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自然灾害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给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尤其是水灾,更是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灾害。为应对灾害发生,国家提出了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构想。本文简要分析了关于建设海绵城市中水系统方面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建设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3.
余佳红 《山西农经》2017,(13):59-59
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深给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不断的提升城市建设过程当中的环保水平和节能水平,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必须要全面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根据实际的情况合理的选择适合的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和有效方案,不断地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技术难点,然后进一步的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要点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
从融资结构、项目特征、融资环境分析3个方面分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风险的来源,根据风险理论和经济理论,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风险形成机制,结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实际情况,基于目标管理原则,构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风险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度量各融资风险因素的权重,结合控制区间与记忆模型(CIM)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风险进行度量;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运用FAHP-CIM度量融资风险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对控制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风险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雨水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合理的收集与利用,不仅能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效。本文基于海绵城市理论,通过建筑屋顶、道路广场、自然水面对雨水资源的集蓄利用分析,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对雨水资源的减排下渗分析,曲阜市每年将雨水用于绿地浇灌,道路喷洒,可实现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大于9%,同时增加雨水资源下渗量约800万m3。  相似文献   

6.
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法,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社会发展、科技支撑、政策推动等方面分析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内在条件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协调发展、资金支持、全民参与5个方面整体推动海绵城市发展。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还要避免将试点城市的经验全盘照搬,重视城乡水生态文明共同建设,把海绵城市同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和文明城市的建设整体规划、同步建设。  相似文献   

7.
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底色。在建设数字中国的背景下,基于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金融的数字经济是否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促进作用?其影响效果和路径值得进一步探讨。文章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出发,基于2011—2019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技术创新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和绿色技术创新均能够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使用工具变量与双重差分DID后,结论依旧成立。(2)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单一门槛值,高水平绿色技术创新驱动显著增强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3)绿色技术创新作为数字经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存在中介效应,且高强度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更优。(4)区分城市规模来看,数字经济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仅促进了大型、中型、小型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推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全方位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构建绿色创新研发体系,根据城市特点合理规划我国城市绿色转型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转型不仅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否顺利实施,而且关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很有必要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人"的集聚作用。新型城镇化需要让农民"进得来,住得好,用到位,留下来",改善城市常住人口的生活质量成为关键性环节。这需要用法律措施保障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加快对涉及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基本法修订,构建更加合理的税费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变全体城市居民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存种种缺陷已成为阻碍农业经济的绊脚石.通过分析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经验,对比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我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提供实践依据和政策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建设"碎片化"问题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建设模式转型,缓解城市建设中的各种水问题,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海绵城市建设由此成为城市建设治理领域的热点而备受关注。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着不同参与主体间难以协调、政策制度不成体系、建设手段落后等"碎片化"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复杂的城市水问题。在分析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碎片化"问题主要表现和成因的基础上,结合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从建设管理体制、治理机制、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破解海绵城市建设"碎片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海绵城市非公共基础设施运维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海绵设施运维阶段主要利益相关方之间形成的链式双层委托代理关系。引入公平偏好理论和周边绩效理论,对传统H-M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了非公共海绵设施运维激励模型并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激励合同的激励水平与业主的周边行为对各利益相关方的效用是动态影响因素;在公平视角下,最佳激励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政府方和业主的博弈结果。从政府方角度设计了一套包括激励方式和激励水平的激励机制,并进行算例仿真。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中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控,根据不同阶段的侧重点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总结出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水环境治理经验,包括开创性的治理模式,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 “五位一体”的城市河流健康治理理念,先进的治水科技和智慧水务以及多方协同的治理格局等,可为相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公众参与的意愿,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参与动机、期望、阻碍参与因素和个人基本特征四方面影响公众参与意愿的潜在因素。以我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获取有效问卷数据687份,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参与渠道和平台、信息透明、个人潜在收益感知、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水环境和促进水资源利用等为公众参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从雨水管理的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效率,构建市场交易机制成为未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趋势。确定交易主体、客体及基准价3个要素,以帕累托改进、激励相容、信息充分使用为目标提出市场交易机制设计要求,基于"高低匹配"规则构建径流控制量拍卖模型,确定市场基价及市场势力为影响市场交易价格的主要因素,设计以运行机制与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交易机制基本框架,得出结论:科学的市场交易机制能够提升开发商的参与度,能促进社会对于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研究,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选取北京市案例数据模拟市场交易过程,验证交易机制的可行性。最后,从政府视角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曹国圣 《水利经济》2010,28(1):33-36
对城市水循环取、用、排3个环节及其相关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城市水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水闭路循环流动性经济,城市水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可通过经济、行政、法律和文化等机制来实现;水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机制的运用包括创新水权交易制度、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制定产业调整政策等。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宜章县莽山水库作为社会资本参与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第一批试点项目,目前已全面进入建设阶段。项目采用PPP模式建设经营管理,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莽山水库目前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简要分析,论述了莽山水库运作PPP模式的机制、效益及其经验,提出了具体建议,对今后实施PPP模式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经过多年的发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运营(PPP)项目不断增多,但占全国PPP项目以及占水利建设项目的比重还不高。总结了水利项目PPP模式现状情况,分析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问题导向,提出了注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提高项目策划质量、完善风险识别和风险成因分析与防范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设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波  曾佩鸣 《水利经济》2023,41(4):53-60
水权交易建设是改善水资源紧缺、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益的重要水资源治理措施。基于绿色金融视角探究水权交易机制现代化建设,推进绿色金融在水领域的深化应用,是解决水权交易难题的新思路。在梳理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权交易机制的现状和现存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包含作用机理、体系设计、实施路径的绿色金融支持水权交易机制现代化建设的设想,以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和严格监管3条作用机理为支撑,设计相应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并提出从优化顶层设计、拓宽融资渠道、激发市场活力以及强化风控监管4条路径落实绿色金融支持水权交易的机制建设。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水权交易建设存在顶层设计不完善、项目融资困难、市场机制不健全、监管不严的问题,需要绿色金融的功能优势协助解决水权交易的发展中难题;绿色金融可以资金支持、技术创新、严格监管渠道缓解水权交易融资难、市场建设不完善以及监管乏力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