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遇到的问题。海北藏族自治州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最大实际也是贫困问题,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扶贫开发的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2.
青海是贫困问题突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世居着汉、藏、回、蒙、土、撒拉等民族的562.67万人民,少数民族(264.34万人)人口占46.98%。消灭贫困不仅关系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而且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扶贫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为此,本文针对青海特殊贫困成因,分析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索今后扶贫开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找准扶贫开发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位置,使扶贫开发事业服从于、服务于全面小康的大局,认认真真地把关系贫困人口的事情办实办好,把扶贫开发工作做实做优。一、定南县的贫困现状我县2005年贫困户有4033户,人口16583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0.3%。其中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重庆市农村扶贫开发取得了较大成绩,居住在生态脆弱区的300余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初步解决,生存环境条件有所改善。但是,扶贫开发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一定范围内水质污染、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资源浪费,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影响到我市农村扶贫开发的成效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2013,(10):26-29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从战略高度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十八大报告指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报告特别提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6.
叶素珍 《老区建设》2009,(15):31-33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扶贫开发工作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承担着解决和巩固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7.
徐胜忠 《老区建设》2007,(11):51-52
定南县扶贫开发大力实施"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按照整村推进的原则,以重点村为单元,以贫困人口为对象,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设施和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为重点,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同时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那么,扶贫工作在这些重大战略目标和任务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我们认为可以这样来概括:扶贫开发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青海经济研究》2008,(3):53-56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深得胡锦涛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和鼓励,党政领导称赞其是扶贫开发与时俱进的一个重大创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开拓性发展,直接受益的百万贫困群众颂扬整村推进是“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和“德政工程”。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在贫困人口众多的东部地区,难点在贫困程度较深的青南牧区,玉树藏族自治州是最偏僻、最贫困、最落后的"三最"地区,是扶贫开发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立足玉树州实际,探索一条有效的扶贫开发之路,对于加快青南牧区乃至全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扶贫标准的进一步提高,一方面,贫困人口大幅增多,我市贫困人口从48.6万人增加到百万之多,另一方面,相对贫困问题日益突出,脱贫成本趋高,返贫致贫原因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由此,扶贫开发将进入以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缓解发展差距为奋斗目标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张彪 《辽宁经济》2009,(3):42-42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但是截至2007年底,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仍有1479万,占农村居民总人口的1.6%。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农村贫困的新特点,针对新情况,完善扶贫机制,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从战略高度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十八大报告指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2148万人,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7%下降到2.3%。2007年在农村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因为,在农村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主要通过不断完善低保政策及实施办法来解决。与之相适应,扶贫开发应由以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向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转变,其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也相应地由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向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为主转变。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工作,需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和职能,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是个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艰巨的省份,贫穷落后是基本省情之一。1993年经国务院重新核定的贫困县有14个,贫困人口有91.7万,加上38个省定贫困乡,1993年贫困总人口达119.5万人,占全省农牧民总人口的37%。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其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经济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建设相和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内在统一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运用战略思维,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向和要求,加紧制定和实施相关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引导经济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生态保护和建设是青海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国家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青海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性机遇,同时也是一次新的重大挑战。如何把握好机遇,理性地应对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扶贫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一五”时期的重点首先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努力完成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规划。最近,我们对黔江区石家镇茶溪村、金溪镇平溪村、黑溪镇光明村等10个贫困村500户贫困家庭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扶贫开发,其重点在于解决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贫困和返贫等问题。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扶贫开发工作,在理论上首先要破解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和扶贫开发三者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20.
改善民生、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政府的政治承诺。新阶段扶贫开发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综合性扶贫,贫困成因复杂化,表现形式多样化,工作推进连片化,标准和要求更高,任务更加艰巨。要以人为本,着力扶"人";产业为基,着力扶"业";能力为要,着力扶"能";效益为重,着力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