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产业集群是新能源产业可资借鉴的发展方向。从产业集群形成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需求条件、社会文化与历史条件、政治条件五个方面,结合新能源产业的自身特征进行分析判断,认为新能源产业完全满足集群形成的五大条件,集群化发展模式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包头市钢铁、电力、铝业、稀土和机械制造五大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认为产业集群发展应当立足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应当立足于产业链的分工和产业生态化,进而提出了包头市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构造以及产业生态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地区海洋旅游产业集群成因及核心竞争力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海洋旅游产业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发展的空间集聚不断加强,产业集群正在形成。该文从市场因素、产业内部因素、区域环境因素以及旅游资源因素四个方面深入分析长三角地区海洋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阐释了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并以海洋旅游目的地建设为核心,提出打造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五大策略。  相似文献   

4.
陈超 《经济视角》2012,(2):6-7,14
产业集群理论在世界各国被广泛应用,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贵州是我国煤炭资源大省,但在开发过程简单粗放、集约化程度不高,研究贵州煤炭产业集群发展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根据产业集群理论对贵州煤炭产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贵州发展煤炭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及五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对创业人才孵化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芳  胡蓓 《生产力研究》2012,(1):193-196
产业集群中的创业问题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焦点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五大产业集群中创业者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产业集群对创业人才的孵化主体、孵化环境和孵化氛围,构建了产业集群创业孵化评价量表和创业绩效评价量表,并运行回归分析检验了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体系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和关联效应,揭示了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理论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中,无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还是传统产业集群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已经成为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吉林省现已初步形成以汽车、石化、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从吉林省目前发展来看,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尚存在很多的约束因素,因此,应多管齐下,克服这些因素的制约,促进产业集群快速成长,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不仅可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而且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相关概念,本文建立了一个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做了计算,结合石河子垦区工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对垦区五大主导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状况进行了评价,最终得出垦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是化工制造业、纺织业和电力能源业。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荆州石油装备产业集群在国内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面临着急需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的挑战,深入探讨了石油装备产业集群科技推广服务需求规律,提出石油装备产业集群有着核心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发与已有产品改进、人才培养、安全培训和科技信息服务等五大科技推广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汽车企业的集群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汽车企业集群化发展现状世界汽车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都是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如美国汽车工业是通过产业集群而领先于世界汽车工业的,日本汽车工业是利用基于精益生产的产业集群而迈入世界汽车工业前列的。对于汽车这一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关联产业多,配套环节多的产业,产业集群是提升其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集群内的企业可享受集群带来的内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较低的交易费用,生产专业化和知识外溢等好处。目前,我国汽车企业集群化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吉林、湖北、上海、重庆和京津地区等五大区域已形成了产业集群现象,在江…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又称为创意产业或内容产业,是当代的朝阳产业。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产业高度集群化、产业广泛融合化、会展经济核心化、E因素强烈渗透化和OL产品主角化等五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结合现代产业组织结构集聚化、融合化和模块化等新特征和发展趋势,对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的成长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剖析动力机制、创新机制、利益机制、产学研协同机制、发展演变机制等五大机制。认为随着物联网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演进,市场容量的变化,将导致物联网传感器供应商、设备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在全球价值链增值环节中处于不同地位,因而具有不同增长速度,这对五大机制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也直接关系到长三角物联网产业集群成长机制的培育。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医药产业是台州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面临着国内外激烈竞争和转型升级问题。本文基于波特"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政府与机会对台州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提高台州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衢州氟硅新材料产业是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是我省首批21个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近年来,衢州市围绕打造“中国氟硅之都”的目标,通过坚持规划龙头、增量优化、存量提升、技术创新、循环经济五大路径,加快推动以高端化、集群化、生态化为特征的新型氟硅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氟硅新材料产业投资规模已达143亿元。2011年氟硅产业产值突破了200亿元。  相似文献   

14.
在着力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背景下,以产业集群为研究基础,比较发现中国大学集群发展具有政府宏观调控、城市发展趋势强劲、文化根基深厚的比较优势,但实践中存在大学集群文化认同不足、主体职能转变不充分、市场需求资源待优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大学集群发展文化认同,以政府职能定位转变拓展大学集群发展空间,以细分专业的市场优势优化产学研用链条,以多层次结构推动大学集群发展辐射作用,作为中国大学集群发展的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15.
宋羽 《当代经济》2009,(21):110-111
温家宝总理指出,湖北省要利用好科教实力在内的五大优势,做大做强湖北经济.近年来,湖北省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增强.但是也存在产业规模小、骨干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皮不高等不足.本文认为,湖北省要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化进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件,“互联网+”热潮随之兴起,服饰产业作为株洲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根据对株洲服饰产业集群“一核三区一基地”的空间布局的调研走访,结合阿里巴巴产业带等电子商务模式,探究如何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推动株洲服饰产业升级转型,实现由“数量经济”到“质量经济”、“品牌经济”的跨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和成效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存在问题,从促进漳州经济发展角度,提出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具体思路。漳州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要分布在智能小家电、数字视听产品、数字化仪器仪表、电子石英钟表、光电子等五大行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产业集群发展的势头初步显现,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  相似文献   

18.
中国模具产业的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雯 《经济管理》2006,(16):43-47
本文在对我国模具产业发展阶段、市场需求空间和市场竞争格局进行分析基础上,认为我国模具产业的市场竞争态势正在发生着五大转变,即从产业个体竞争向产业集群竞争转变,从低端竞争向高端竞争转变,从单一层面的竞争向全方位竞争转变,从国内市场竞争逐渐向国际市场竞争转变,从减税让利的竞争向提供公共服务竞争转变。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政策是产业集群发展升级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尊重市场和产业集群发展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应发挥政府作用,借鉴集群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全面掌握集群发展和集群政策的真实情况,客观看待集群政策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制定和实施集群政策,为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应有的辅助服务,引导和扶持集群发展升级。文章归纳比较了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产业集群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政策,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集群政策的基本情况,指出了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在服务性、区域性、协调性和操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定产业集群升级计划、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和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制定和优化集群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基础理论分析入手,区分了产业集群、企业集群、产业集中、产业集聚等几个相关概念,总结了产业集群的经济学竞争优势。对吉林省重点支柱产业集群:汽车产业、农产品及加工产业、医药产业的发展及产业集群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以产业集群推动吉林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