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大多数日本人的性格较为内向,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特别是外国人沟通交流时表现出害羞和与紧张。他们称自己是一群具有“对人恐怖の国民症”的国民。据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有名的社会心理学教授分析,他把日本人需要克服的害羞归结于心理上的障碍,而所谓的“对人恐怖症”也被认为是一种神经衰弱的症状。但与之相反,在商务谈判中日本商人的性格却像是来了个360度的大转变,他们在谈判桌上被认为是“很难对付的谈判对象”、“圆桌武士”等等。这都是日本所特有的民族文化所造成的。想要和日本商人在谈判桌上获得成功甚至优势绝非易事。这使人们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日本人在日常生活和谈判桌上的性格为何会产生如此大反差?对于这隐藏在日式商务谈判背后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了解日本民族的文化,使两国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将人定义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向我们揭示了作为社会关系的入,必须生活在人的关系网中,企业乃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细胞,它同样不能脱离经济社会的关系网而生存。因此,研究企业家的公关作用和对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关系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信用形式,是关系主体间原有信用的沉淀物,它的建立与发展是关系主体间进行新交往与新交易的媒介和捷径。所谓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最初源于三种基本关系:血缘关系(如母子兄妹)、熟人关系(如同学同事)和朋友关系。虽然这三种关系,仅仅是最简单的人际关系,不是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人际关系与企业的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更多、更有效、更合理的组织是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否做到这一点,则决定于人们进行合作、建立组织的愿望和能力,而组织能力是受文化传统影响的。本文将自组织分为二种方式:一是各自独立的行动者平等自愿地组织起来,二是由某种资源所有者借入或购入其他资源构建组织。最后分析了不同人际关系模式对企业组建成本及组织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商代农业十分发达,商人迷信鬼神,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常贞卜和祭祀,祭就是其中一种.在甲骨刻辞中,祭卜辞达七、八百条之多,其祭祀内容主要有:一、雨、年、禾、禾田、年来、启,与农业生产有关。二、生,与生育繁衍有关;三、某方,与方国入侵、征伐方国有关.祭内容丰富,但未见专文论述.本文拟就商人祭诸问题作一研究,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一、释卜辞字作(乙3216)、(戬22、11)、(前3、22、7)、(邺·初下38、2)、(佚32)、(掇1、177).其所象之形,诸家有许多说法。郭沫若云:"象死公之皮。"①李孝定同其说,云:"则象…  相似文献   

5.
江泉 《经济师》2002,(4):228-229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 ,作为人类社会关系的两大主要关系形态 ,是所有社会组织都要面对并着手处理的“关系”。这两种关系的好与坏 ,直接关系到社会组织的生死存亡。因此 ,在理论上对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进行辨析是十分必要的。文章简要分析了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在性质、目的、手段等方面的不同 ,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王馗  周经  胡峰 《财经研究》2022,(10):94-107
在中国海外并购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并购行为时常在目标国引起质疑并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甚至抵制。质疑者认为在中国经济模式下的海外并购受到非市场化行为的驱动,试图通过并购占领目标国市场或增加在目标国的政治影响力。为此,文章采用微观企业并购交易数据,在统一框架下从并购动机和并购价格两个角度系统研究了中美两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的异同,对上述论调进行一一驳斥。研究表明:(1)在市场寻求方面,中美两国企业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资源寻求方面,相比美国国有企业,目标国自然资源因素并未显著影响中国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在制度方面,并未发现中国企业更偏好制度质量较低的目标国。(2)中美两国企业在如下维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企业更倾向于并购规模更大、负债率更高但拥有更多专利的目标企业,说明中国企业具有强烈的技术寻求动机;中国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政策的驱动。(3)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并未比美国企业支付更高的并购价格。文章的研究有力地回应了有关中国海外并购的种种指责,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海外并购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一、企业的情商 人们的素质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反映的是人的情商,它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人和人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隋商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情商的核心要点在于强调:认知和管理情绪(包括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自我激励;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古典经济学在成本的论述上,并没有坚持机会成本观,与其“个人选择”的逻辑起点冲突。而主观主义经济学在成本观阐述上,坚持了“个人选择”。本文以主观主义经济学的思想为前提,采用逻辑演绎的方式系统论证了如下命题:(1)如果“机会成本”等同于效用,那么,非货币性收益是如何从证券定价函数中消失的?(2)记录企业过去行为结果的历史成本制度,在什么前提下,能够传递出对证券定价有用的信息?(3)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否会导致个体决策上的差异?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陌生人社会的崛起,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非货币性收益的不可转让性,导致对证券的定价,无需考虑非货币性收益;(2)在企业的最终产出受到人力资本异质性和外部资源冲击,而这两者无法直接定价时,记录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行为结果,将有助于间接预测不同证券持有的机会成本;(3)受制于要素交易契约形式的外生性和市场按类别交易,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将会带来不同的决策风险,进而需要对其做出区分。  相似文献   

9.
张璐  刘伟 《时代经贸》2009,(12):30-32
一、清洁发展机制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KP1997)规定的三种灵活机制之一(另外两种机制为:联合履行Joint Implementation,简称JI;排放交易E—missions Trading,简称ET)。根据《议定书》的规定,它是发达国家缔约方为实现其部分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与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进行项目合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交易费用是区域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交易费用对于区域经济的作用表现在内、外两个方面:就区域内部,交易费用是市场分工的结果,分工越细,效率也高,交易费用越高;市场选定的交易费用增加,区域GDP也相应增加;交易费用使区域内的产业联系紧密,企业不从区域内溢出,巩固已有发展结果并吸引区外企业加入。对外,在与其他区域交易时,交易费用与企业成本有相似作用,不同区域的商品交换,区域发生交易费用必须收回本区域;一个更能增加交易费用的区域,有交易优势。而落后的经济区域,是因为内、外两个劣势:过高的单位交易费用阻碍了商品率形成,遏制了市场发展,限制分工细化;区域的交易费用总量低,与外界交易不利,阻碍经济发展。因此,制度创新增加区域交易费用是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