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国内城市建设的豪华之风需要深入反思,下一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思路和模式需要重新研究。课题组提出一个创新性的城市发展理念——"为大多数人幸福"。"为大多数人幸福"可以量化计算,也可以比较分析,方法就是计算不同社会收入人群对需求的满足程度。课题组认为,中国城市居民有三个主要社会收入人群,一是低收入人群,人数比例约为40%,其需求可称为基本需求;二是中等收入人群,比例约为40%,其需求可称为发展需求;三是高收入人群,数量比例为20%,其需求可以称为享受需求。课题组对基本需求、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分别设置了系列观察指标,经过模型计算,比较分析城市发展满足大多数人需求的状况,最后,对全国33个大城市进行了中国幸福城市排名。这个排名在很大程度上同许多人的习惯认知大相径庭,甚至是颠覆性的。当然,课题组坚持自己的发展理念和评价方法,同时也期待更加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是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密集区。在东北地区"再振兴"战略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应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应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经验,未来转型发展的方向与重点是实施规划先行战略;政策配套战略;提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以人为本,就业优先战略。同时,应实现政府扶持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不断完善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政策支持,进而更好地推动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化速度较快、水平较高、城市密度较大的区域.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城市化有了显著的发展,然而,发展动力明显不足,与发达地区相比较,城市化速度明显落后,城市化水平低下.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科学发展的高度,审视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和城市群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模、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爱梅  杨德才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1):106-113,128
目前,部分城市的房价等资源要素价格高涨,高成本城市化已启动,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规模与资源配置的"极化"与"分散化"并存的非平衡增长城市化模式,认为非平衡增长的城市化模式造成了房价等资源要素的高涨和经济的非平衡发展,并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利用全国287个地级市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城市规模、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东中西部不同地域和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类检验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在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上,中部和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地区。4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城市,其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显著降低。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城市化模式问题上,中西部地区还可以继续进行"集中导向"的城市化模式,而东部地区的城市化到了进行"分散与集中"并存模式的转型时期。在城市规模上,未来城市化可以有重点地扩大部分中小城市的规模,再造大城市,适当控制目前超大城市的规模。在资源配置上,引导、鼓励高校教育、重点项目等资源有重点地向中小城市流入,促进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化模式从非平衡增长到平衡增长。  相似文献   

5.
美国150年城市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全面回顾了美国从 185 0年到今天 ,不同时期推动城市化的动力及城市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 ,通过美国人口统计学特征、出行方式行为判断、政府公共政策和网络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的分析 ,预测了美国城市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北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及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5、2010和2015年为时间截面,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理论,借助Ucinet6.0软件分析了东北地区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的演化特征,并提出东北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控制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主要通道集中于少数节点城市并在空间上产生迁移,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发展趋于均衡。(2)网络中存在明显的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经济联系呈组团模式发展,组团格局经历了"弱联系稳定"、"强联系失衡"、"强联系相对稳定"三个阶段。(3)东北地区旅游经济应以"增长极—轴线—组团"模式实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汤静  文吉 《经济地理》2007,27(5):864-866,872
伴随着中国旅游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城市酒店的发展模式正面临着整体变革,酒店业发展的本质属性使得不同性质城市酒店发展出现不同模式。文章以三类性质的城市为基础,深入研究了中国不同职能城市的酒店发展模式,即东部特大城市的"两极化总部"发展模式、中西部省会和新兴旅游城市的"经济型"发展模式以及专业镇经济发展起来的特殊城市的"东莞"发展模式,并对其模式产生原因及其演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和后工业社会背景下,全球范围的城市与区域联系更加紧密,多尺度、广联系的全球城市网络体系正在出现,城市发展的过程与逻辑发生重大变化,"星球城市化"的概念应运而生。文章在介绍"星球城市化"的相关概念及内涵基础上,聚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与演变的整体表现,检视"星球城市化"理论对中国城市化过程的解释力。研究认为,我国40年快速城市化过程印证了"星球城市化"的诸多特征与表现。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和全球资本主义扩张的日渐深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方卷入到全球资本大循环过程,资本导向下的"空间修复"对原有下垫面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与颠覆。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城市研究,文章认为一方面要分析"星球城市化"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空间形式、表征内容、影响方式与响应机制等,探究空间资本化、资本在地化的发展机理与逻辑过程;另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和处理"星球城市化"引致的各种矛盾、冲突和问题,为中国健康和可持续新型城镇化进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仍待转移和城市“民工荒”问题之间的矛盾.上述矛盾的出现与中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农民工权利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分不开.在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背景下,要妥善解决上述矛盾,应当着重促进农民工素质的提升并且加强农民工的权利保障,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发展新机遇的选择——低碳城市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能源供应紧张、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愈加严重,选择低碳经济城市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将给我们带来新契机,从而有效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复杂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低碳城市作为新型城市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简单的城市减排和能源增效,而是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作为其最终发展目标的.文章从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中选取低碳城市加以认真分析,探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城市内涵,介绍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提出未来低碳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广州要以此为契机,站在更高的视角谋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强化高端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加快步伐迈向世界先进城市行列。1行政区划调整对广州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成长的过程总是伴随着许多"烦恼",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后,广州也不得不面对日益凸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管理粗放、资源环境负荷大、公共服务不到位等"城市病"。为此,广州适时提出走经济低碳、城市智慧、社会文明、生态优美、城乡一体、生活幸福的具有广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谋求提升城市质量和内涵,实现快乐、健康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城市价值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城市是具有生态文明时代特征的城市发展模式.对于中国而言,低碳城市建设本质上是在解决生态文明时代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质量的问题,是在正视和尊重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前提下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的过程,是在城市发展模式上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是人与自然在城市尺度上寻求和谐统一的过程,是在生态文明框架下实现城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建设低碳城市,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目标,把降低碳排放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结合起来,按照低碳战略、低碳规划、低碳产业、低碳文化和低碳管理“五位一体”等系统推进的路径,探索生态文明框架下城市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间扩张与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换兆  郝寿义 《经济地理》2008,28(3):419-424
我国自1996年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快速发展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经济总量的提升加速城市空间的扩大,大量占用非城市建设用地,而现有自然承载力的限制使得城市化快速发展与城市空间的扩张对土地集约利用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文章构建了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模型,分析动态城市化对不同行为主体的影响,提出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概念,以推动和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的健康、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的推进及城市化内涵的延伸促使城市研究的侧重点逐步从速度、规模等方面转向了质量方面。无论是整体宏观的城市化质量研究还是具体到某个方面的例如人居生活环境的质量研究,学者们都将城市与质量进行了对接。现代化是城市发展质量的本质与核心,因此从城市现代化方面对辽宁省城市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并对其水平进行定位,突出城市现代化不同方面之间的平衡程度即现代化内部结构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双循环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构建了城市化区域协调发展指数,研究城市规模对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的影响.本文发现,城市规模扩大、初期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水平较高;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水平较低;城市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会上升.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与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间的关系满足"U"型曲线关系,在城市规模扩大初期应更加强调宏观调控的作用以促进小城市的充分发展,而在城市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更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以使城市能够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而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应强调政府调控的作用,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转型时期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模式 ,既区别于成熟的市场经济 ,也不同于传统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力量 (如城市的自我融资能力 )和以再分配的方式获取资源(行政级别的影响 )都对城市的发展起作用。计量结果表明 ,由于市场发育水平的不同 ,中西部地区在城市发展模式上显著区别于东部地区。前者仍然具有浓厚的转型特征 ,行政分配资源仍然对城市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 ,而东部地区城市发展的市场导向格局已基本形成。由于一些城市仍然依靠再分配资源发展城市 ,具有阻碍人口流动的动机 ,扭曲了城市化整体格局。因此 ,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 ,有利于加快和完善市场条件下的城市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与区域良性互动是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整体实力提高的重要条件。文章从产业结构转换迟滞与城市化滞后、城市与区域“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市空间布局不尽合理、资源型城镇的经济衰退与低质城市化、城市与区域整合节点、廊道、载体发育不足等方面,探讨了制约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进而为解决东北地区城市和区域的关系问题,促进城市与区域的良性互动,提高城市与区域整体实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下城市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将为审视我国城市发展提供一个开阔的历史和跨国视角。本文总结了美国城市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教训,对美中城市发展中的城乡人口分布、人均GDP增长对城市化的弹性系数以及城市规模分布特征等相关参数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发展取向的见解,并对美中城市发展共通的内在逻辑一致性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选取东北地区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2001—2011年的邮电业务量、客货运输量、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相关指标,建立城市功能联系指标体系,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城市功能联系和GDP相关性检验,从时间和空间视角对东北地区城市功能联系演进格局和空间相关性进行探究。研究表明:2001—2011年东北地区城市信息流、交通流、资金流的流量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组成结构出现复杂的变化,不同等级城市、不同要素流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2001—2011年东北地区城市功能联系先后经历了缓慢增长期,过渡期和快速持续增长期三个发展阶段,空间分布态势经过弱集聚—随机分布—缓慢集聚的变化过程;东北地区城市功能联系总体格局表现为"一廊、四心、四群"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通过调研总结廊坊科技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现状,发现截至目前支持廊坊科技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并不完善,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还相对缺陷,没有一套成形的廊坊科技风险投资机制,提出构建廊坊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科技风险投资机制的软实力在于应形成廊坊自己的城市社会资本,并进一步提出在城市化过程中,不同城市所形成的社会资本的不同存量,决定着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最后对社会资本的概念、存在形式及测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