3105下分层工作面回采推进过程中,机尾段将遇X4陷落柱(长轴约107m,短轴约48m),届时采用绕采法通过X4陷落柱进行回采。因3105工作面上分层已回采,施工撤架通道时,无法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形式,经研究决定,采用3m铁管(直径2.5寸)、2.4m"π"型梁和单体液压柱配合1m铰接顶梁的联合支护形式,施工撤架通道通过X4陷落柱。  相似文献   

16.
袁大滩煤矿上覆含水层复杂,周边煤矿涌水量较大,因此首采工作面需进行涌水量精准预测,为防治水提供关键依据。通过联合抽水实验分析了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结合采煤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结果,确定了采煤工作面充水水源。依据基岩含水层充水规律,采用了动静结合计算了首采工作面的涌水量。预测结果得到了实测结果的验证。本研究为类似特征含水层涌水量预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白坪煤矿11211综采面为不规则"刀把"形布置,就工作面对接技术进行研究。工作面里外2段开切眼分段一次性安装,在里段工作面回采140m后与外段开切眼完成液压支架及输送机等设备的对接;在里段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逐步降低运输巷标高2m及上端标高5.2m,解决对接点与轨道巷、运输巷高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支架一次性安装和利用绞车实现支架对接技术;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现了不规则地质条件下工作面的成功对接,延长工作面可采期52天,多采出原煤10.7万t,保证了矿井生产衔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特厚分层开采煤层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了瓦斯抽采和错层掘进巷间的煤柱稳定性,确定了煤柱尺寸及分层掘进巷位置。结果表明:(1)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内应力场宽度为8.35m;(2)通过现场监测,确定宽度5m的小煤柱能满足巷道的使用要求,考虑煤壁片帮,煤柱尺寸可扩大到不超过8m;(3)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得到合理留设净煤柱尺寸为5m。该研究可对类似工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潘一东井下1221长距离工作面高温热害情况较严重的问题,计算了工作面的需冷量,分析了工作面风流温度场分布,提出了一种应用在1221回采面的分区段降温技术。本文介绍了该降温技术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设备选型。将该技术投入实践领域,现场实测降温后的风流热力参数,并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区段降温技术后,现场的实测风流参数与模拟值基本吻合,工作面温度平均降低了6~8℃,相对湿度有了明显下降,降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一、地质概况与工作面生产条件1.煤层赋存条件范各庄矿2429S工作面为12煤层与12.5煤层合区回采。该区域煤层为复杂结构厚煤层,12煤层与12.5煤层夹层为粉砂岩,平均厚度0.71m。合区煤层平均厚度6.5m,煤层平均倾角9°。2.主要地质构造2429S工作面地质较复杂,工作面中边眼范围内赋存一组断裂构造带。3.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工作面参数:设计工作面可采走向长度为1736m;倾斜长度188.2m,合区煤层平均总厚度6.5m,其中平均采高2.8m,放顶高度为3.7m,采放比为1∶1.32。二、回采工艺方案比较1.技术比较依据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需要,结合2429S工作面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