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张礼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0):120-123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是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石家庄市城市土地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选取影响因子,建立适用于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功效系数法进行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的分项评价。通过分析石家庄市近年来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数动态变化及评价指标协调度的大小,发现石家庄市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为石家庄市进一步集约、高效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的发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以咸宁市为实证分析对象,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功效系数法对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在时间序列上的发展趋势和相对提升幅度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1)2003-2012年间,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2)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发展趋势与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关联性;(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是提高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功效系数法评价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以咸宁市为实证分析对象,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功效系数法对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在时间序列上的发展趋势和相对提升幅度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1)2003-2012年间,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2)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发展趋势与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关联性;(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是提高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效益是衡量土地利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建立天津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模型,评价从2010~2015年开发区土地综合效益,结果表明经开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逐年提升,三者的协调度值也越来越接近。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武汉市城市土地的用地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用地面积、效益、结构三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土地利用的能力、水平、协调度和可持续利用程度。得出武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建立了佛山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P法与变异系数法综合来确定各指标权重,对2000~2005年佛山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5年,佛山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逐年增长趋势,并且增幅越来越快;佛山市土地利用各分效益也都呈增长趋势,其中经济效益增幅最大,社会效益增幅居中,生态效益增幅最小。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协同论思想建立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模型,通过构建耦合作用的指标体系,计算出中国主要城市的耦合关系值,并利用相关分析研究其驱动力.结果显示:2008年中国主要城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交互耦合基本处在颉颃时期,耦合度明显存在着地城差异;耦合协调度表现为发达城市一般高于落后区的城市,高土地利用效益对应着高...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个目标出发,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多属性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概括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目标,并提出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原则,最后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黄翠婷 《价值工程》2014,(18):176-177
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当前城市经济的增长点。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广州花都经济开发区为例,在数据调查研究基础上,在ArcGIS和遥感技术支撑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对土地利用集约度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基于AHP法与BP神经网络的应急物流风险评估与预测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取AHP法和BP神经网络技术纵向相结合方法,建立了应急物流风险评估与预测模型。首先建立了应急物流风险评估的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AHP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的方法,然后设计了改进型神经网络模型评价与预测步骤。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的Elman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具有模型简单、运算效率高的特点,并具有较好的全局最优性能,从而很好地克服了传统BP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的缺陷。文章还比较了Elman网络和BP网络结构的建模效果。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Elman神经网络具有动态特性好、逼近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是一种实用、可靠的负荷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辽阳市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课题的实践,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网站建设中软、硬件选定和编制要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辽阳市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课题的实践,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网站建设中软、硬件选定和编制要点。  相似文献   

15.
王耀辉  陈超  孙鹏 《价值工程》2011,30(17):37-38
提出了利用基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来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的方法。针对遗传算法很难实现全局最优和搜索速度比较慢的缺陷,提出了改进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了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功能强和BP神经网络的搜索效率高,优化了搜索时间,提高了算法性能,对于解决大规模多极值优化问题特别有效。最后,以设计低通滤波器的实例验证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提高辽阳市园林绿化水平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总结辽阳市园林绿化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 ,分析论证了辽阳市园林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其发展目标 ,提出了辽阳市在争创全国卫生模范城的同时 ,如何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水平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焕勤 《价值工程》2012,31(15):190-191
BP神经网络的智能化特征与能力使其应用领域日益扩大,潜力日趋明显,许多传统信息处理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采用BP神经网络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BP神经网络已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工程、经济及医学等各个领域。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BP神经网络的原理、算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8.
鲁栋  王直杰 《价值工程》2007,26(6):93-96
提出了一种异因同果关联神经网络模型,可以从不同角度分别建立不同的模型,并由其得到互不相同的模型预测值。异因同果关联神经网络模型将不同角度建立的模型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能够将多个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综合考虑,得到一个综合的统一的模型预测结果。研究了新型模型的机理,结合实例进行仿真并与传统的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仿真结果比较,结果表明新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影响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本文利用数据包络(DEA)分析方法测算我国227个地级市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并建立分析模型,验证城市规模、空间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土地财政推动土地非农化导致城市规模扩张,户籍制度阻碍劳动城市化导致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这降低了城市空间利用效率,进而使得碳排放强度上升。我国可以通过纠正这种扭曲,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强度从而达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velops and applies a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extent to which large bodies of water restrict urban land supply. The amount of land available for urban use is the sum of weighted annular areas, net of water, around the urban center. The weights exponentially decrease toward zero with distance from the center at a rate determined by the population density gradient. The method of measurement and the weights are derived from the theory of a monocentric city with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land market.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calculate land supply indexes for the 40 most populous U.S. urban areas in 1980, and indexes over time for two land-filled urban areas. Such indexes can be constructed to account for restrictions imposed by mountains and by zoning. They are useful in empirical studies of land, housing, transportation, and population den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