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关注美联储持续加息今年以来,美联储已经连续5次加息,幅度均为25个基点。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达3.5%。一季度美联储提高利率主要是为了遏制日益上涨的通胀压力。进入二季度,尽管美国的通胀压力已经有减弱趋势,零售出现回落,但为了应对能源价格不断攀升带来的通胀风险,美联储继续稳步推进加息的步伐。8月份最近一次加息之后,美国经济走势稳健,就业状况持续改善,民众收入继续上升。美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6月份消费者支出较上月增加0.8%,工业订单也上扬1.0%。预计美联储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还会继续升息。为了终结通货紧缩并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在经历了长达4年的连续降低利率之后,6月30日,美联储决定将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由1%提高到1.25%。尽管幅度并不大,但由于此前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已经处于46年来的最低点,因此美联储的这次举动引起了全球经济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
美国QE3猜想     
到2008年12月,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2007年8月的5.25%降至0~0.25%,意味着美联储短期利率工具的作用已经走到了尽头。货币政策工具从利率工具演变为资产负债表工具成为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演进的必然逻辑。美联储若继续有所作为,必须进一步突破局限,采取新的政策工具控制长期利率。由于央行无法直接控制长期利率,它能够做的只是调整其资产负债表,通过购买长期债券扩张资产规模来间接作用于长期利率,即所谓的QE(量化宽松)手段。目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面对两项挑战:  相似文献   

4.
来自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各项最新数据表明,持续5年之久的美国房地产牛市已经进入了下调周期。美联储连续17次升息使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大幅上升是导致美国房市降温的主要原因。预计美国经济增长在今年下半年及明年有可能放缓,美联储在2007年有望采用降息手段刺激经济回升。  相似文献   

5.
作为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率承诺对美国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颇受关注。本文选取美国2001年1月至2011年8月的月度数据,以2008年12月为分界点,采用VAR模型实证检验了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前后利率承诺政策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零利率承诺缩短了金融市场对基准利率变动响应的时滞,但作用持续期明显缩短,其中股票市场和商业房地产市场的响应尤为明显;(2)零利率承诺政策有利于提升消费者信心,并抑制通货紧缩;(3)零利率承诺措施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要大于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外刊扫描     
《证券导刊》2008,(43):9-10
美联储(Fed)副主席·唐科恩(Don Kohn)18日表示,美联储将采取所有必要措施,确保美国不会陷入通货紧缩。有数据显示,美国10月消费者价格跌幅达到创纪录水平。科恩强调,他认为,通货紧缩不是美国经济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但可能性没有他此前认为的美联储严阵以待抗击通缩  相似文献   

7.
2003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逐渐出现复苏迹象。尤其是2004年以来复苏势头更加明显。截至3月底的九个月内,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20年来最高,一季度增长达4.2%,消费信心指数高达92.9。随着消费信心的增加,房地产销售升温,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大干10%。就业市场也有了改善。3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口增加30.8万,4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8.8万,失业率降至5.6%。这些迹象表明,美联储已经不再需要采用低利率政策刺激经济,近期面临着一定的加息压力。  相似文献   

8.
本期关注   2006年全球再奏加息续曲   国际油价的上涨使各国通胀压力普遍增大,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以美联储为首的加息风潮.自2004年6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14次以每次25个基点的相同幅度提息,其中2005年共计加息8次,2006年1月31日加息1次.目前,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达到4.50%,是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美联储本轮加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大,以确保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事实证明,此轮提息达到了预期目的.尽管美联储暗示本轮加息周期已进入尾声,但根据美国经济增长态势及面临的通胀压力,预计美联储有可能在2006年3月和5月再度加息.  相似文献   

9.
陈思进 《金融博览》2014,(24):86-86
最近,美联储宣布削减150亿美元的最后购债计划,并从11月起彻底结束QE3,即第三轮量化宽松刺激政策。随着美国通胀疲弱,欧洲经济又步履蹒跚,而美元不断呈上升趋势,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美联储如何调整其风险预期,使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更强劲,并允许美联储在明年年中提高利率。这次美联储发布的声明,其温和的基调暗示:收紧货币导致美元走向强势的状况,将抵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抵御通货紧缩的冲击。很显然,在美联储内部鹰派占了上风。经过6年的宽松政策,美国经济似乎已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消费者信心处于7年来的最高水平。不过,  相似文献   

10.
赵新 《中国外资》2013,(10):36-38
本文使用了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2003年1月-2012年10月美国次贷危机前后美联储基础货币供给量、存款准备金月度余额和公开市场业务对美联储有效利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经过模型实证分析可知,美联储这三大基础货币工具的变动对美联储有效利率的影响方向和力度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正说明美国经济目前已经进入"流动性陷阱"当中,同时金融机构的"惜贷"较为严重,美联储在次贷危机之后的公开市场业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丁刚 《金融博览》2004,(3):50-51
利率调整难以止跌回升两周前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暗示 ,放松银根的政策最终可能结束。美联储成员贝南克随后也表示 ,美国的通货紧缩风险已经大为降低 ,经济也正在进入更加均衡的复苏。这使市场人士相信 ,美联储有可能调升利率。美元一度回升。但好景不长 ,7国财长会议发表的  相似文献   

12.
章嘉琳 《新金融》2006,(8):14-18
美国经济自从2001年初发生衰退,美联储随即降低利率后,已连续四年稳健增长.虽然美联储于2004年6月开始升息,但经济增长势头并未减弱,企业盈利达到创记录水平,厂房和设备投资强劲,就业和工资状况大有改善.但是,超低利率时期出现的种种失衡如房地产和消费泡沫、庞大财政和经常项目赤字等问题,再加上外部环境即经济全球化给美国带来的挑战,都预示着美国经济在持续增长的同时充满不少变数.预计美国经济今年将大致维持去年的增长水平,美元在低位运行,各种失衡现象仍无法解决,但经济中不会出现重大动荡.  相似文献   

13.
目前,美国隔夜利率已经降至几十年来的最低点。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为1.25%,欧洲央行的主要再融资利率为2.5%。而英格兰银行的回购利率为3.75%,显然,利率正在朝极限值副近。由于名义利率不能低于零,那么一旦利率达到零极限,决策者们会采取什么措施呢?重要的是,若名义利率为零,而此时经济又面临通货紧缩,他们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4.
发生全球性通货紧缩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根本原因是布雷顿森林体制被废除之后,国际金融秩序的无序造成的。美联储是站在美国利益的基础上处理问题,他们设计的国际金融体制也只符合美国的利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美国人都不会改变这一方式。因此,我们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就要用全新的眼光看世界,深入了解西方人建立的金融秩序,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赵宇 《时代金融》2013,(32):23-24
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企图力挽狂澜,使美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然而时过五年多,美国经济仍然没有走出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民众对美联储这个主宰美国经济的决策机构已经丧失信心。本文首先分析了美联储误判美国经济及出现经济危机所产生的恶果;第二,分析了美国的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中屡屡失败原因;第三,分析了美联储还能否恢复其信任走出危机,这对美国经济事关重大,对全球经济也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16.
邹新  程实 《金融论坛》2007,12(11):30-35
基于经济指标预期值整体恶化的微妙背景,美联储2007年9月18日降息50个基点,这不仅本身构成了对经济走向变化的"官方确认",而且是美国经济周期转向中货币政策制订者的必然选择,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次级债风波"对实体经济的负面作用已经超出预期水平.美联储降息将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滞后的扩张性影响,加剧美元贬值,同时可能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受到负面影响.尽管受到美联储降息影响,中国出口仍将维持高速增长,货币政策将进一步趋紧,同时将经受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更大考验.  相似文献   

17.
分析的经济背景 中国在1996年实现了宏观经济的“软着陆”,但随之而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面临着内需不振的严重问题,即我们所说的通货紧缩经济。从1998年开始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为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与此同时。从1996年5月起8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并且征收利息税。可以说,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推行对拉动内需、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  相似文献   

18.
石磊 《中国外汇》2009,(15):40-40
6月24日美联储会后纪要再次强调扩大政府债券的购买力度,以便压低市场利率。然而在当前通胀预期不断升温的局势下,较低的利率可能进一步提升通胀预期。对此,有建议认为可以采取强势美元的政策来压制通胀预期,但美元强势可能使得刚刚复苏的美国经济面临通缩压力。在经济复苏的交替阶段,美联储采取低利率还是强美元?  相似文献   

19.
6月24日美联储会后纪要再次强调扩大政府债券的购买力度,以便压低市场利率。然而在当前通胀预期不断升温的局势下,较低的利率可能进一步提升通胀预期。对此,有建议认为可以采取强势美元的政策来压制通胀预期,但美元强势可能使得刚刚复苏的美国经济面临通缩压力。在经济复苏的交替阶段,美联储采取低利率还是强美元?  相似文献   

20.
张红地 《银行家》2004,(10):22-23
2004年6月3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调至1.25%,这是美联储4年来首次提高利率.8月11日,美联储再将美国联邦基金隔夜拆借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使其利率水平达到1.5%,紧接着9月2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5%调整到1.75%.这是美联储6月底以来连续第三次提高利率.美联储认为,此次加息仍然是刺激性的政策,此项政策将与不断提高的生产率一道继续对美国经济增长提供支持.经济界则普遍认为,导致美联储加息的真正原因是一段时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的不断升高,还有美国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和美国经济面临"负利率"环境,因此,美联储升息实质上是向市场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即必须面对利率不断提高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