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美债危机引发的全球“乱世”之中,人民币加速崛起。 ■已在内地形成“堰塞湖”的人民币从香港开闸放水,不仅有缓解高通胀之意,更意味着通过香港市场,有限度地打通了各路资本与内地实体经济之间的通道。 ■但是,这一离岸中心会将更多的人民币带出去,还是会将更多的美元放进来?  相似文献   

2.
肖夏 《中国经贸》2006,(11):70-71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以及综合因素的作用,推动了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人民币升值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老百姓手中的“票子”更值钱了,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出口企业成本加大,竞争优势被削弱了。尤其是目前仍主要靠价格来打拼国外市场的纺织服装行业,更面临着一次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度沉寂的人民币升值问题又热闹起来。或许是人们误读了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有关中国可能会“出其不意”地出台汇率改革措施的说法,国内外纷纷开始揣测人民币升值问题,但大都忽略“采取什么方案”这句话的关键,而把“出其不意”当成主打词,以至不少媒体打出了“人民币升值倒计时”的大字标题。媒体的炒作未免有些轻率,一国货币汇率的调整是个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全局,酿成大祸,必须小心翼翼,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不过,从专业层面看,去年为抑制投资过热,央行几乎将调控工具用了个遍,就只剩下汇率这种手段没试过了。目前,市场对美元信心全无,人民币“总吊在这一棵树上”是否明智?另外,按我国对世贸组织的承诺,到2006年底,中国金融服务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面对财大气粗,经验丰富的国际金融巨头,是坐以待毙,还是在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国人不能不正视这关乎到国计民生,甚至关乎到国家主权的严峻现实。人民币何去何从?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  相似文献   

4.
2015年,IMF宣布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我国最高的顶层战略设计,文章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问题。文章主要目标是: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客观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可能的利弊,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巴曙松 《沪港经济》2003,(10):35-37
在香港逛街时,近年来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标出“本店接受人民币”的商店明显多了,如果问“你们是如何处理这些收取的人民币的?”,店员往往谨慎地一笑:“这是我们的秘密”。 曾与深圳过来的访问者聊过,他们介绍说,香港有的店铺还接受中国内地银行的信用卡。至于信用卡的帐目如何清算,也是店铺的秘密。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贬值的幅度会有多大,这完全取决于中国央行对各国货币汇率关系的评估与取舍,市场根本就不用过度解读。最近“人民币贬值”成了一个热词,这个“贬值”主要是指人民币兑换美元的贬值。就目前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关系来说,尽管政府希望人民币汇率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均衡汇率,但是仍然无法摆脱主要是与美元汇率挂钩的路径。没跳出央行掌心这波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是1月22日欧洲央行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视野     
“稀土纳米投影屏”替代了日本屏 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出来并展示的“稀土纳米投影屏”,成功破解了一直困扰中外背投式电视生产厂家的技术难题——视角不大、亮度不均、四边发暗的问题。这项成果具有原创性,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对提高显示屏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目前背投式电视显示屏主要依赖进口,每个显示屏平均价格在2000元人民币,而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制出来的“稀土纳米投影屏”价格仅为1000元人民币,而且效果明显好于日本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8.
史斌 《环球财经》2005,(4):72-72
这一轮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更像是外资实现“洗钱”的一种渠道,背后的直接原因还是在赌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这一次真的升值了。尽管很多人不喜欢用“升值”这个词,在他们看来,这个词太敏感,容易让人想起国际压力,想起失业率,想起亚洲金融危机……“意外”吗?也许,因为很多经济学家都这么说。国内、国外的,还有那些喜欢被称为经济学家的官员。可在早些时候,他们曾众口一词地判断,中国经济下半年增速会减缓。难道消息灵通的他们,当时就没有考虑到人民币升值这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1998年,有人说:“发达国家看美国,发展中国家看中国”,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美国有个新经济现象,中国有个人民币不贬值。人们都在观望:新经济能够持续下去吗?人民币能够挺多久?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能够告诉大家的是:1999年中国依然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但是经济增长计划速度有可能调低。  相似文献   

11.
2001年9月《日本经济新闻》发表了“期盼人民币升值——日渐强烈的中国威胁论”。去年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马不停蹄地在国际社会上游说“人民币定值过低导致中国出口猛增的同时输出通货紧缩,任何旨在有秩序、有效地刺激世界经济增长并扭转全球通货紧缩的政策都必须包括人民币汇率调整这一环节。”今年美国财长约翰·斯若积极督促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其实,美日财经界人士希望人民币“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其目的是要求中国让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12.
西方企业财务管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未来又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这些都应是财务管理界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简单介绍,以便引起更深入的研究。一、西方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西方企业财务管理正式产生于19世纪末,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筹资财务管理阶段这一阶段又称为“守法财务管理阶段”或“传统财务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中。  相似文献   

13.
曹彤 《环球财经》2009,(7):98-100
货币是用出来的,需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和个人去使用人民币,去持有人民币。只有这样主动、持续地推动,“亚洲人民币”的地位才会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4.
今年年初以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甚嚣尘上。先是日本官方在多个国际场合要求我国重估人民币,然后美国财政部长也多次呼吁中国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公开表示人民币应该浮动,同时代表美国制造业利益的“健全美元联盟”要求美国政府动用“301条款”迫使人民币升值,形成强烈的人民币升值压力。9月下旬在迪拜召开的西方七国财长会议发表的联合公报更是呼吁“各国提高汇率弹性,对货币进行灵活浮动,使全球经济保持平衡”,造成了美元的大幅 贬值,挑起了国际市场新的一轮对人民币更强的升值预期。这表明,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关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美汇率之争的三个核心问题是:第一,中国应该采用何种汇率制度?在这一问题上,美国政府提出了"浮动汇率制最优论"的伪命题,这一观点显然违背了经济学的常识。第二,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中国贸易顺差是起因于低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还是起因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如果是前者,那么美国没有理由要求人民币升值。第三,人民币升值会如何影响中美经济?本论文强调其长期影响要明显大于短期影响。就长期影响而言,人民币过度升值会缩短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6.
“假如你有一万美元,会存在哪家银行?”这个问题的提出与2006年12月11日有关——这一天,中国入世5年保护期结束,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中国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专家说,这标志着中国对WTO承诺的全面兑现,也代表平等国民待遇下的中国后金融时代已经到来。在过去的两年间,“金融业开放,狼来了!?”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期间,监管层也颁布了一系列新的金融业监管政策;而“国有银行是否贱卖?”“保险资金入市危险”等更成为金融监管层、金融从业者和媒体争论的焦点。不过,金融业开放不单单是监管层和媒体之间的争论,也不仅…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话题。为什么手机单向收费总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相似文献   

18.
路程 《沪港经济》2005,(8):55-55
人民币升值迟早是要发生的,而在7月21日星期四终于发生了。从这一天开始,中国放弃了保持了11年人民币盯住美元8.28的固定汇率,并开始和一篮子货币相关联。此次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被提高到8.11,升值2.1%,尽管这和美国及其它国家的人民币升值需求相比依旧微不足道,但人民币终于是升值了。到目前为止,新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如何运转依旧很不清晰。中国政府把它称作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意味着“管理”比“浮动”更为重要。汇率改革最终对经济及政治上的影响,则要看从现在开始人民币汇率还将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19.
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民币的境外流通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现实需求,采取视而不见的鸵鸟政策显然是不明智的 在香港逛街时,近年来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标出“本店接受人民币”的商店明显多了,购物者中讲普通话的也明显多了,以至于在购物时,往往好奇地问一下:付人民币行不行?许多商店的答复是“可以”;如果再问“你们是  相似文献   

20.
廖悦 《魅力中国》2010,(32):346-346
最近,人民币升值问题再次受到世界关注。对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需要谨慎对待,如何利用好人民币升值这把“双刃剑”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民币升值的背景,然后以一般均衡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对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影响及影响的来源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