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祝辉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3):32-34
村镇银行是以民营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正规银行业为特点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文章分析了村镇银行产生的必要性和相对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最后对村镇银行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新政不应偏好村镇银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金融不缺大银行,而缺真正以农民为服务主体的小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农村金融的毛细血管,是联结分散农户和商业银行的桥梁.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降低,为我国农村金融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5.
村镇银行是本世纪以来,中国金融组织体系的第一个新设正规机构类型。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07~2008年的初步试点阶段。2007年1月,银监会发布了《村镇银行暂行管理规定》《村镇银行审批工作指引》,明确了村镇银行发起设立、经营管理、监管要求等内容,为村镇银行发展奠定了机制基础。 相似文献
6.
金融生态是在借鉴英国生态学家泰斯勒的生态系统基础上提出来的。2004年,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强调应通过完善法律制度等改进金融生态环境的途径来推动整个金融系统的改革和发展。2005年,诸多金融研究者如徐诺金、李扬都对 相似文献
7.
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新突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村镇银行是以民营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正规银行业为特点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本文在回溯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思路转换的基础上,阐明村镇银行产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新意,并借鉴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历史教训探讨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及其经营战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作为吉林省第一家由外省金融机构投资发起的股份制村镇银行,也是松原市第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前郭县阳光村镇银行成立于2007年12月26日,两年多来倍受社会各界关注。村镇银行的建立也为当地农村金融服务增添了力量。 相似文献
9.
2007年1月22日,银监会制定并发布《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为村镇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可参照依据。建立村镇银行突破了原有的改革思路.从“增量”角度审视农村金融问题,对于农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村镇银行为突破口 构筑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金融》2008,(9)
本文以村镇银行突破口构筑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基础,通过分析现有村镇银行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分析村镇银行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创新与发展: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产物,目前已成为中国经济和金融活动中的重要力量,它的创新和发展与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和发展息息相关,成功与否事关中国金融的成败,只有在良好的内外环境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创新与发展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服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消费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这要求商业银行通过不断地消费金融服务创新,开发新的业务领域,满足广大客户的金融消费需求。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的迅猛发展,广大金融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日益成熟,他们在呼唤着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金融服务。因此,关于我国金融消费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服务创新问题便随之提上了议事日程,应当引起我国经济金融界特别是商业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金融发展的财政补偿机制研究》课题组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6):17-20
文章对我国目前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主要存在: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状况不佳;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完全;农村金融中介功能微弱的问题。本文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以充分发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金融功能。 相似文献
14.
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中,银行对进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是企业在贸易过程中运用各种贸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现金流量的融资方式.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进出口企业对于贸易融资的需求急剧扩大,贸易融资也为推动中国外贸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再度成为市场热点.有关贸易融资的新产品、新理念层出不穷,各家银行纷纷将贸易融资作为优先发展的业务. 相似文献
15.
关于金融创新的研究现已成为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热点,但是研究课题从产品、制度等宏观角度着手的多,对于如何从组织体系、流程等微观角度来开展金融产品创新的研究,却不多见.本文从国内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背景与组织体系的薄弱环节入手,阐述如何在商业银行内部机构中建立一套适合金融创新的组织体系,并提出适合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一套矩阵式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How should loan contracts for financing projects in countries with high political risk be designed? We argue that non-recourse project finance loans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development banks in the loan syndicate help mitigate political risk. We test these arguments by conducting a study with a sample of 4978 loans made to borrowers in 64 countri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if political risk is higher, then project finance loans are more likely to be used, and development banks are more likely to participate in the syndicate. We also show that the terms of the loan contract depend not only on the political risk but also on the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s well.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实际出发 ,首先对我国农村金融现状进行了客观的描述 ,接着对我国农村金融展开了较深入的分析 ,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农村金融现状的基本思路 ,即实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创新 ,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7年中国银监会实施调整后的农村金融政策为界点,阐述2007年以来吉林省农村地区各类涉农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分析各类涉农金融机构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通过浅显的研究,对吉林省农村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弥补金融市场在农业领域的不足,并引导社会资金回流农村,许多国家设立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且政策性机构和商业性机构分设,使政策性金融能够及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服务范围和领域。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农发行的支农职能,有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努力探索。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经验,对于完善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We examine the implications of optimal credit risk transfer (CRT) for bank-loan monitoring, and the incentives for banks to engage in optimal CRT. In our model, properly designed CRT instruments allow banks to insure themselves against loan losses precisely in those states that signal monitoring. We find that optimal CRT enhances loan monitoring and expands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in contrast to the findings of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Optimal CRT instruments are based on loan portfolios rather than individual loans and have credit-enhancement guarantees, pretty much as banks do in practice. But the extent of credit enhancement needs to be precisely delimited. Above that exact level, monitoring incentives are undermined (loan quality deteriorates) and wealth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bank's financiers to the bank. Properly designed risk-based capital requirements are shown to prevent such a wealth transfer and to provide banks with the incentive to engage in optimal CR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