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支持政策通过影响农业产出的期望收益,改变农户的农业生产决策行为,继而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尝试构建一个以"三种效应"为核心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农业支持政策对化肥使用量,进而对农业环境变化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农业四项补贴政策主要通过提高种植业的总播种规模(0.086),发挥农业规模效应显著加重了农业面源污染(0.473);(2)价格支持政策主要通过提高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0.002),发挥农业结构效应显著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0.505);(3)虽然价格支持和四项补贴政策都对农业技术进步效率的改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尚不显著;同时,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变化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我国奢侈品税的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媛 《当代财经》2007,(6):28-30
2006年4月中国调整了消费税税目,将部分游离于消费税之外的奢侈品纳入课税范围,其目的在于调节贫富差异,促进社会公平.但究竟能否达到政策目标,由于改革时日尚短,缺乏足够的数据资料,难以进行实证检验.因此,从经济学理论方面进行分析,预计在中国当前的现实状况下,奢侈品税不仅难以缩小贫富差距,还很可能遏制国内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政府研发资助能否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活动以及在创新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政府研发资助促进企业创新的有效性以及激励效应存在异质性的假说,利用工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数据检验了中国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效应。总体来看,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自身研发投入存在激励作用,同时也会提升企业研发创新的专利和新产品的产出水平。政府资助的激励效应存在企业异质性,在企业规模越大、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劳动生产效率越高的企业中,政府资助的激励效应越大,并且对非国有企业的研发创新产出的促进效用要高于国有企业。另外,本文还发现科技活动的产出更多地依赖于研发人员的贡献。政府对企业研发创新进行资助时,应该根据企业具体的微观特征,制定针对性的资助方式,更有效地发挥政府资助的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政策网络的全面参与,包括政策社群参与、专业网络参与、府际网络参与、生产者网络参与和议题网络参与。区域创新政策网络结构的优化强调网络高密度、网络中心均衡、凝聚子群力量约束和网络高协同性。区域创新政策网络的治理策略有行动者的选择、引入与激发,共同价值观的凝炼和培育,组织规则的明确与调适,以及利益冲突的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5.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技术创新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及政府规制理论是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核心理论基础,各理论彼此联系。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举措重点包括财税政策引导与创新环境营造两大层面。当前,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路径应围绕政府自身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展开,具体应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提供多层次直接性财税政策引导服务,同时辅以税收抵减、政府采购为主的间接性财税政策引导服务,还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建立技术保障体系,以及强化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方面的立法、执法和过程监管。  相似文献   

6.
财政政策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并在熨平经济周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理性预期理论削弱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财政政策在特定条件情况下会具有显著效应,如何将货币政策调整配合可以保证财政政策效应最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业低碳发展研究现状和农业低碳投入的迫切性,构建了农业投入低碳效能决定模型,进而立足中国现实国情,比较分析了中国农业环境政策的低碳化效能及其条件;从经济效率、成本有效、可操作性、灵活性和可接受性五个方面,探讨了农业投入低碳化政策选择标准;最后围绕构建一体化政策、整合政策工具、健全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政策和建立碳交易市场机制,提出了农业低碳发展的投入政策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欧盟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制定各项环境政策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始终是各成员国高度重视的核心内容.笔者详细阐释了重点国家的环境政策,对欧盟各成员国的环境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并使用面板数据模型证明欧盟各成员国的环境政策对新能源产业集聚效应影响显著.此外,研究还发现,二氧化碳排放、教育投入、人均GDP增长也对新能源产业集聚效应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我国创新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不同时期我国创新政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创新需要政策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虹 《经济学家》2002,(3):128-128
1.知识的开发成本高、再生产成本低的特点,使知识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以后,依赖于知识的经济在溢出效应的作用下表现为报酬递增,其经济的正外部性不仅使产出的规模效益递增,而且使经济的长期增长成为可能.因此,一种基本的政策取向应是发展以知识密集为基本特征的高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已全面启动并付诸实施,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并激励研发创新成为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在融合资本积累、研发创新、财政创新激励政策等变量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基础上,按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给模型中的外生变量或参数赋值,做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发现:税收优惠和研发资助两种财政创新激励政策都有助于提高研发创新量和经济增长率;税收优惠与市场研发互补,研发资助则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从而税收优惠政策比研发资助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力度更大,但研发资助政策的作用时滞更短;为提高增长绩效,应根据两种创新激励政策各自的优缺点审慎选择适用领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中国产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混合组间均值估计方法对外资研发与中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面板协整检验(PanelDataCointegration)和估计。新的检验方法表明,无论是以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还是以专利申请数来衡量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协整检验统计量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外资研发与国内企业专利申请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误差修正模型表明短期内外资研发与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幅度为52.8%,且短期内各个行业对长期均衡的反馈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产权性质与企业创新投入及创新绩效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尽管整合制度逻辑和效率逻辑有助于调和现有矛盾,但是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忽略了影响创新绩效的微观要素与配置结构间的差异。以要素配置为切入点,将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划分为人员结构、人员层次结构与经费结构3部分,从产权性质视角打开企业创新投入的“黑箱”。结果发现:①与民营企业相比,国企倾向于配置更多创新资源;②在国企的3种资源配置结构中,仅经费结构配置合理,能够显著提升创新绩效,人员结构配置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不显著;③相比之下,民企人员结构配置较为合理,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④国企、民企人员层次结构配置均不合理且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民企善于发挥人的优势,而国企更能发挥物的优势。研究结论可为解释产权性质与创新绩效差异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技术创新规律,首先针对现有生物基因在产品设计、知识创新等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进行分析,通过深入分析创新过程与生命体形成过程的类同性,将生物基因理论与创新理论融合,在界定创新基因、创新染色体、创新算法等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创新基因学理论模型,同时对其应用步骤进行了分析,在探讨创新源动力的基础上,着力挖掘原始创新影响基因以及创新机理,以期为技术创新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准确识别、判断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并推动其共生式发展,是区域创新获得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在揭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发创新、应用生产与商业化种群互动共生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共生关系指数与共生水平指数模型,利用我国内地30个省区市相关数据,综合共生水平指数和共生关系指数,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进行分类评价并提出优化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研发创新活动与应用生产活动间互动态势最优,应用生产活动与商业化活动间互动态势最差;②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整体共生性态势恶劣,除广东、上海、湖南为互惠共生外,其余省市创新生态均呈寄生与反向抗生型,且不同省市共生水平差距悬殊。基于此,提出应切实提高研发创新效率,不断提升应用生产综合能力,持续拓展商业化宽度与深度,深入推进三者同步协调与有效对接,这是弱势地区提升创新生态共生性的核心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上海市鼓励设立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政策制定以技术溢出为理论基础,希望通过技术溢出渠道提升上海城市创新能力。然而,福布斯针对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调查显示,2014年上海的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只排在第5位,这就需要对现行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政策进行改进。首先阐述了上海有关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政策历程,建立了包括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府主体作用等因素在内的政策理论框架,并探讨了现有政策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从有利于本土企业创新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政策改进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结合组织学习和企业二元式创新理论,探讨成功创新经历对企业未来创新绩效的影响。以2000—201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专利数据为基础,研究发现,成功创新经历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后续专利申请数量。但是依据创新实质和创新幅度将创新分为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后,发现企业后续专利申请主要体现在利用式创新方面,不利于企业探索式创新。间接影响因素检验表明,企业间合作研发程度越高,成功创新经历越能够显著提升其后续创新质量,但是路径依赖越强的企业,其后续创新质量越差。从新的视角推进企业成功创新经历研究,就当前关于成功创新经历对后续创新绩效的影响悖论给出解释机制,同时对企业增强创新能力、维持长期竞争优势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创新能力较弱的关键,在于企业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不足。而企业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的直接原因是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层次和程度不高。基于组织学习理论,认为我国研发活动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企业陷入了创新能力培养自反馈的逻辑链条: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进而导致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尤其是高层次的产品研发活动匮乏,而研发活动不足进一步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下降。因此,要想从根本改变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需要政府对企业研发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创新测量误差会严重影响学术研究、政策制定与企业决策质量,且相关问题研究缺乏清晰的逻辑主线与理论框架。通过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围绕什么是创新测量误差、为何产生创新测量误差以及如何减少创新测量误差的逻辑主线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建立创新测量误差研究理论框架,得出相应研究结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创新实践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政府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导力量。现有文献普遍认为,政府补贴对创新绩效具有间接影响,但并未深入探讨其作用机理。从中介效应视角探讨了政府R&D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R&D投入在政府R&D投入与地区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政府R&D投入对企业R&D投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支持诱导效应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