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以跨国公司为传导提升福建省国际分工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跨国公司采取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并举方式,进行全球产业整合,将世界各国纳入一体化分工的网络。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开始在福建省进行比较大规模的投资,这有意无意间将福建省纳入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体系之中,但福建省在跨国公司内部化国际分工系统中处于低增值环节。福建省要深化国际分工地位,就必须链入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促进跨国公司与内资企业的关联和产业对接,在同跨国公司的合作与竞争中增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国际外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红 《商场现代化》2006,32(13):37-38
第三次技术革命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出现重大变化。国际分工已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阶段,而在于产品的整个价值链,国际分工由产业间分工变为产品内分工。跨国公司为了适应变化的经营环境,对全球生产体系、公司组织结构和经营投资战略加以调整,出现国际外包现象。本文主要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的国际外包行为。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生产的分工和协作发展到了国际范围,形成了国际生产和跨国经营,与此相适应,跨国公司得到了蓬勃发展。今天,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举世瞩目。跨国公司的全球销售额超过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生产和资本流动国际化趋势明显。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分工的深化,跨国并购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通过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分析得出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跨国公司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和资本国际化,各国间的相互依赖日趋加强,从而使跨国公司的发展已不再仅仅是由于垄断的因素和“过剩资本”的推动,而已成为各国加强经济技术和贸易往来,充分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趋势,自60年代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适应国际分工的发展,开始从事海外投资,大批以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新兴跨国公司”异军突起,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6.
我国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一体化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大型跨国公司逐渐成为全球经济活动的主体。我国以融入大型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体系为载体,不仅可以更快地融入到国际分工中去,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而且与我国的外资政策、可持续发展政策也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因此,引入大型跨国公司的潜在效应巨大。但是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可能造成国内市场的垄断,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控制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跨国公司住国际分工中的主体地他使中国所处的地位更加不利。为了改变这种小利情况,中国应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对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行为的监管,加快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全面融入全球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外溢与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组织的变革以及与这种变革相适应的国际生产网络中的技术外溢机制与加工贸易升级之间的关系。为了与产品内分工相适应,跨国公司调整其国际生产组织方式,形成了国际生产网络。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生产网络中的技术外溢为我国加工企业提升生产能力带来了良机,对我国加工贸易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既要积极参与到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又要主动学习和吸收高层级主体向其溢出的先进技术和知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分工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产品内分工成为当代国际分工的重要发展趋势。随着国际分工格局的不断深化,汽车制造业发展越来越呈现全球化特征。汽车跨国公司根据自身利益需求对全球生产网络进行整合,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资源。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仍十分低下,在新国际分工格局中企业应根据自身已有条件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或价值环节,推进产品价值链升级,最终获取有利的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10.
早期的国际投资理论认为,对外投资是跨国企业在产品进入成熟期后,为绕开贸易壁垒、打开东道国市场而进行的。这时,贸易与投资主要是替代关系。20世纪末期以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更加细密,由产业问分工发展到产品内分工,跨国公司不但将生产制造环节转移,而且将研发和服务等环节都向外转移。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要素全球配置催生了模块化生产、合同制造、服务外包等生产方式和商务模式的创新,促使价值链在各国之间不断延展细化,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新型国际分工体系逐步形成。在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下,全  相似文献   

12.
一、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最新发展 新世纪之初,国际产业分工向纵深发展,国际生产网络不断深化,中国成为首选之地。国际生产网络是指共同参与某特定产品或服务制造过程的不同国家的企业所形成的国际分工协作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跨国公司起核心作用。它们将产业或服务的制造过程进行分解,并根据不同生产阶段或功能对生产要素和技术的不同要求以及不同地区成本、资源、物流和市场的差别,在全球范围之内,进行最有效率的区位配置,以获取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13.
<正> 跨国公司是将各国经济结合在一起的重要力量。通过无所不包的公司战略和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跨国公司从事着以高级的公司内劳动分工为特征的国际生产活动,结果,它们开创了一个一体化的国际生产体系,该体系中,跨国公司管理和控制的资产占世界私营部门生产性资产的1/3。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跨国公司项目(原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编制的《1993年世界投  相似文献   

14.
<正> 二次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对战后国际贸易的扩大起了重大作用。本文试图从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增长,国际贸易中的垄断,资本输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和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谈点个人意见。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战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战后,资本主义国际贸易发展很快,其增长速度不仅快于战前,而且超过工业增长速度。跨国公司的发展成为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跨国公司是资本主义生产国际化的必然结果,它扩大和加深了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发展。二次战后,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聚和集中过程进一步加速,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  相似文献   

15.
加工贸易是国际分工的产物,并且伴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而不断发展。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因此西部地区要抢抓机遇,吸引优势产业的外商投资,开展以航空零部件为龙头的国际工业转包,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开展国际工业转包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结论:基于互补基础的国际工业转包在发包商与分包商之间具有双赢效应,而且有利于各自国家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一、跨国公司对国外投资环境的分析与选择跨国公司在国外进行投资和生产的基础是实行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分工。跨国公司凭借自身拥有的优势,从长远的利益考虑,在全球范围内布署和建立一体化的专业分工体系。因此,每一个海外子公司和由它们所组  相似文献   

17.
张翠华 《商业研究》2001,(8):145-146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际经济交往更加频繁,因而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在全球化浪潮中也加强了与其他企业间的合作,积极建立各种战略联盟关系.跨国公司与其合作伙伴关系分为战略伙伴、许可协议伙伴、中心转包合作伙伴、松散的合作伙伴以及竞争性伙伴等几类.我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应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与跨国公司加强合作,取得自身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际服务外包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经济的增长使世界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技术进步和自由化制度降低了跨国公司在全球安排生产的交易成本,导致了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越来越细,由原来的产品分工进化到按照生产工序分工,由原来的国家(或地区)区域分工发展到按生产要素分工.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与产业内分工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墨琴  吴薇 《商场现代化》2006,(11):289-290
跨国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有了迅猛地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无疑与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有关,自由贸易浪潮、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和相对和平的政治局势为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壮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随着跨国公司力量的强大,跨国公司又引领了现代分工格局的变化。西方企业由合伙制的小企业到进行层级管理的大企业,再到跨国企业,逐步走向集中和垄断,与之相伴的是产业内分工的演进过程。一、工业化以前:工场手工业与产业内分工产业内分工萌芽于工业化之前的西方国家的农业部门。当时的制造业是和农业密切相关的农产…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是当今国际垄断组织的具体形式,也是是战后资本扩张的主要形式。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跨国公司在欧洲范围内的投资、生产、贸易,深化了欧洲各国国际分工,强化了欧洲各国的经济联系,构建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微观基础,成为推进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