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绿色信贷是政府为抑制高污染行业而制定的银行信贷政策,绿色信贷政策的开展状况必然与其带来的经营绩效相关。根据银行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搜集2010—2017年详细发布绿色信贷业务的12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分别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业务对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却会降低大型国有银行的盈利能力,但贷款总额的增加整体上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绿色信贷规模改善了大型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信贷规模越大,不良贷款率越低;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与资产质量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不良贷款率随绿色信贷规模的扩大先增后减。  相似文献   

2.
当前,银行效益的新增长点是个人信贷业务,其发展有利于对银行资产结构积极改进、改善盈利结构以及提高银行综合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银行个人信贷发展现状,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作用,银行个人信贷特征,个人信贷营销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彤 《价值工程》2019,38(27):88-9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明确提出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的健康发展将直接推动绿色金融的进步和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运用DEA模型(数据包括分析法)对2010年—2017年16家上市银行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之后根据DEA评价结果,对样本数据的绿色信贷与银行效率进行了回归分析,最后对商业银行如何健康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邱隽一 《价值工程》2013,(30):126-128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面临房地产信贷规模增长过快、房地产融资过分依赖银行信贷、信贷管理内控执行不力、银行同业竞争无序和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加强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监管力度、增强政策措施的协同效应、健全房地产信贷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及其企业社会责任建立关联.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状况对于社会责任披露水平具有显著影响,绿色信贷制度、推行力度、产品研发等对于提升银行社会责任披露水平均具有显著作用.依据其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披露的作用性,提出银行优化绿色信贷业务的方式,将此作为提升其社会责任披露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德国是绿色信贷政策的发源地之一,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绿色信贷体系。在政府、政策性银行的参与下,开发出相应的绿色信贷金融产品,为环保和节能项目提供低息贷款,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资金杠杆和资源配置作用,极大滴促进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绿色信贷是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经济手段,是21世纪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要总结学习德国的实践经验,加快建设我国自己的绿色信贷体系,在环境保护失业中引入更多的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备受关注,在之前举行的G20杭州峰会上,"绿色金融"议题成为本次峰会的主题。绿色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道路,绿色金融的发展迎来了大好时期。然而,当前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业务发展还较为缓慢,商业银行参与并不积极。本文从分析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动力不足的原因入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激励机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8,(3):154-159
江西省要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商业银行的态度是重中之重。而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的总体态度取决于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标准的态度、对企业信贷风险的态度、对经营效益的态度、对监管体系完善性的态度以及对政府支持力度的态度。本文根据SEM模型的分析结果发现,在江西省的绿色信贷发展中,最主要的障碍因素是不完善的银行监管体系,接着是绿色信贷企业较高的信贷风险,然后是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和银行对企业环保信息获取渠道不畅等。最后,从地方政府和银行两个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江西绿色信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泛美开发银行举办"中国拉美微型金融与小额信贷国际研讨会",提出支持和发展微型金融和小额信贷是破解农户和微型企业融资难的关键。通过深入调研我们了解到在欠发达地区农户小额信贷业务是一种双赢的信贷模式,既可以拓展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又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通过分析我国部分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发展所面临现况及困境与挑战,提出实现我国欠发达地区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商业银行循环信贷业务概述 商业银行循环信贷是指在一个信贷额度、一定期限内,客户支付一定的承诺费用以获得在有资金需求时银行可以立即向自己提供以循环信贷额度为限的资金,用以满足流动性需求.一旦银行与借款人签订了循环信贷协议,借款人就拥有银行的信贷承诺.  相似文献   

11.
赵卫峰 《企业导报》2011,(5):140-141
审贷分离制度是规范商业银行内部信贷业务运行机制、保障信贷资产质量与安全的一项基本制度。审贷分离制度对国内银行防范道德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因其本身及人为操作因素使得该制度在执行中大打折扣。本文在对银行特别是农信社存在此类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审贷分离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崔征 《河北企业》2014,(6):38-38
<正>个人消费信贷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信用、抵押、担保等方式向个人客户发放的,有指定消费用途的货币形式贷款。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几年来,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为引导居民可以正确认识,并逐步接纳个人贷款消费方式,本文针对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现状随着政府以扩大内需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个人  相似文献   

13.
论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个人信贷业务作为现代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有机组成部分,以其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正日益受到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青睐。个人信贷业务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分散经营风险、拓宽盈利渠道、实现资产多元化、完善服务功能、增加业务品种、提高营业利润、带动金融创新、促进个人理财、改善我国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等都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各商业银行都把发展个人信贷业务作为拓展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但是随着个人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个人信贷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也不断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住房商品化进程日益加快,一个潜力巨大的住房商品市场已经显现,住房信贷作为信贷业务的主要品种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全行信贷结构调整中,有效提高了全行信贷资产质量。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正逐步成为我行信贷业务收益稳定、风险较低的优质信贷品种之一。但同时,个人住房信贷风险也逐渐成为银行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商业银行传统小微贷款存在的不足,分析了电商平台网络金融给小微信贷带来的变化,就银行小微信贷转型以及未来与电商平台在小微信贷业务上的合作与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邓希庆 《广东审计》2002,(10):40-41
我国金融机构资产主要是贷款资产。尽管目前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已经大为扩展,中间业务的比重不断扩大,但是信贷业务仍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贷款仍是银行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高已制约商业银行的正常发展。如果不充分利用加入WTO后五年缓冲期,彻底改变信贷资产质量低的现状,必将难以与外资银行抗衡。因此,怎样化解银行不良资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完善银行内部管理入手,就如何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出一些建议。 一、调整信贷营销策略,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商业银行要实现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经营宗旨,必须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把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向质  相似文献   

17.
信贷是银行的基本业务,新形势下银行的信贷工作也呈现新的特点,信贷业务的不确定性风险有所增多。为了提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需要在当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银行信贷风险得到控制,避免风险扩大化。  相似文献   

18.
李琳 《新远见》2008,(1):110-114
在节能减排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除了落实行政监控手段之外,还需要辅之以金融调控等市场手段,"绿色信贷"机制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绿色信贷"的顺利实施,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在"两高"企业高利润、高回报的前提下,如何促使谋求商业利益的银行自觉执行该政策?这一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又是否会一帆风顺呢?  相似文献   

19.
在节能减排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除了落实行政监控手段之外,还需要辅之以金融调控等市场手段,“绿色信贷”机制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绿色信贷”的顺利实施,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在企业高利润、高回报的“两高”前提下,如何促使谋求商业利益的银行自觉执行该政策?这一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又是否会一帆风顺呢?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可以有效地刺激消费者的需求,拉动国家内需,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并且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向具有引导作用。然而,随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该项业务存在的风险也逐渐地暴露出来。本文重点对个人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从构建个人信用体系、完善银行内部管理体制、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