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利用 2007—2013年国家高新区的相关数据,构建技术创新的动力学模型,并结合不同维度的路径嵌入,分析市场导向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此外,从中观层面对市场导向这一理论进行拓展,并通过路径嵌入式模拟仿真对 SD模型分析法加以改进。研究表明:(1)市场导向协同激励对于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平均增长率为 2%;(2)用户需求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递减特征,其中较低和中等水平的用户需求识别能力效率提升程度最为突出;(3)竞争驱动和主体职能协同都与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竞争驱动的提升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科技人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骨干力,而高新区是拉动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技术创新活动最活跃及科技人员最集中的地区。保持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需要依仗高新区的发展,需要高新区有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家高新区人才政策的前提下,作为人才培养高地的各大高校也应该对科研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产学研合作是提升一个国家(或区域)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将为高校科技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在国家高新人才政策的视角下,论述了高校科研人才培养的意义和途径,希望对科技人才培养及产学研模式的合理健康发展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高新区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自1991年建区以来,在推动技术创新环境建设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形成新兴支柱产业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成为我国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面旗帜。从1991年至2006年国家高新区继续保持了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40%的高速增长。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更加巩固,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更加显著,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主体示范区。  相似文献   

4.
北海北部湾海洋生物产业孵化器的建设,提升了北海北部湾地区海洋生物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孵化了一批具有市场前景和产业化前景的海洋生物技术创新项目,促进了北海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使海洋生物产业成为北海高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正>自提出国家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战略以来,国家级高新区各方面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更加巩固,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更加显著,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示范区。  相似文献   

6.
高新区自主创新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新区担负着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是高新区的根本宗旨,加强科技创新是高新区建设发展的首要任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高新区履行职能的根本要求.研究高新区自主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了解当前有关高新区自主创新研究的现状是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7.
吕鹏  石林 《企业经济》2022,(8):47-58
国家高新区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设立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设立国家高新区能够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且动态效应显著。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在不同政府管理效能水平下,设立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居民收入的影响呈现出较大差异,能够显著提升二线及以下城市的收入水平;国家高新区对开通高铁的城市增收效果显著。路径机制检验表明:国家高新区可以通过增加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促进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提高城市居民收入。此外,国家高新区能够强化省域经济辐射能力。因此,应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增收的长效带动机制,增强国家高新区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吸引力,激发其辐射带动作用,从而更好促进城市居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我国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其在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成就及其阶段性特征,并对我国高新区在发展路径、产业结构特色和技术创新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加快西安高新区发展继续提升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东 《现代企业》2009,(12):34-35
我国高新区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西安高新区来说,如何实现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对其未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极为重要.中国共有54个国家高新区,目前,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企业科协》2009,(10):13-13
襄樊市科协围绕市委提出的以科技发展为第一动力,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打造创新型城市,在襄樊国家高新区建立全国高新区首家“院士专家服务中心”,邀请我国院士专家对高新区16家重点企业提出的技术创新难题进行对接、筛选和凝练,帮助企业解决发展战略、技术难题和人才培养等问题;同时,在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湖北万洲电气集团公司建立我市首批“院士专家工作站”,以此搭建起我市企业新型创新服务平台,加速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滢 《企业技术开发》2007,26(3):63-64,74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是代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先导产业,也是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文章首先对高新技术产业等相关概念做了界定;其次分别从高新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先导作用、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以及其在对外经济中的效益这几个方面,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财政收入的贡献;最后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其对财政的贡献的若干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北京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北京高技术企业总体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以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消化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为构成要素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高技术企业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北京高技术企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长幅度较小;相对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与消化吸收能力而言,研究开发能力与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是对北京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最大的因子。  相似文献   

13.
彭露  郑蔷薇 《价值工程》2012,31(21):84-85
本文对高新技术产业、高新区等有关概念进行了整理和界定,并对我国高新区发展方向和结构以及高新区的发展现状分别进行了概括论述。文章科学分析了陕西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现状,在这个基础上,对其合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准确的定位,综合对用地的布局规划与功能组织的分析和对基础设施规划的相关内容的介绍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技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文章从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注重实效、提高执行力、加强学习、执政为民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推进科技工作的开展,并且特别结合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工作,论述了如何加强和支持湖南省高新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增强持续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聚集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淑生  李亚 《物流科技》2008,31(2):8-10
在我国产业聚集区主要表现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些特定区域。论文针对湖北省的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提出基于产业聚集的区域综合型物流发展模式。该模式是以区域内的产业聚集区各产业组织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各产业组织供应链物流活动提供终端物流配送服务和区域性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模式。并在对该模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产业聚集发展区域物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教育制度不能较好地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各类高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需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中教育制度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以技术进步理论、企业成长理论为基础,运用理论建模与数理验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北京高技术企业为例,对技术进步各构成要素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企业的成长,实质上是其技术进步的构建、延伸和强化过程,技术进步各构成要素对高技术企业的成长存在明显正向作用;技术进步构成要素中吸收能力对高技术企业成长贡献值最高,其次是技术创新能力、延展能力,最后是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2004年—2009年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技术竞争力三个方面分别考察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前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后发现,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相对不足,缺乏连续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及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与反映绩效的部分指标相关,滞后效果不明显;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对研发投入强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社会,全球都以发展高科技作为核心议题。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属于科技发展和进步的主导组成部分。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讲,其越来越关注投融资问题。为此,论文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高新技术企业投融资的现状,以及解决高新技术企业投融资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两千年以来,化工机械面临新挑战。文章全面的介绍了和化工机械技术有关系的高新科技的发展,提出应对新材料的影响、应对新技术影响及再制造方面的展望,用以适应新的时期对科技的新要求。展示了未来机械的前景和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