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静静 《经济师》2012,(7):95+97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是个长期、复杂而缓慢的过程,是各方面因素交互影响作用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思想政治教育既承担着心理人格教化的功能,也承担着与人格教化相关的政治人格、道德人格的功能,处于核心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陈琴 《大陆桥视野》2016,(24):159-160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产业化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成因,探寻建构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策略,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审美情趣、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校风、学风。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教育。大学校园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的互动,对塑造大学生人格、培养大学生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麻楠楠  李明昊 《经济师》2022,(7):139-14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相关文件中所指出的:“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无一不说明我们党和国家长期以来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作用的高度重视。基于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心理育人”体系也成为了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20,(2)
双重道德人格是全球信息化浪潮和多元化冲击的表现。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现代道德人格对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用双重人格看大学生文明教育现状堪忧,部分大学生道德观念,因环境的不同有所差异,显示其道德人格的双重性;多元文化的冲击,其道德人格呈现为较为普遍的明显的双重性。双重人格视角下大学生文明教育亟待完善,正确理解文明教育,完善大学生文明教育;建立他律的监督制度,从制度层面去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改善教育方法,积极探索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人格。但我们也不必消极地去看待双重道德人格,它可以说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经历的一个部分,并且对大学生文明教育的完善也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守忠  田官贵 《经济师》2006,(6):121-122
文章认为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动力结构由人格需要和人格判断两方面组成,提出社会压力、奖励与惩罚及自我实现分别是塑造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基本原因、激励手段和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7.
从心理学入手,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与手段渗透心理学知识,既深化人文学科教学内容,又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校人文学科与心理教育存在着许多契合点,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与手段,在人文学科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能提高人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又能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和谐人格,指的是构成大学生人格的各种素质本身及其各种素质之间、素质系统之间相互整合而形成的和谐、健全、完整的人格;体现为积极、健康、均衡的稳定行为倾向,是一种理想的道德人格,具有完整性、协调性、超越性、社会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教育.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现状出发,探讨了实施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方法,以期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等。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