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解读 低碳经济最早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在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全面考虑温室气体排放,对能源生产和消费作出更加有效率的选择,构建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孙美楠  易露霞 《特区经济》2011,(11):107-109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追求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在如今全球资源枯竭进一步加深、极端气候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的时候,向低碳经济转型无疑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欧盟是目前低碳研究最先进和新能源产业最发达的地区,而我国正处于低碳发展的起步阶段,本文对比分析欧盟主要国家低碳发展经验,并提出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三点启示:开展多元化节能减排道路、建立健全财税和法律制度、倡导全民参与和国外合作。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促进全球绿色发展,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吉林省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有利于破解资源瓶颈,有利于转变居民生活方式。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应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全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能源结构不尽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能源结构的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创建低碳经济体、降低煤电比重、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浮现以及围绕碳减排国际谈判的不断推进,低碳时代开始到来,碳减排问题成为各国各界关注的热点。面对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浪潮的机遇与挑战,江西只有依据自身优势,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才能走出一条具有竞争力和江西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本文根据江西能源利用和产业发展情况,提出江西发展低碳经济的五大对策。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能源发展形势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云涛 《中国招标》2008,(14):21-23
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逐年上升,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导致能源生产和经济发展需求出现缺口,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问题,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伴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的气候变化也已成为公认的事实。随之而来的"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发展"等一系列概念也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指在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 “低碳经济”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因气候变化对未来人类生存环境的担忧,其概念在现实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是一个崭新的理念,是提倡人类以低排放、低污染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替代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发展低碳经济,就是人类从高碳能源时代走向低碳能源时代的必经之途,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演绎。打造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以低碳社会为目标,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的三位一体的低碳宁波,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和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原动力的同时也因化石能源、生物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不恰当使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废气污染、水污染和酸雨等,已经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严重的恶性影响.人们开始寻找更健康、更节约的生活及生产方式,于是“低碳技术”、“低碳经济”、“低碳社会”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引导人类社会逐步迈向生态文明,实现社会可特续发展.文章以此为背景,仅研究低碳经济的经济效益问题.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一些提高低碳经济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也是人类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随着低碳经济内涵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山东省也必须重新审视经济发展新道路:制定各种能源政策,抑制碳排放量,最终实现山东经济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分析了安徽省在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应用、清洁能源使用等方面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能源生产能力增长比、工业能源固定投资、以及森林面积的覆盖率对安徽低碳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与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基本一致。最后,本文基于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加快安徽省全面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李茜 《北方经济》2011,(5):48-50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讲,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实质就是人类开发和利用资源的一部历史。长期以来,人们对化石能源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并不在意,事实上,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工业社会已悄然地把人类带入了"高碳经济"时代。工业经济发展的巨大低价,使我们认识到低碳经济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与唐山绿色港口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也就是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周容霞 《科技和产业》2011,11(6):122-127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环境问题,世界经济向低碳转轨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低碳经济作为未来生态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解决能源瓶颈的一大契机,更是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福建要构建生态海西,有必要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立足本省实际,先行先试,发挥政府积极作用,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发展低碳经济,推广低碳生活,努力构建海西能源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17.
广东低碳发展的能源基础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济和能源消费大省,广东率先开展了低碳经济发展试点方案和低碳经济路线图及促进政策的研究,探索和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能源作为低碳发展的基础要素,对低碳社会建设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从分析广东省能源基础和能源消费总体特征入手,提出了广东省低碳发展的能源需求趋势和路径,为其他省区的低碳路线图制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志雄 《特区经济》2012,(6):231-233
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较多问题,如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仍然较低,以高能耗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污染并存,低碳经济的发展受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资金科技水平的影响,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措施有待完善。为此,我国需要制定相关措施,如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进一步加强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关键作用;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提升社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介绍国外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经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性。根据我国能源资源条件,目前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阐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由于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发展低碳经济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能源使用效率低、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政府扶持不够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小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要采取大力加强低碳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