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居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态度十分坚决。一些知名企业虽然在形象公关和社会责任报告里宣扬其环保绿色理念,但实际上却采取各种粉饰和美化其自身“环境业绩”的漂绿行为。治理企业漂绿行为不仅监管难度大、识别困难,而且缺少针对企业漂绿的法规条款。通过对企业漂绿行为进行识别探究,提出治理企业漂绿,除了提高企业自身责任观念、边界意识,还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运行网络,实现企业漂绿中各系统、各组织、各阶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现今漂绿现象愈发普遍,但学术界对漂绿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现有研究多从利益相关者、信号理论角度出发。尽管近年来制度理论视角的漂绿文章在逐步增多,却未有一个系统性的研究论述。论文结合近30年国内外关于漂绿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企业漂绿行为的驱动因素与后果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并基于新制度理论视角,从合法性三种维度、同构的三种类型等方面分析企业漂绿的前因后果,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并为未来研究和企业、政府、媒体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推动企业真正履行环境责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基于2010—2021年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企业“漂绿”行为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可以抑制企业“漂绿”行为;而且,机构投资者持股越集中,其退出威胁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越显著。进一步的路径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能够直接抑制企业管理层与控股股东自利倾向,并引发其他利益相关者监督,从而强化共同治理力度。此外,在企业为非国有性质、审计质量较低、地区公众环境关注度较高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具有更强的绿色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4.
跨域生态环境问题多元共治作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主体的网络化治理,打破了地理空间范围分割、突破了行政区划刚性约束和超越了单一主体治理局限,成为解决跨域生态环境问题和实现区域"绿色"发展的理想治理模式。但跨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复杂性和合作共治主体的多元性,使跨域生态环境问题多元共治在实践中可能面临目标达成、利益协调、权力配置、责任划分和治理有效等现实困境。可通过理念转变与教育引导、利益补偿与利益共享、权力让渡与合作契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制度规范与激励约束等途径突破实践困境,促进跨域生态环境问题多元共治实现,进而提高跨域生态环境问题多元共治绩效。  相似文献   

5.
企业漂绿行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绿色产品的畅销,市场上的漂绿行为也日益严重。本文揭示了企业漂绿行为的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含糊其辞、偷换概念和误导消费五种表现形式,并从经济利益、行政、经济学和认知四个方面深刻分析了造成漂绿行为的原因,并对我国当前存在的漂绿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双碳”目标下,企业层面的碳减排对于中国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但企业为迎合监管、粉饰经营业绩具有“漂绿”倾向,即以虚假不实的方式对碳排放信息进行“粉饰”。目前相关研究方兴未艾,缺乏系统梳理,尚未形成对企业“漂绿”的完整认知。基于此,本文首先筛选梳理2003至2023年发表的263篇英文文献和142篇中文文献,以可视化方式科学呈现企业“漂绿”的发展脉络和研究主题。其次,系统梳理不同研究视角下企业“漂绿”的概念内涵、表现形式及识别测度技术,剖析其前因后果,凝练其治理对策。再次,对既有的企业“漂绿”研究进行述评,指明其研究前景和研究不足。最后,将企业“漂绿”置于复杂经济社会系统,提出未来研究值得探索突破的六大议题,即构建基于复杂经济社会系统的企业“漂绿”行为多维理论协同整合分析框架;强化对企业“漂绿”概念内涵的认知与解读;深化企业“漂绿”复杂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研究;拓展企业“漂绿”复杂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的研究;基于复杂组态视角拓展现有研究方法;拓展基于中国情境下的企业“漂绿”研究。本研究明确了企业“漂绿”的发展脉络和未来方向,为后续基于中国情境开展有关企业“漂绿”的复杂系统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企业的环保行为备受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实施漂绿行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旨在降低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通过运用时间行业双向固定模型研究了公众环境关注度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发现公众环境关注度的提升可以减少企业漂绿行为。再通过对模型进一步检验,发现媒体报道可以增强公众关注度对漂绿行为的抑制作用,且公众关注度对企业漂绿行为存在异质性,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治理理论为研究视角,对深圳、桂林、苏北、太原四地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进行分析,总结相关经验,并剖析现阶段治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及其背后原因。研究发现,政府主导带来的资源聚集优势是我国治理体系的显著特征,由此引发的路径依赖则造成了方案缺乏内生性与持续性、市场与社会等主体的制度执行能力较弱的局面。为此,须在健全相关制度与体制机制的条件下构建差异化的多元治理模式。即构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与社会作用的经济治理体系,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同时,也要从增强法治意识、加强企业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增加资金投入、优化课程设置与培训等角度提高多元主体的制度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路径。通过SCP范式的“结构—行为—绩效”框架,在政策网络视角下,系统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主体及内容结构,依托场域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讨论了治理行为的内在动因。在此基础上从目标实现、资金利用及公众满意度三个维度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绩效进行了评价,发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多元协同机制尚未成熟,根据环境场域特征与利益相关层级变化所形成的行政主导、市场主导及自治主导模式是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典型策略,而不同的行为策略在绩效评估内容方面会有所侧重,进而对治理结构及行为产生多种信息反馈。据此,应通过加强多元主体参与的顶层设计、健全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内容、完善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以及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协商制度等方式优化治理机制,推动生态振兴进程。  相似文献   

10.
公司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所谓公司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财务治理的主体,即谁参加财务治理。在公司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财务治理,其主体应是代表企业利益的相关者,具体来说包含大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公司职工、中小股东(主要是公众投资者)、政府、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演化是一种TSCPII式的演化,即产业技术创新引起产业组织结构改变;产业组织结构改变导致企业行为变化;企业行为变化导致企业绩效变化;绩效变化引致利益的分化整合;利益的分化带来利益表达系统的改变;利益主体通过利益表达最终带来产业制度的变迁。这个过程不仅仅是SCP分析链条的延后,更是各个环节之间是一种非线性、双向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下,绿色债券成为国家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但“漂绿”风险的存在,使绿色债券是否能够发挥其积极作用、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和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存疑,为此以上市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为契机,深入研究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后,其绿色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绿色债券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信息透明度来提升公司的绿色创新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外部舆论关注强度大、委托代理问题较严重的公司中,绿色债券提升绿色创新能力的作用更显著;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后,其绿色投资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表现都有显著改善。据此建议加快推进绿色债券市场的培育与建设;多渠道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助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增强国内绿色债券发行主体的信息透明度,提升企业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利益要求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群体关注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利益取向是一致的;共同的利益目标能减少治理成本,提高治理主体的收益,使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在企业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工作的逐步展开,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规范要求逐渐提高,由此催生了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的探讨。本文以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企业选择性环境信息披露与其绿色声誉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异质性分析检验了这种关系在不同外部治理条件下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漂绿”类选择性环境信息披露具有“声誉获取”效应,而“声誉获取”的效应会因为严格的环境规制和较高程度的信息不对称而降低。“洗棕”类选择性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声誉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针对企业的选择性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建议通过政府监管和市场监督两种机制加以治理,以提高企业绿色信息披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水莲 《经济师》2001,(3):52-54
依据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质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股东大会虚设 ;董事会不到位 ;监事会不能很好发挥监督作用 ;对经理人员的约束机制不健全 ;公司高层人员的选择存在普遍的政府行为等缺陷。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途径在于落实股东大会制度 ;加强董事会职能 ;完善监事会制度 ;建立对高层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进一步分散股权 ,发展多元投资主体 ,弱化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6.
关于网络经济与经济治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网络经济给中国带来挑战和机遇,中国要变挑战为机遇,真正使网络经济成为中国经济走向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对现有经济秩序进行整顿固然重要,但根本问题还在于通过制订规则、作出制度安排来规范各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后一种经济治理说到底是利益平衡问题;网络经济的兴起推动经济治理进一步发展,由此带来的政府、企业、市场三者关系的新变化。政府在经济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扮演着用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来规范各利益主体经济行业的重要角色。政府要发挥作用自身需具备相应的条件,并实行相应的战略措施:通过政府部门的重构和改发为提高应变能力;加强传统的和新兴的基础设施建设;重新营造经济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政府在经济治理中需坚持以下原则:促进市场竞争和技术竞争;鼓励发明创造和变革;增大对研究开发和教育培训的投资;加快互联网和扩展向公众提供的信息;提高政府效率和采用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绿色公路建设标准与建设目标为导向,分析多元化投融资模式下影响参与主体行为的项目属性因素、绿色公路技术经济政策因素、组织制度因素、经济影响因素、社会信用影响因素;提出绿色公路推进的内外动力机制,从组织制度、利益分配及市场机制等维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以构建绿色公路技术标准体系、制定绿色公路节能减排标准规范为基础,营造有利于社会资本参与绿色公路建设的政策环境为平台,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模式绿色公路产品有偿使用与成本补偿制度为激励手段,构建不同类型绿色公路治理机制为政策手段,为多元化投融资模式绿色公路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财务治理的认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机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责、权、利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要实现良好的财务治理目标.首先必须构建健全的财务治理结构,然后在此框架基础上,制定合乎实际的财务治理机制并开展一系列财务治理行为。最终达到财务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9.
绿色产品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让人忧心的商家之"漂绿"行为也是愈演愈烈,蚕食着人们对绿色产品的信赖,有必要对"漂绿"进行深度的解读,尤其是应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出发,对"漂绿"行为进行法律定性,并从经济法的视角对之进行有效的规约和干预。  相似文献   

20.
ESG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照。然而“漂绿”等伪ESG行为屡见不鲜,严重损害了社会福利。本文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试图探究存贷双高企业是否会出于自利动机策略性利用ESG优势。实证发现,存贷双高企业展示出更好的ESG表现,符合策略性应对的假设。企业内部大股东利益侵占程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低,存贷双高与ESG表现间的正向关系越强烈;区分ESG分项后,存贷双高企业仅在治理方面展示出更高的绩效。这些进一步佐证了存贷双高企业ESG舞弊,且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策略性应对行为主要体现在环境和社会风险较低以及市场关注度较低的组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