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生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说明指出,撤销膨化食品中12种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说明称,中国居民膳食铝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7-14岁儿童通过膨化食品摄入的铝相对较高,并且随着年龄降低,铝摄入量有增高的趋势,膨化食品是该类人群铝摄入量主要来源之一。说明指出,为了保护儿童身体  相似文献   

2.
禁令之下,含铝添加剂热销依旧 今年5月14日,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含铝食品添加剂进行重新评估后,《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关于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公告》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3.
《大众标准化》2014,(7):24-25
海蜇、油条、油饼、麻花、馒头,这些我们日常食用的食品中,含铝食品添加剂含量较多,特别是铝残留量较高的海蜇,长期大量食用的话,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获悉,长期食用馒头、油条、膨化食品等已导致我国不少北方居民及14岁以下青少年每周膳食含铝摄入量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每周耐受摄入量.  相似文献   

4.
《大众标准化》2014,(8):61-61
正日前,国家卫计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公告",要求从7月1日起,小麦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裹粉、煎炸粉外)生产中不得使用硫酸铝钾(钾明矾)和硫酸铝铵(铵明矾)。也就是说,包子、馒头、面条等面制品如再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如明矾、泡打粉,则属于违规行为。"禁铝令"实施已近一个月,执行效果如何?据了解,面粉起发通常使用老面、酵母、小苏打和泡打粉。其中,以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为主要成分的泡打粉在馒头、油条及各种膨化食品制作过程中应用广泛。对此,  相似文献   

5.
薯片、果脆、香酥虾、蔬菜味圈、五香锅巴……对于这些诱人的膨化小食,孩子们很难抵挡住诱惑,家长在选购时也往往只看外观和价格,很少去留意配料表.然而,由于这些膨化食品中超量添加含铝食品添加剂,导致儿童铝摄入量偏高,而留下健康隐患和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6.
行业标准     
7月起炸油条禁用明矾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日前联合发文,从今年7月1日起,国家禁止将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膨化食品生产中不得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小麦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裹粉、煎炸粉外)生产中不得使用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公告",要求从7月1日起,小麦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裹粉、煎炸粉外)生产中不得使用硫酸铝钾(钾明矾)和硫酸铝铵(铵明矾)。也就是说,包子、馒头、面条等面制品如再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如明矾、泡打粉,则属于违规行为。"禁铝令"实施以来,执行效果如何呢?  相似文献   

8.
警惕食品中的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积极关注食品质量、努力营造安全环境历来是党和政府心中所关心的一件大事.今年7月份发生的"膨化食品铝超标事件"和8月份发生的"油条铝超标事件"引起了国内外食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质量控制等领域的部门和机构以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再次敲醒了食品安全的警钟.  相似文献   

9.
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膨化食品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福建、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6个省、直辖市部分企业的膨化食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6%。抽查结果表明,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型企业的产品质量较好。膨化食品中超量使用疏松剂或使用劣质疏松剂导致铝残留量超标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仅有个别企业超标;部分中小型企业的产品质量存在问题较多。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有: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甜味剂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膨化食品中不得加入糖精钠和甜蜜素等甜味剂。长期食用添加甜蜜素的产品会…  相似文献   

10.
街头小店里松软可口、卖相好看的包子是很多人的日常餐品,可是很少人知道一些包子里面竟然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铝。近日,济南警方抽检了市区部分蒸包店的蒸包,发现部分样品铝元素严重超标,并依此线索将多名制售"毒包子"的嫌疑人抓获,大家以后吃包子对此要注意了。多家包子铺用含铝泡打粉被查由于长期食用含铝超标食品会损害人体健康,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已在《关于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从源头上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督促食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重要节假日期间的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部署,自治区质监局于2011年5月对全区范围内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果冻、果汁饮料、碳酸饮料、膨化食品等儿童食品及糕点生产企业开展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相似文献   

12.
正食品不必谈"添"色变(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食品添加剂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价,在标准内使用无碍健康。三聚氰胺、苏丹红、工业明胶……近年来,非法添加物引发各种食品安全事件,让不少人谈"添加"即色变,合法食品添加剂也因此频频遭受质疑。食品添加剂可否不使用?添加剂到底安不安全?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13.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制定了QB/T 2076-1995《水果、蔬菜脆片》、GB 2353—1998《膨化食品》、GB17401-2003《膨化食品卫生标准》、GB16565—2003《油炸小食品卫生标准》和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等一系列的膨化及油炸小食品的产品标准及其卫生标准。现在,对其中主要的几个指标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最近组织了一次膨化食品专项教学实验,随机选择了20 种膨化食品,发现在这20个被测样品中,竟然有7个样品的铝残留量超过了国家标准的规定。食品中为什么会有铝,铝起标的食品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15.
《监督与选择》2004,(11):C001-C001
多年来,膨化食品作为时尚食品,凭着良好的口感和炫目的包装,受到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的喜爱,但许多消费者并不了解其质量、营养状况。为了配合市政府食品放心工程,向消费者提供客观、真实的膨化食品质量信息,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于2004年8月对北京市场上销售的29种膨化食品,委托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6.
<正>现在,在我国可以说是谈到"食品添加剂"就立马色变,一夜之间食品添加剂似乎成了洪水猛兽,成了食品安全的罪魁祸首,这实在是冤枉食品添加剂。我们说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的品质、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14年7月1日起,我国明令禁止包子、馒头、发糕等面制品中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一屉屉热气腾腾、飘香美味的包子,勾起你无穷食欲,可是,你吃下的包子安全吗?近日,济南警方一举查处了13家问题包子铺,检测发现"含铝包子"中每公斤铝含量最高达400 mg,而长期摄入过量的铝会损害骨骼和神经系统健康,容易导致记忆力减退与智力下降,尤其对儿童、孕妇危害更大。违法添加,提高发面效率,追求"卖相",节约成本……不止山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生过类似案件。"禁铝令"下,吃个安全的包子到  相似文献   

18.
儿童食品在孩子们膳食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但由于大多数家长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儿童食品的消费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问题一:食品中的添加剂未引起高度重视。"三精"(糖精、香精、食用色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是有国家规定标准的,很  相似文献   

19.
在9月30日前,福建省质监部门重点对月饼、肉制品、速冻食品、水产制品、乳制品、豆制品、酒类、饮料、儿童食品、调味品、膨化食品、糖果、炒贷食品等15类节日食品进行检查,依法查处无证生产或销售食品、使用非食用原料或回收食品进行加工、超范围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两次抽查质量不过关的,企业将被吊销生产许可证。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问题中涉及添加剂的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质”,添加剂本身质量是否过关;二是“量”,在加工食品时,添加剂的使用量是否严格执行了国家的强制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