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亨利.詹姆斯在《德莫福夫人》中刻画了一个被忽视、被压抑的女性形象——德莫福夫人。她深受男权制统治的压抑和扭曲,但却一直努力为追求自我而进行本能的反抗。通过描写德莫福夫人对夫权制的反叛和颠覆的女性故事,作者亨利.詹姆斯表明了其鲜明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对男权社会的积极挑战。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在《金锁记》中以她自己最犬儒的方式写出女性的权力和欲望,女性怎样采取一种极端方式和当时男权社会抗争.从而显示出女性的力量,也折射出张爱玲独特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3.
石萌 《经济研究导刊》2013,(1):272+290-272,290
女性主义并不是一种批评方法,而是有助于认识媒介活动中性别的"刻板印象"。其中,女性是被建构的、男权社会的一种内化。在社会性别秩序中,所谓的"女人"都是固定的角色,而《末路狂花》从当代女性主义出发,探讨讲求多元发展和差异,强调理论和实践中关注因种族、阶级、年龄、性取向、性别认同而在女性之间出现的差异,并且拒绝以白人、中产、异性恋的女性主义的声音视为普遍和唯一的标准,要真正的发出女性的声音,拒绝歧视,在保障自身权益的同时让更多人看到女性本质人格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凯特·肖邦的作品《一小时的故事》在美国文坛中占有重要地位。女作家肖邦在作品中融合她对生活的感知和极具创造性的表达,十分深刻地反映出妇女的生活。19世纪末南方社会中女性为塑造自己的身份和争取独立话语权而付出的大量努力是她创作时所关注的重点。基于对《一小时的故事》的分析,以女性主义为出发点,阐述作品中关于传统女性形象的挑战,并指出作品中女性主义的不彻底之处。同时,通过结合时代背景,浅析当时女性主义的发展因其所处时代而具有的局限性,并探讨十九世纪女性作家为争取女性意识解放而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不朽之作。以女主人公简爱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坚强,独立,自尊与自信的女性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位值得赞美,歌颂的女教师形象。文章讨论了简爱的反抗意识,集中反映在她为自由,平等,独立和女性尊重而战。在盖茨黑德,简爱由顺从到为生存而战,在劳渥德,她为女性尊重和平等而战,也为拥有平等爱而战。最后她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过着幸福的生活。简爱的性格发展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为获得自由和平等的梦想,与此同时,她为以后的女权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不失为一个研究小说《磨砺》很好的切入点。小说的女主人公罗莎蒙德一系列离经叛道的思想与行为——将男性边缘化,使其成为女性的“第二性”与“他者”以及用母爱取代性爱作为其精神独立的主要途径——蕴涵了德拉布尔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表明了她既不同于传统女性又有别于激进女性主义者,在倡导女性独立的同时又强调做母亲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本解读徐小斌的中篇小说《双鱼星座》,并跃迁至女性创作化学的层面透视其内涵。该小说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叙述了觉悟的知识女性在现代生存中的尴尬处境及其反抗。而潜隐在本之中的是阴性反魅的意象;女性只有摆脱男权社会的束缚,重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自然风采,找回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这才无悖于人类永恒的发展的自然法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女权主义的视角出发,对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紫色》中所反映的黑人女性爱情取向观的成因和本质进行了剖析,指出黑人女同性恋主义的出现是美国社会对黑人妇女进行种族歧视和男权压迫所产生的自然结果,也是美国黑人妇女为争取自由与幸福所采用的一种斗争手段。  相似文献   

9.
《乌海》这部影片展现了现代都市里在巨大生存压力下情感淡漠、唯利是图、道德沦丧的人性扭曲。亲情、爱情、友情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靠金钱维系实属人类社会发展的悲哀。影片中女性角色的悲剧命运是对女性被金钱社会夹裹失去自我、人格毁灭的有力控诉。从人格塑造的角度剖析片中女性角色悲剧命运的根源,并通过培养主体性人格和独立性人格来完善女性人格的塑造,使现代女性在婚姻和事业中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史妍 《经济研究导刊》2010,(24):234-235
一个不美的女子,如何才能赢得爱情与婚姻的幸福?夏洛蒂的回答是要有足够的自尊、自爱、自强以及一种内在美好的人性去唤醒另一颗懂得尊重女性的美好心灵。19世纪,英国的资本主义金钱观念已经渗透到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情感中,金钱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应受到的尊敬程度,没有金钱就没有品德,更谈不上尊严。简爱并不这样认为,而是坚信尊严应属于每一个生命。她认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就有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和能力,而正是她的自尊、自爱、才干与从容,顽强与真诚使她赢得了真正的爱情与幸福。  相似文献   

11.
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塑造了一对丧失各自权力的夫妻的经典形象。对这对夫妻的描述充分证明,只有认同民族文化,获得民族历史知识,才能捍卫黑人的生存权和文化身份;只有反抗父权制,掌控话语权,才能捍卫女性的自主权力。  相似文献   

12.
刘琼 《大陆桥视野》2016,(20):341-342
《简·爱》(Jane Eyre)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仔细分析小说的内容不难发现,主人公简·爱为反抗压迫和社会偏见、争取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追求幸福生活作出了顽强斗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吴扬 《经济研究导刊》2010,(33):241-242
劳伦斯的小说《虹》以家族历史的方式叙述自耕农布兰文一家三代人的爱情婚姻关系,体现了三代人对理想人生的追求。通过考察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罪恶,赞扬了男女灵与肉结合式的两性关系的美好。厄秀拉是劳伦斯心目中的理想形象,她为了摆脱原有的与社会隔绝的生活方式寻求反抗。探讨了厄秀拉的成长过程,她在追寻自我中实现了自我的独立和精神的成熟。  相似文献   

14.
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白鹿原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在这个以男性为尊的社会里,女性的世界黯然失色。田小娥因不甘屈辱的境地,惨死干公公之手;聪慧果敢的年轻女革命家白灵,却被毕政委以清除“叛徒”的名义残忍的坑杀;鹿兆鹏媳妇在理与欲的矛盾挣扎中走向疯狂,被父亲毒死;还有一群谨守着传统礼教的“沉默羔羊”。则被完全笼罩在了男权社会的阴影之下。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时代产生一个时代的人,从人所构筑的文学作品来看,其中既闪现着作者内心所思所想的艺术光芒,也能够看到一个时代的发展脉络。在当代女性作家中,铁凝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作力,用她那敏锐的目光,从女性视角出发,完成一次又一次男权社会下女性真实生活境况的书写,在书写时使生命本相被揭示,社会现实被映射,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作品中女性文学形象的鲜活动人。其发表于2021年第8期《小说选刊》上的短篇小说《信使》,很好地说明作者对极为深刻女性自觉意识的彰显,以及彰显过程中的女性文学形象的体现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丛小平 《开放时代》2009,(10):62-79
本文以1942年的左润王银锁离婚案为主要线索,考察了陕甘宁地区特定时期及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妇女与国家建构的关系。作者试图确立女性主体的视角,质疑西方女性主义学者认为的20世纪40年代边区政府调整婚姻政策是与男性农民父权制势力妥协的结果并导致妇女解放倒退的观点,同时指出边区早期激进的婚姻政策以马克思主义女性解放观和都市的“五四”新文化女性观为基础,与地方社会实践及风俗格格不入,这不仅造成民众的强烈反对以及经济上的不公,实质上也不利于真正的妇女解放。本文通过考察当地妇女的法律活动,认为妇女是地方社会与国家权力博弈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她们的活动导致了国家女性观念的变化以及政策的调整。通过考察当地妇女在法律实践中的活动,让我们能够对20世纪女性广泛参与建构现代国家的性质与方式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6,(7)
哈索克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统治的评论对西方女性主义大有深意。由此她建议,如果女性主义者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优势,并由此而构建起历史唯物主义女性主义将大有裨益。在哈索克构建的女性主义立场理论中,大量地承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一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所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玛格丽特·米德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女人类学家,也是公认的女性主义理论主要奠基人。米德战胜了"她那个时代"对于女性的重重阻碍,取得了令男性都难以企及的学术成就和社会成就,进而创造出一个"她的时代"。米德为女性主义研究和女权主义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光彩夺目的一生成为人类学世界和女性世界不可复制的传奇。以"缘起、贡献、评判"三个部分探讨米德对女性主义研究和实践之间的纠结历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引入女性主义的批评视角,从而揭露<牡丹亭>中女性意识觉醒的虚假性,以及这种假象背后所隐藏的根植于历史时代中具有普遍性的男权意识,从而拨露父权文化统治体系中女性被压迫、奴役、抹杀、隐藏的历史真相,并籍此揭示出<牡丹亭>在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另一种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著名非洲裔女作家,她创作的《爱》是一部充满爱恨交织的复杂小说。首先分析了《爱》当中女性形象对于两极分化的突破,然后对L的形象所代表着一种真正的爱、L的形象代表着一种仁慈与关怀,以及L的形象代表着一种爱的救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说中L这个女性的形象,最后剖析了《爱》当中的天使即梅的悲惨形象,重点分析其悲惨女性形象的层次性,以及这个悲剧女性形象背后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这些女性形象,从而对莫里森笔下女性形象的深邃性、多层次性有着更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