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经济师》2020,(2)
随着"龙江丝路带"规划的实施、中俄物流大通道建设的逐步推进,黑龙江省深化对俄经贸等各领域合作迎来了新契机,社会对具备跨学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高级俄语人才的需求必将大幅度增加,这就向传统的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挑战。文章拟找出现阶段黑龙江省高校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俄语人才培养已经不能适应两国关系发展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应用、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是我国俄语专业教学和教育的发展方向。基于此,相应的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势在必行。通过研究“商务+俄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以期对我国的俄语专业教学和教育探索新路,同时也为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后危机时期中俄经贸新趋势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曾出现了倒退。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进入了后危机时期,中俄两国经贸迅速升温,出现了新的趋势。通过对中俄两国经贸研究,发现中俄贸易将出现以下的发展趋势:较大规模的增长、贸易结构出现调整和中俄相互投资地位提升。针对中俄经贸新趋势,我国应巩固两国原有贸易基础,抓住机遇大力促进两国贸易合作与发展,积极应对两国间贸易的结构调整,加速推进中俄投资便利化。  相似文献   

4.
在中俄边贸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地缘的便利加之资源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等方面的互补性,为中俄双边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俄经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保税区管理体制有待完善、保税区物流发展落后和保税区国际金融市场尚未形成.因此,建立中俄贸易保税区的对策,包括健全保税区的管理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中俄贸易保税区物流产业和保税区金融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俄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对于既懂俄语又懂商务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今,关于“俄语+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诸多探索和顶层设计,但其下的内涵建设尤为重要。从“俄语+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建设以及“专”与“通”关系等几方面进行内涵建设,或可使该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最大绩效。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与俄罗斯、中亚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加频繁,相应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就以商务俄语人才来说,商务俄语人才的运用,其能够有效地处理中俄贸易之间的商务事宜,拉近中俄关系,为促进我国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一直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潜力巨大,双向投资日趋活跃。但是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一直滞后于中俄经贸的发展,随着中俄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对中俄经贸战略升级形成掣肘,因此,通用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的横向比较,采用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与日韩之间的差距。结果表明:借鉴日韩对华直接投资的经验,能够指导中俄投资合作实践,更好地促进中俄投资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俄两国经贸合作领域日益广泛,在这个大背景下,经济贸易纠纷的出现不可避免。本文作者从中俄经贸纠纷的类型特点出发,通过几个经贸纠纷典型案例的解决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贸易纠纷的途径及规避贸易纠纷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过去我省抓对俄经贸就贸易抓贸易多,对俄经贸对我省经济发展的牵动作用微乎其微。这需要我们重新定位我省对俄经贸工作。应把对俄经贸工作放在我省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思考。因为我省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除传统的贸易形式外,还包括经济技术合作。经济技术合作是中俄经济联系的一种高级形式,它使生产领域的要素同流通领域的要素,经济要素同科学要素交织在一起,丰富和扩大了中俄贸易活动的内容和范围。中俄地方边境经济技术合作是我省特别是边境地区参加国际分工的纽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发展不断融入世界体系对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经贸人才培养主力的高等院校,更加需要时刻关注经贸领域的新趋势,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对经贸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更新课程体系,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创新经贸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是俄罗斯新时期实现经济现代化和创新发展的五大优先方向之一。为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俄罗斯政府制定并发布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路线图》。该路线图在评析俄罗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2013-2018年俄罗斯政府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及具体实施措施,其重点任务是:加强人才培养、改善商业环境、扩大研究、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国际合作。俄罗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路线图对我国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科技人员外流严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俄罗斯政府为了复兴科技人才在国际上的霸主地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科研人员工资待遇,制定青年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吸引顶尖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等。近两年来,俄罗斯科技人才数量及质量有所改善,科研实力与创新能力日益强大。俄罗斯人才培养及激励政策对我国科教人才发展战略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在国际形势经历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合作深度与宽度都在逐步扩大,这就使我国俄语专业迎来了新的春天。但我国俄语专业的培养模式还是单一"俄语语言文学"培养模式,亟须解决俄语专业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的问题,使俄语专业人才更能适应中俄两国的合作发展,这些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以东北石油大学石油俄语复合型培养模式为例,探讨转变俄语专业培养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俄罗斯年开启了中俄交流的大幕。在这个时期,中国加大商品出口,平衡对俄贸易逆差已不容忽视。中国商品在俄罗斯市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应借助俄罗斯中国年活动平台,促进相互了解和发展,优化产品出口结构,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潜力巨大,双向投资日趋活跃,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中俄双边投资规模和质量的快速提高,对中俄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分析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对中俄贸易所产生的效应,能够更好地促进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本文从贸易与投资规模的角度,选取1992—2008年的中国对俄出口贸易额和对俄进口贸易额作为被解释变量,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作为解释变量,设立了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用以考察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对中俄进出口贸易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结果表明: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流量对中国对俄出口贸易影响不显著,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存量与中国对俄出口贸易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流量与中国对俄进口贸易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存量与中国对俄进口贸易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俄贸易增长探析与前景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希燕 《现代财经》2005,25(11):49-53
对于中俄贸易能否持续快速增长,国内学者众说纷纭。通过理论分析,梳理中俄贸易的历史数据,可建立中俄贸易增长的回归模型,找出影响中俄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而可得出如下结论:基于两国要素禀赋的互补基础,基于两国过去贸易的经验实证,基于两国持续经济增长的前景,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必将持续增长,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呈加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中俄两国是世界公认的"成长最快的经济体",2007年中国和俄罗斯经济仍继续保持增长。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两个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为两国的商品、资源、技术和资本进入对方市场提供了广阔前景,中俄经贸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双方应当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潜力,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把两国经贸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为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俄罗斯政府将航天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以重点扶持和发展。通过采用有效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的政策和策略,例如,对人才培养进行长远规划,采用专业导向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改善人才队伍老龄化现状,提高薪酬待遇和改革分配制度等,俄罗斯航天产业科技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开始提升,对航天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俄罗斯的航天产业逐渐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从2008年开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强国。在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的同时,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环境污染是经济快速增长的产物,而对外贸易则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对外贸易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而环境问题又阻碍了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使我国的对外贸易与环境走向良性循环,必须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The European Union is Russia's most important partner in foreign economic activities. With its eastward enlargement in 2004 the European Union has—not only in geographical terms—moved even closer to Russia. It should be expected that strong economic ties cause Russian business interests to influence related matters of foreign policy. This study therefore starts by identifying Russian business interests vis-a-vis the EU. Apart from those businesses already heavily involved in transactions with the EU, businesses with ambitious plans for future engagement and businesses which face heavy competition from EU companies are also included. In a second step these business interests are then analysed in detail. The specific interests of Russian companies are depicted to establish the points of conflict with EU positions. The article then describes how Russian companies lobby their government in order to gain support and how the Russian government reacts. The result is a more detailed assessment of the role of Russian business in Russia's policy towards the E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