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会计准则日益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外会计准逐步趋同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从国内外固定资产准则规范范围入手,结合具体相似点和差异,从与其有关的适用范围、确认条件、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信息披露等六个方面进行深入比较,说明我国固定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指出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存在的问题,这包括固定资产的确认问题;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盘盈盘亏、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固定资产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以下简称“应用指南”),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和披露等方面作了系统规定,更突出了可靠性原则对核算的要求,更好地贯彻了谨慎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相似文献   

4.
2001年11月财政部以财会[2001]57号文件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其中固定资产准则进一步规范了固定资产的确认、初始计量、折旧以及其减值、处置等方面的核算,这一准则的制订体现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又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国际会计准则IAS-16经过修订由原来的“固定资产会计”更名为“不动产、厂房和设备”,是近年来国外会计界在探讨取消固定资产(fixedassets)这一概念的一种反应。经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IAS-16将国际会计准则IAS-4“折旧会计”中有关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折旧部分并入…  相似文献   

5.
贾蓉 《财政监督》2008,(2):63-64
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规范了保险人签发的原保险合同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列报。与存货准则、固定资产准则等不同,原保险合同准则是一个全新的准则。它充分考虑了金融机构中保险公司的业务特殊性,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本文拟就我国原保险合同准则与国际准则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6.
由于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在其确认和计量方面稍做手脚便可轻松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这也正是许多上市公司想方设法虚增虚减固定资产价值、多计或少计折旧的原因所在.应结合我国目前特殊的经济环境,对我国固定资产准则中固定资产的定义、确认、折旧、减值等多方面的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分析差异,以利于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完善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方法进行了规范,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本文按照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时间顺序,对固定资产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计提折旧、计提减值准备和处置时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对形成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范企业固定资产及存货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现予印发,于2002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鼓励其他企业先行施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附件:一、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 2001年11月9日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引言 1 本准则规范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2本准则不涉及下列内容: (1)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相似文献   

9.
《会计师》2017,(21)
财政部分别于2016年、2017年颁布了《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以规范指导政府会计主体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披露。而早在2006年,国家颁布施行《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二者间存在共同之处,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从二者对固定资产的定义、确认条件、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披露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阐述其异同,借鉴固定资产在企业会计主体中会计核算的做法,为政府会计主体中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洋 《现代会计》2002,(2):44-47
2001年11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并规定准则于2002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先行执行。我国的固定资产准则在制订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国家会计准则,从我国国情出发,本准则仍在很多地方区别于国外会计准则。本文对我国与国外固定资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不但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我国固定资产准则的特点,而且可以更广泛的了解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主要国家会计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的规定,揭示中外固定资产准则的差异,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做到知己知彼,也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会计事务的协商研讨和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缪靖  黄俪 《时代金融》2009,(8X):110-111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单独的一项具体准则进行规定,并规定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其他房地产分类为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开发产品与企业自用的固定资产中的房地产,并在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相关准则中分别进行规定。新准则对房地产的不同分类、定义、确认标准以及计量模式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尤其是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更结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可选择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新会计准则对房地产规定的一系列变化必将对房地产公司的会计核算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固定资产重估,是指在初始确认和计量后,按照公允价值对资产账面金额的重述,包括重估减值或增值。根据会计谨慎原则,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制度或准则允许或明确规定应确认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但对于固定资产重估增值,国际会计界一直存有争论,不同国家、地区的会计制度或准则也有不同规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发展,大量金融工具的涌现,使得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公允价值的引入与应用是会计计量发展的历史趋势。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接轨,也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试对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具体准则,深入评价其应用对企业绩效可能造成的影响,并针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企业会计准则从基本会计准则到具体会计准则都做了较大改动,填补了不少会计规范空白.这一重大的会计基本制度的改革,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已基本接轨.新会计准则已经执行数年,新会计准则在会计核算等方面带来大幅的变革和全新的要求,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信社是如何执行与应用的呢?笔者仅就固定资产准则中固定资产确认及初始计量的变化,对农信社业务、核算方面的影响做个简单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一个亮点就是大量采用了公允价值,进一步增加了财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在新准则下,除了初始确认和计量方面大量地采用公允价值外,某些资产的后续计量也规定和允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这与旧准则下,所有资产的后续计量都采用成本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在旧准则下,短期投资的后续计量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而新准则规定为近期出售而持有的投资,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在旧准则下,企业所拥有的房产都作为固定资产处理,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而新准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与国际的生物资产准则最大的区别在于对生物资产的计量模式的选择不同,目前我国已具备渔业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可行性,结合渔业生物资产的生物特性,明确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渔业生物资产中的初始与后续计量方法,提出完善渔业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保障措施,对渔业生物资产价值进行合理计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的增值税管理中,正在逐渐将生产型向着消费型转变,企业可以将购进固定资产产生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增值税却不能算入固定资产带来的价值中,只能将其视为进项税额进行单独的处理,增值税转型影响着固定资产的核算.本文总结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初始确认与计量、产后续计量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了几点企业面对增值税转型应当采取的应对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康云峰 《会计师》2009,(9):23-24
<正>2006年,颁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中若干内容进行了新的规定,本文拟对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中的后续支出问题进行探究。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为  相似文献   

19.
在固定资产会计中,从固定资产的确认、购入、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折旧方面都涉及到计税问题,如何正确的缴税,正确的进行账务和税务处理,需要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许建德 《中国外资》2010,(22):130-130
在固定资产会计中,从固定资产的确认、购入、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折旧方面都涉及到计税问题,如何正确的缴税,正确的进行账务和税务处理,需要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