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世锦 《浙江经济》2003,(13):44-46
十六大提出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率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研究具体的产业发展形态。其中,产业集聚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产业集群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大力推崇的产业形式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相伴随,这些年中国不同行业的产业集群已蓬勃发展。辽宁老工业基地要全面振兴,更要在打造产业集群上下功夫。2008年,辽宁省产业集群重大战略开始实施。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与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在辽宁大地掀起了热潮。这一切都源于产业集群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马健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2):70-73
产业融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理论基础.中国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阻碍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滞后,资源的非自由流动性,产业管制政策,以及消费观念和收入水平的限制等.因此,要加快中国新型工业化推进的速度,就要扫清产业融合的障碍,以产业融合推进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产业集群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和过程。在整个世界出现经济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高技术产业带动的趋势下,福建省要增强产业和经济发展后劲,提升竞争力,必须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并促进其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培育发展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福建省高新区新一轮创业的内在要求;是发展民营科技中小企业的必由之路;是促进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对接的需要;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壮大发展产业集群,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正处于蓄势待发的时期,尽快制定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及2020年远景规划是当务之急。本文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从产业集群理论出发,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为例,系统研究分析了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布局思路、布局原则及布局重点。  相似文献   

6.
科技园区产业集群在国内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经济现象,它是以区域特色经济为基础,以优势产业为主导,适当集中布局,促进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的科技园区。哈尔滨市自1988年建立开发区,1989年投资创办第一家工业园区以来,科技园区建设日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因此,研究科技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既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区域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成长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基石,发展现代制造业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阶段。制造业兴,重庆兴,这是重庆引领长江上游产业集群,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200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产业集群化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有利于培育区域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形成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全省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之一——瑞安汽摩配产业,因而成为关注的对象。本文试对瑞安汽摩配产业集群建设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被经济学家认为是提高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003年以来,滨州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进程,打造“十大产业链”,发展集群经济,为滨州经济腾飞创造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是福建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漳州家具产业在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重点扶持下,行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以家具制造为核心,上、下游配套齐全的产业链,具有一定的集群规模效应和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11.
培育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我国的各种产业开发区蓬勃发展,对促进区域发展、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开发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创新能力不强、资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结构趋同等。基于产业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各级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需要慎重对待,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找到一种有效的战略理念引导开发区建设。在我国逐步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时代背景下,产业集群无疑是最具竞争优势的区位发展因素,把创建产业集群作为开发区建设的目标,以产业集群战略引导开发区建设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发展产业集群 提升欠发达地区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文 《特区经济》2009,(7):252-254
产业集群作为新型工业化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术界乃至政府部门的关注,并在经济实践中广泛运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本身存在一定的弱势,而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欠发达地区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研究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提出欠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王永坤 《辽宁经济》2011,(10):52-53
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辽宁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力量,在对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其发展问题,提出辽宁产业集群发展应从几方面入手强化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加强集群内部企业的相互合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和建立区域互动集群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经济转型背景和城镇化现状,思考与探寻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并且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路径,指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迫切性和路径方向以及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应因地制宜,基于各地区产业集群优势,走新型工业化、产业生态化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城镇化产业路径构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招标》2012,(8):62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自2009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下称"示范基地")创建工作。3年来,已累计评选出128家国家级示范基地,为提高工业园区发展水平、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自2009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实践证明,开展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是提高工业园区发展水平、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做好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加强对示范基地的支持、引导和服务,特制定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示范基地创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完善产业配套和服务环境,提高现有工业园区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使示范基地加快成为带动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载体和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17.
现代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现代工业园区,发挥产业集聚作用,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我国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产业发展形态是什么?现代工业园区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产物,也是我国建设新型工业化的主要产业发展形态。一、我国现代工业园的产业集群我国在经济特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带动下,各地先后创建了一大批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民营工业园区,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的必然选择--产业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经济学分析,但对于产业集群与工业化以及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则关注不够。从实证与理论的角度对产业集群、工业化与城市化三者之间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走产业集群道路是提高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划分旅游产业集群的类型有助于辨识不同发展特点、发展条件和发展道路的集群,促进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合旅游产业集群的特殊性,从旅游景区的角度,按产业集群内各集聚体之间的关系,研究旅游产业集群的分类,并探讨了各类型旅游产业集群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从拓展产业链和价值链入手,构建起产业特色明显、专业分工合理、拥有区域品牌的产业集群,走一条衢州特色的工业与生态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