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最热的.当属IMAX3D电影《阿凡达》的吸金热潮了。这部举世震惊的电影在中国上映的这几周里,火车站的黄牛党换了阵地,都跑到电影院囤票再高价卖出.电影票竟如“春运”般一票难求.中国第一次进入了罕见的“电影院春运”时代。  相似文献   

2.
《物流时代》2011,(3):14-14
春节期间,快递戍了大家最关心的事情,等一份快递,如同春运里等待一票难求的火车票,同样让人糟心。有媒体报道某公司快递员取件过程中对用户发飙:“我一个月工资一万五,会为了你这两千块的礼品丢这个饭碗么!”一时间“快递员月薪过万”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3.
人民网采访铁道部发言人时获悉,为了缓解将即的春运中的“一票难求”,规定了十分严厉的当班售票员“四不准”的纪律,即不准代卖代买车票、不准抢票占票、不准带现金手机上岗、不准售票桌内存放个人物品。并说,对违纪售票员一律调离岗位,对以票谋私的行为一定严厉查处,绝不姑息,并追究上级领导责任。  相似文献   

4.
1月的第二个周末,几亿网民在“双十一”、“双十二”之后再次为“抢购”摩拳擦掌。这次,没有优惠、没有促销,商家只有一个,商品只有一种,他们不在乎用户体验,买到就好。春运,这个全国每年最大规模的迁徙,到处上演着“一票难求”的故事,在互联网时代,它也披上了新外衣。  相似文献   

5.
“每逢佳节倍思亲”。兔年的春节即将来临,离开家乡十几年的我,很是想念那千里之外养我育我的小山村,想念乡亲们。 不知道外出打工的乡亲们是否已经拿上工钱买上了回家的车票,赶回去跟家里人团聚,欢欢喜喜过个大年?为了生计,乡亲们整年在外打工,也只有在过大年的时候才能回家看看,与老人孩子们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问题是,这几年农民工回家过年之路很不容易。不论是火车票,还是汽车票,都是“一票难求”。  相似文献   

6.
春运回家团聚如何避免一票难求?回到家乡后怎样独自游玩周边的山山水水?一辆空间大、驾乘舒适的座驾无疑是一个不错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春节,是中国传统意义上最隆重、最富特色的节日,也是全家团聚、走亲访友的重要日子.按照传统,背井离乡在外工作的人们,在除夕这一天无论如何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团聚,而假期将满时,则又要风尘仆仆地赶回工作地.因此,春节前的"返乡潮"与节后的"返程潮"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春运现象,"一票难求"也成了春运的代名词. 但近几年,这样的观念正在被一些新新人类逐渐转变.自五一黄金周取消后,春节假期就显得尤为珍贵,举家旅游过年逐渐成为继旅游结婚之后的另一种时尚旅游.  相似文献   

8.
每到出行旺季,很多出行的人就要开始为“票”发愁。尤其在铁路系统,“一票难求”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当消费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出行时,手中的票又要被强行扣下高额的退票费用。面对这种现象有关人士指出——  相似文献   

9.
耿秋 《中国新时代》2012,(6):98-100
相比同期上映的影片,《泰坦尼克号》票价仍略高,但在许多大城市,各大影院黄金时段和IMAX巨幕仍一票难求。人们仿佛再次看到了15年前的盛况,似乎在怀旧的光环笼罩下,心甘情愿地被詹姆斯·卡梅隆再次赚去大把的银子和眼泪  相似文献   

10.
李频 《上海房地》2014,(2):60-60
在2013年底,铁路系统开通了一批上海到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深圳等地的高铁、动车,并且保留了上海开往这些地方的普通列车,可望大大缓解2014年春运的压力,也让民众有了更多的出行选择。高铁、动车的配置适应了市场需求,由企业以市场导向决定开通路线、车次和票价,铁路的市场化运作使中国铁路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如果铁路客运只有市场化而不体现公益性,即只提供高铁与动车,而没有一般列车相辅,这个客运市场将是畸形的、不成熟的,其后果是进一步显现贫富鸿沟,导致中低收入人群人心焦虑,社会上“黑车”泛滥,交通事故频发。  相似文献   

11.
北京酝酿实行地铁差别化票价的动议,尽管官方人士强调仅仅是在“客流高峰时段”实施,但民意的反弹恰恰就是因为这“客流高峰时段”。 因为这高峰时段,恰恰是职工上下班的出行高峰。北京是少有的大城市,职工上班距离远,地铁成了唯一有时间保证的交通手段,上班迟到要扣奖金,所以再拥挤都要挤上去。车厢内人挤成了相片,也要忍,谁想这样啊?这份罪都能忍,岂是票价便宜惹的祸?既然再挤都要挤,那么票价再“差别化”,也没有用;高票价并不能把他们拽出来,唯一的作用是加重他们的经济负担。除非票价高到上班的收入,干脆歇业。这和铁路春运提高票价难以削减客流,是一样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宋晓璞 《经营者》2007,(2):16-16
<正>春运不涨价,不必欢呼雀跃,不必感激涕零,因为这不过是人民利益的回归,只是民意对抗垄断行业的赢得的一小步。2007年新年刚过,便从铁道部传来一个令人期盼已久的消息:中国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1月10日宣布,今年铁路春运各类旅客列车一律不再实行票价上涨,今后也不再上浮。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有人说这是铁道部推出的“惠民政策”,但是我认为,春运期间不涨价本来就应该是乘客享有的基本权利,被剥夺很久的权利现在终于回归到乘客身上,是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3.
企业在购进货物时,常会发生“货到票未到”、“货到、票到未付款”与“票到货未到”的现象。这里的“货”是指企业购进的货物,“票”是指企业购进货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上述3种情况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方法就不相同。一、会计处理1.“货到票未到”的会计处理企业收到了购入货物,仓库开出了收料凭证,但仍未收到销货方开出的发票,此时会计人员应当分别材料科目,抄列清单,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收到购货发票后,再用红字作同样的…  相似文献   

14.
每逢春节、“五一”、“十一”大假期间,都是人们回家探亲或外出旅游的时期,火车站人满为患,这时候也是“倒票”的黄牛党最为猖獗、牟取暴利的时期。据深圳警方在2002年春节查获的黄牛党供认,仅在春节期间一、二十天里“倒票”的收入就有十多万,甚至几十万元。票贩子倒票能获取如此巨额的利润,当然有其投机  相似文献   

15.
旅客在春运期间要谨防假票,识别假票主要有三招:一看二摸三对照。首先是“看”。看卖者是不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车票,看车票上有无铁路的路徽水印,看字迹是否清晰。由于许多假火车票是利用“挖补失效票”制作而成,制假人员将失效票的车站名、票价和日期挖下,分类贴上长途站的地点、金额和时间,再用电熨斗熨平,这种假票质地粗糙不平,字迹模糊且不工整。其次,通过“摸”可轻易分辨真假票。真车票制作工艺复杂,纸张质量好,假票制作工艺简单,纸张较粗糙,用手一摸,立即能分辩真假。有些制假者利用电脑技术制作,通过高清晰度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整版假票”,虽然能“以假乱真”,但这种假票上的油墨很多,十分容易掉墨,用手一摸,油墨就粘到手上了。第三,拿真票来对照。不管是到哪里的火车票,纸张的质量、字迹都差不多,一对比即能分辨真假。识别假车票“一看二摸三对照”  相似文献   

16.
平价药房通过什么手段降低药价?低价销售后药店还能赚钱吗?要是利润太低平价药店还开得下去吗?平价药店的价格真的都很便宜吗?连续几天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几次来到开在北京朝阳区的这家“平价药房”进行走访,印证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至理名言,发现所谓“平价”真的不是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7.
春运期间为尽可能大得满足客运需求,铁路部门需要在各大客运站增添临时旅客列车,春运临时旅客列车的增开需要考虑旅客满意度,经济效益,列车备用数量等因素。本文在现有临时旅客列车增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约束条件,建立以旅客满意度最高和增加的列车数量尽可能少为目标的双目标优化模型,并以2013年西安站春运为实例,通过Net平台编写软件计算临时旅客列车的增开数量及调度方案,为优化春运临时旅客列车运行图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主要问题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重技术创新,轻财务管理”,在财务管理方面又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轻管”思想,虽然1995年事业单位进行了清产核资工作,使资产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1、账实不符,资产失真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1)票据入账不及时。一是购货票据不及时拿到财务部门做账。二是发票到达不及时不能入账。由于现有的市场经济多为买方市场,赊销购物较多,货到票未到现象经常发生,票据入账不及时,造成账上库存与实际库存不符,甚至出现账上库存赤字,给账实的核对工作增加了困难。(2)实…  相似文献   

19.
有家杂志刊登过一篇文章,说前一段时间中国大陆各大媒体有三个词使用频率最高:97香港回归、炒股、下岗。下岗失业,这个在远隔重洋的异国他邦早已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如今,来到了一直旱涝保收、且在一口大锅里搅勺子、捧了近四十年铁饭碗的国人身边,短短几年,下岗职工达1500多万人,对许多人来说,这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不适应,于是,下岗、失业、就业;成了众说纷纭的沉重话题。“旧船票”登不上“新客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十多年,各项改革节节推进,攻破了一个又一个营垒.而持续时间最长、见效最慢、久攻不下的营垒,就是国有企业改革。就1996年而言,国家宏观形势令人欣喜:粮食丰收,财政收入增长,外汇储备增加,而一个惹人注目的反差是,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相似文献   

20.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理论是购买同样数量和质量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在一国所用本国货币和在美国所用美元等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对世界上大多数经济体的货币,都进行了购买力平价计算。根据世界银行计算的结果,199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转换系数是2.1:1,再以此为基础推算,2001年初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转换系数是1.9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