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11月1月,上海世博会闭幕,田昭功一半的工作压力卸去,自今年5月1日青州市供销合作社开始供菜世博会,他就一直参与其中,现在应算功德圆满,整个世博会期间,青州市社共直供长茄、黄瓜、胡萝卜等八个种类农产品,将青州瓜菜品牌打入上海市场,与上海诸多超市建立合作关系,供菜世博会这步棋走得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2.
中国上海成功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喜讯传来,万众欢腾。陈良宇市长承诺:上海将把2010年世博会办成“最精彩、最难忘、最成功的一届世博会”。世界需要注入新的活力,需要创造新的惊喜。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选择了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举办国,就是希望和相信中国上海能够承载让世界激动、让世界发展的重任。因此,中国申博成功,是中国的幸运,上海的荣耀,也是世界的精彩。  相似文献   

3.
世博会不仅对上海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而且对有效推进"长三角"各城市会展经济发展,使得中国经济迅速摆脱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世博会给"长三角"城市会展格局所带来新的变化,形成新的分工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制约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唐晔  李杨  ALEX 《沪港经济》2010,(12):50-54
2010年,世博会精彩而大气。世博会刚刚落幕,迪士尼正式签约。源源不断的项目,慷慨的政府补贴,雄心万丈的管理者,利益均沾的市民阶层。2010年的上海正是如日中天的"跃进之城"。  相似文献   

5.
一座城"东方之珠",一座城"东方明珠"——上海与香港,是中国最为相似的两座国际化大都市。100年来,这两座同时面向大海的城市,都有环抱世界的胸怀,彼此之间惺惺相惜。60年前,不少达官富商从上海移居香江,走的时候苍茫四顾;30年后,香港的豪门客商又陆续奔赴申城,来的时候雄心壮志,豪情满怀……浪奔浪流,海风吹拂了五千年。世博会,一定是双城当下最伟大的契机。当"东方明珠"与"东方之珠"血脉交融的那一刻,多少在上海工作、生活的香港人有话想说。这一刻,上海就是香港,而香港也是上海!  相似文献   

6.
"低碳世博"是上海世博会的重要理念之一,上海方面表示将以筹办世博会为契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将成为低碳经济的最大试验田。  相似文献   

7.
枞阳萝卜风味独特杨世林驰名省内外的安徽枞阳萝卜,人称"土人参"、"赛水果",自古盛行栽培。尤其是在沿江一带,上至江西、湖北,下至江苏、上海最受人们欢迎。枞阳萝卜虽是家常蔬菜,但它含有多种维生素、糖类无机盐,特别是维生素的含量超过一般蔬菜。它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沪港经济》2010,(7):54-59
世博进行时:拉动上海GDP增长5%"去世博了吗?"进入5月之后,这已经成为上海街头最常听到的问候语。除了为世人奉献一场人类历史文明的盛会,有"经济奥林匹克"之称的世博,究竟能为上海创造多少实质性的经济效益?这个问题同样是世博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5.28平方公里上海世博园区拥有丰富而且独特的资源优势。世博园区后续开发是举办"成功、精彩、难忘"世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的世博园区后续开发框架决定了世博园区后续开发的效果。国家、上海以及园区周边需求为界定园区开发框架的"园区开发管理主体、园区产业选择与园区开发方式"三个核心主题提供了三维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0.
经济 如果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上海土地资源的迅速升值将是世博会初期经济内涵的主要象征。一方面,许多上市公司的土地储备已经被纳入改造范围,他们可以借此为契机,进行资产重组,将部分或大部分主业顺势转入房地产开发、市政建设、物业管理等领域。另一方面,地价上扬将为房地产类的上市公司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 如果世博会申办成功,将吸引7000万人参观,创下世博会参观人数的历史之最,因此世博会召开后,旅游业、服务业、商业、运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最大城市的东方明珠上海,一直在竭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举世瞩目的世博会的到来,又为这座年轻的城市注入的新的发展元素。本文将着力探讨在现有环境下如何利用世博会这个巨大的平台,成功打造并推广一个上海的品牌,并在世博会后形成一个城市品牌经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杂志热评     
《上海国资》2010,(12):6-6
上海进入"后世博时代" 《上海国资》2010年第11期——《上海新时空》 随着世博会结束,上海也进入了后世博时代。 之所以说是后世博时代,当然是相对于前世博而言。在申办成功到正式举办的这7年多时间里,世博为上海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尤其是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城市市容整治等,都已经成为世博留给上海的遗产,上海人如今每天都在享用。  相似文献   

13.
《走向世界》2010,(14):10-13
"一切始于世博会",这是人们对世博会诞生150多年来云集了各个时期的先进文明成果、新潮产品及概念模式而产生的由衷感叹,也是世博会最好的一句"广告宣传语"。  相似文献   

14.
王铮 《上海国资》2013,(1):42-44
上海城建集团转变"走出去"的方式,实现了从项目主导到"属地化"经营的机制创新"压力相当大。"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董事长周松对《上海国资》表示。显而易见,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其压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上海的城市基础建设市场空间已大为缩小。尤其世博会之后,工程量已明显下降。其二,外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不断升级,而且员工对去市外做工程颇多顾虑。  相似文献   

15.
去年,在中国2010世博会特许产品经营颁奖大会上,均瑶集团荣获"特许零售商最佳销售金奖"和"特许企业爱心奖"两项荣誉,在上海世博项目上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同一年,均瑶集团携手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续写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杜枫 《走向世界》2010,(12):26-28
后园博会时代,很自然地,人们的目光会投到房地产上来。 1990年,亚运会的举办使北京亚运村板块一夜崛起,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也带来了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北京有"奥运概念"、上海有"世博会概念",厦门也有"园博会概念",房地产业内人士谈到,园博会的举行,除了园林建设方面的意义外,更带动了一个新的房地产片区——"园博"板块的兴起。  相似文献   

17.
资讯     
《新财经》2012,(10):101-101
皮尔.卡丹乘电动汽车为米兰世博会献礼 当地时间8月27日,意裔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大师、90岁的皮尔.卡丹乘最时尚的电动汽车到达故土意大利威尼斯,宣布其宏伟建筑计划,一份献给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厚礼:一座高255米、65层的"光明之城"Palais Lumière,坐落在威尼斯废弃工业码头Porto Marghera环礁湖水边,它将恢复当地的生态绿色环境。  相似文献   

18.
农超对接     
《中国合作经济》2010,(4):36-37
120吨 在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名单上,山东苍山蔬菜榜上有名,该县建立了占地3万亩的世博会专供蔬菜基地,世博会期间日供蔬菜将达到120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居民感知的2010世博会的多维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居民对重大事件影响的感知存在多维度效应。文章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研究对象,探讨发展中国家居民对重大事件影响的感知。研究表明,上海居民对世博会的影响感知分为八个因素,其中五个积极的影响因素和三个负面的影响因素。同时根据他们不同的看法,居民被分为三种类型:"热爱者"、"现实主义者"和"憎恨者"。这项研究有助于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居民对重大事件影响的感知。  相似文献   

20.
《沪港经济》2010,(6):44-47
在环保领域,上海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香港已感落后。从"多还旧账,不欠新账"的污染治理起步,上海的政策从被动应付逐步转向积极进取。2010年世博会更极大提升了这个城市的使命感与荣誉感。借助后发优势,上海正在实践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环保与科技规划,碳计算、碳补偿、碳中和等新概念也找到了合适的土壤。而香港,虽然精细化管理上有优越性,但在低碳总体战略上已被内地赶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