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伴随着选秀浪潮的退去,电视节目开始寻找新的收视点,故事化的讲述,离奇的内容,受众喜闻乐见.电视节目用讲故事的方式记述专题,成为一种潮流.电视故事类节目竞争越来越激烈,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电视节目的故事化有它 的优点和弊端,那么故事化的叙事方式起源于什么时候?它的特点是什么?产生这样特点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在故事化的叙 事中体现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使受众有所启迪,有所感悟?本文讲究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方杰 《魅力中国》2014,(8):303-303
探秘类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型纪录片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几年在我国异军突起,形成了一个具有广泛受众群体的类别。其线性的叙事结构、流畅的剪辑,配上悬疑感强烈的音乐,在电视节目类型创作上进行了新的尝试。作为探秘类电视节目的一个主要环节——叙事方式在片子的创作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小殊 《中国经贸》2009,(16):23-23
随着我国打造本土化、多元化的电视节目理念日益成熟,曾经被西方国家称为“重要早餐”的早间电视节目被搬上中国观众的收视“餐桌”。调查表明,时事新闻、热点话题、生活资讯是我国观众对早间电视节目的需求焦点。本文以cctv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节目为例,分析新闻资讯类“电视早餐”这一“盛宴”的“烹饪”手法。  相似文献   

4.
王静 《魅力中国》2013,(5):328-328
随着荧屏电视类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的电视频道繁多,电视节目的数量与类型等也在逐渐增多,各个电视频道都具有各不相同的节目编播方式,同时也具备自己频道的导视系统。在注重人文关怀的今天,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更加的丰富多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收视的负担。因此,节日导视作为电视节目和频道的一个连接窗口,适时出现并迅速发展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且重要的方式。本文旨在探讨节日导视的相关问题,并对其功能和编排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峰 《东北之窗》2014,(11):9-9
正"最强大脑",无非就是生活中那些大脑灵活、谋略过人、记忆超群的"牛人"近期,江苏卫视新推出一档大型科学类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这档集智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电视节目,自开播之日起就掀起收视狂澜,一直好评如潮。笔者以为,该电视节目受到观众如此关注的原因,既不是节目形式有多么新颖、多么别致、多么独到,也不是其娱乐性有多么强烈,而是人们热衷于欣赏节目中各路好手所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最强大脑"。  相似文献   

6.
刘葳 《魅力中国》2011,(20):7-8
文化遗产保护在我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把这种保护思想传播给大众,媒体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化遗产信息通过电视媒体传播,普及范围最为广泛,位居各类媒体受众关注榜首。从电视新闻节目到综艺化和专业化的收藏类节目,再到大型专题片、纪录片以及相关剧集、电影的制作等,各种类型的节目都有不同的受众群和影响力。本文主要通过对有形文化遗产类电视节目的整理,研究分析文化遗产类电视节目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不论你是否喜欢这些文化,它都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新员工,—定要留意公司的企业文化,积极地适应它。反之.就会与其他人格格不入。甚至难以立足。[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赵爽 《理论观察》2011,(2):156-157
新闻呈现能力,也就是新闻表现能力,它既包括新闻内容的呈现能力,又包括新闻形态的塑造能力。一条好新闻怎样才能激起受众的收视欲望,就得在表现形式上下功夫。就好比一个厨师.做菜用的原材料已配齐了。就看厨师用什么工艺去烹饪加工,使之成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电视新闻编辑就像一个技艺精湛的厨师,通过对视听素材的集成和形象化展示.向观众奉献高雅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网络中最新流行的“非主流文化”,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到广大网民的生活,尤其是青少年这个特定群体。青少年,思维活跃,非常容易受非主流文化的影响。本文就针对非主流文化的概念,特点,进程等方面进行介绍,客观分析其对青少年的影响,从而可以恰当的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媒介市场不断扩展下,电视这种传统的数字媒介能满足人们何种需求?收视情况又有什么内在特点与规律呢?通过对12个月2010年CSM测量仪城市节目收视排行TOP10数据的统计分析,并以目前被公认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研究对象,对一线城市的电视节目收视情况作了相关的剖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11.
冀志罡 《新财经》2014,(1):19-19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给了大家很大的信心,国内外好评如潮。但大家的信心无非来自《决定》的面面俱到--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从而每个人都有理由喜欢它。 但世界是不完美的,让每个人满意通常意味着谁都不满意。很多人批评过去10年的改革停滞,但上届政府并不是不想改革,也推出了不少方案,但基本半途而废,原因就是决策者希望每个人都满意,希望照顾各方既得利益,最后发现向前推进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2.
于佳佳 《理论观察》2009,(2):172-173
电视媒体是青少年所接触的主要媒体,收看电视节目在青少年课余生活中占据了较高比例。青少年是社会运行系统中发展可塑性最强而辨别能力最弱、感受力最敏锐而自控力最缺乏的一个群体。他们在接收电视传送的信息过程中,并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和批判能力,处于弱势地位。当前,在众多大众媒体中,电视传媒对青少年受众的影响日益深入。  相似文献   

13.
上海街头上出现了一群新贵: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共同的头衔是“股神”。谈起股票,个个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走路都有风。每个人都有一套操作理论,炒股绝学。管他是扫地的阿姨、外地的民工、在校的学生,都开了户、进了场。“一个涨停板,我就不用扫3个月”,阿姨开心地说。这回儿,说到炒股,人人抬头挺胸,趾高气昂。自信心提高了,但是生活紧张了。买的股票涨了兴奋的睡不着,跌了难过得合不上眼。  相似文献   

14.
王瑾 《理论观察》2007,(2):140-141
今年两会期间,关于整治电视综艺节目的提案反映了人民的呼声。电视综艺节目需要娱乐受众,但是不能愚弄受众。那些媚俗的、无聊的综艺节目危害不小。必须加以整治。电视综艺节目属于文化范畴,是文化,就具备了教化的功锥。电视综艺节目不能忘记了自己的本质属性,所有的电视节目制作人都要精心制作,为观众奉献精美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5.
上海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与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中国的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人们就不能不想到上海。因为从历史上来讲,从来上海都是中国金融的重镇,它的服务的辐射效应在历史上尤为明显,它在历史上对全国乃至东亚都有自己的金融重镇的使命。小平同志在过去考察上海的时候就指出,中国要在国际上面取得金融地位,首先要靠上海。他的讲话是非常准确的。当前上海也正在向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这个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6.
王芹  钟乐  廖钰 《魅力中国》2010,(33):22-22
科技学术期刊有着特定的目标读者群体,即广大从事科技工作和学术研究的人员。我国科技期刊数量大,种类多,然而由于社会转型的加速和经济变革的冲击,大多数科技期刊发行量都不尽如人意,出现读者群萎缩的现象。科技期刊要顺应改革潮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发掘潜在读者,扩大读者群体,培养“可持续读者群”。  相似文献   

17.
贾勇哲 《魅力中国》2011,(10):293-293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指按杂志的方式组织、编排内容,以传播深度新闻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社会功能来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电视节目类型。这类节目实际上属于资讯类新闻和评论类节目的结合体,让受众在了解新闻事件本身的同时。也从深层次的背景分析以及事件走势的解读中收获各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个电视节目要想办出特色,受观众欢迎,定位的准确与否是关键。儿童节目也不例外。归纳起来,节目定位的依据大体有三个:一是根据受众对象定位,二是根据节目内容定位,三是根据节目形式定位。儿童节目定位的依据主要就是它的受众对象即观众。儿童电视节目应成为孩子们课余的伙伴,家庭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马妍姝 《中国高新区》2007,(12):106-107
工作是我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渴望从事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人的工作并非是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当然,也可能做的不错。  相似文献   

20.
历彬  厉砺 《理论观察》2009,(4):163-164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否具有个性魅力,是能否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魅力,就是吸引人的力量。它带有较强的褒义色彩,有魅力的人或事物通常是大家非常喜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