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科学创新过程中,理性思维方法与非理性思维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两者在科学创新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们在科学创新过程中表现为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实体和主体的问题,是近代主体性哲学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典型表达。黑格尔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从辩证法的高度重新审视该问题,尝试克服二者之间的矛盾对立,主张把真理看作是实体和主体的统一;作为精神的异化形式,实体是具有能动性和否定性的东西,其最终发展的源泉和目的即是主体。由此,黑格尔通过系统阐述"实体即主体"的思想,把存在归于思维,以思辨思维方式解决了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黑格尔"实体即主体"的思想,跳出了近代西方形而上学认识论的传统窠臼,超越了康德式批判哲学的不可知论限度,使近代哲学中的思维与存在问题达到了辩证法之巅,最终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充分的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3.
“还原论”的超越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的哲学教科书习惯于按照“还原论”的思维方式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范畴,结果把精神现象这种复杂的运动形式简单化,抽空了人类意识的丰富内容,而且很容易坠入庸俗唯物主义。当代科学发展及其引导的思维方式变革,宣告了“还原论”的不合理性,启发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革命的辩证法、科学的实践观超越了“还原论”,它和当代科学思维方式并行不悖。按照当代科学思维方式,坚持对意识范畴唯物、辩证、实践的理解,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观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16—18世纪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数学和物理学迅速发展的时代。而经典物理学又是机械论思维方式的代表。经典物理学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得物理学成为其他学科的典范。因而为物理学所信奉的机械论思维方式也深深影响着其他学科,包括生物学,甚至哲学。到了19世纪自然科学开始从研究静态事物的科学转移到研究自然界的动态过程,机械物理学之外的其他自然科学学科开始蓬勃发展。这些学科的诞生证明了自然界本身的合目的性,它具有多层次的、能动的辩证性。在这种情形之下,西方哲学界也以独特的思辨方式对自然科学的成果作出了自己的综合和思维方式的提炼。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在我们着重强调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时,更应看到其内在的丰富的辩证思维对于培养大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哲学试图用存在一元论超越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元论,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他将美界定为“美乃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改变了传统美学中美与真对立的局面,实现了真与美的内在统一,推动了哲学与美学的转向,但同时也在更高层次上陷入了主客对立的矛盾,美学又走入了新的迷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创新的、科学的理论,因为它永远地结束了最终绝对理论的存在。破除了从先验原则出发的“抽象理性主义”的思维逻辑,确立了从现实生活出发、面向未来世界、以实践发展为准则的崭新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世界现的彻底转变。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要想正确理解科学的理论,就不能只囿于理论本身;要想使理论之树常青,就必须赋予它新的活力和内容,必须依据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结合。而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对理论作为选择的客体和实践作为选择的客体作出正确的区分。  相似文献   

8.
由郝东恒教授和白屯副教授合作撰写的地学哲学新作《地球科学系统观和方法论》已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出发,以当代最新的科学(包括地球科学)和哲学成果为依据,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阐述了把地球作为复杂巨系统进行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别介绍和评述了古代、近代、现代地球科学的系统观和方法论,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系统科学的构想,并对地球各层圈的耦合作用、天、地、生的综合研究,建立行星地球的统一理论及地球科学思维等问题都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建立系统的地球科学观是现…  相似文献   

9.
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人重形象(具象)综合思维和"统一"的概念,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人重抽象(逻辑)、分析思维和"对立"的概念。这些差异与汉语、英语两大语言体系直接相关,汉语是象形文字,而英语是拼音文字。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这一理论也是指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标准。把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关系,引伸理解为思维和存在二者“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关系是有失偏颇的。因为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的,只能从二者谁是本原的意义上去理解。而这种“本原”的关系,不能完全用“谁决定谁”来说明。它表明的是思维对客观存在的依存性及客观存在对思维的根源性;同时,在实践的基础上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那种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哲学的根本问题,而第二方面则是非“根本”的,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意的,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1.
人们的哲学思维方式,走过了从古代追求和谐的整体性思维、到近代注重分析的离散性思维.现在又过渡到现代对立统一的整体系统性思维.这中间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现阶段的人类新思堆.是在特有的高科技务件下,摆脱了自近代科学形成以来各学科分别研究客观世界的局限性,而对古代整体性思维的“复归”。  相似文献   

12.
解析《孙子兵法》的《计篇》中哲理内容,可见孙子的世界观涵有对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全面看法,体现了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思维(精神)是第二性的、客观存在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的哲学原理;孙子人本唯物论、能动可知论、发展变化观,进一步展现了孙子世界观的本质内涵。孙子的方法论,体现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孙子的世界观与孙子的方法论聚焦于势,构成了以势为核的孙子势哲学体系。由于势是一种永恒地、普遍地客观存在的事物,所以现代人学习孙子,主要是通过学习《孙子兵法》中的哲学,领悟孙子的思维方式,以提高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科学处理问题的本领。  相似文献   

13.
胡小梅 《进展》2021,(1):7-8
科学思维,也叫科学逻辑,它是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发展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交流、总结及应用迁移的科学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科学课堂上,我进行了一系列尝试,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巧设问题情境”“用任务做驱动”“利用较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激烈的争论”“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应用迁移”等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中和"思维突破了传统的两极对立思维模式,从封闭的一维性思维转向了开放的多维性思维.邓小平的"中和"思维主要体现在系统性思维、和而不同、执两用中、多样性的统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创迫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有主动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它不因循已有的思路和结论,独立思考,根据问题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答案。它完全不同于习惯性思维,但与习惯性思维相对立而存在。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的有机结合。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的统一;直觉思维与批判思维的统一;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统一。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扩散思维占主导地位,也有集中思维的成份。两者是密切结合,既互为条件,又互为基础,在创造活动中交叉进行。创造性思维是人脑思维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一般特征为;1.思维的独立性、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讨论“地学思维”概念的基本内涵入手,在明确了地学思维是对地学实践和地学认识活动过程的哲学概括之后认为,地学思维体系是为深化关于地学思维问题的研究而服务的。而概念及其体系本质上是来自概念的对象,只有在深刻地把握了地学思维对象的系统性之后,才能更好地认识到地学思维体系的存在和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地学思维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人存在的本质特性,哲学性是语言的属性之一。语言是我们遭遇世界的方式,是人类生活的家园。哲学和语言同在思维的天空里,为人类提供得以栖息和存在的方式。人类哲学地、诗意地栖息于此。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开端问题贯穿于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与哲学的开端问题密切联系的是哲学的思维方式问题。按照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追寻哲学的开端会导致无穷追溯;黑格尔则不是僵死地理解哲学的开端问题,而是创造性地把其理解为一个辩证的矛盾,进而为人类精神的发展打开了新的视界。  相似文献   

19.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在旧形而上学的思想传统中从一开始就是以一种分裂和对峙的方式提出,且形而上学坚执于概念和逻辑的方式以至遗忘了那更为本原的前概念、前逻辑和前反思的生活世界与那寓于其中的感性的人的生存活动。对存在的"思"并非始于马克思,但惟马克思方始改变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形态及提问题的方式,并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形而上学的思维框架。自此,思维与存在不再被固定在先行预设的二元对立的模式中,而是在与人,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交互作用中绽露彼此之间的原初关联。  相似文献   

20.
文章把地质思维历史分为四个演变阶段,即整体朦胧思维阶段、点式单向思维阶段、二维面式思维阶段和全方位系统思维阶段。文章分析了各个阶段的基本特点,尤其是着重分析了各个阶段的认识论特征。结合地质思维历史的回顾,文章提出了地质科学的特性问题。重点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地质科学是一门综合科学。地质科学的大发展依赖于综合条件的形成。因此,尽管地质科学诞生得较早,但它的大发展是在现代,即地质科学的综合条件成熟的年代。由此特性,文章分析和回答了几个相关的问题,如地质科学发展的规律性问题、地质科学方法的基本特性问题等。文章的结论是,当代地质科学和地质思维是系统的、开放的、整体的和综合的。地质科学和地质思维一定会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