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俄藏黑水城文献》5147号文书包含4件典地贷粮契,是迄今较为罕见的西夏时期以土地为质押物的借贷契约。本文首次对此4件西夏文草书典地契进行完整录文及译释,结合《天盛律令》与唐末敦煌典地契加以对比。发现西夏在质押类型、收息方式、地上财产归属、抵押周期以及"牙人担保"制度方面与敦煌契存在区别。同时,将典地契与土地买卖契对比,发现西夏晚期天庆至光定年间土地价值未发生重大变动,基本稳定在单亩价值2斗杂粮的水平。但自然条件优渥的肥壤良田价值明显居高,高出同时期普通土地近7倍的价值,反映了黑水城地区较大的农业生态差异。  相似文献   

2.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九册,编号Инв.No.748西夏文赋税文献第24-27页,涉及到西夏政府对所属税户进行编制,对租地造册板薄,定期查验,且予凭据等相关内容。因Инв.No.748号文献第26、27面残缺,以Инв.No.2890V第20、21页补之。本文对此进行录文及考释,为进一步了解西夏赋税制度提供详实的数据。同时,对西夏通检推排等相关制度进行探讨。西夏后期,随着国内外政治环境恶化,土地买卖猖獗、农业人口锐减,统治者为巩固政权,不得不进行全国性的土地、人口普查。  相似文献   

3.
西夏原主人将土地出典后,虽然仍拥有其土地所有权,但只有在付清承典人的本利钱后,原主人才能将出典的土地交易,这与宋代原主人在土地出典的同时,将土地所有权出卖给第三方有着很大的区别。这说明西夏出典的土地所有权被分割,也能反映出西夏的土地流转未如宋代那般自由与频繁。在典权兼具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功能的特点上,西夏与宋代相似。从赋役科派与籍帐编制的角度来看,西夏的承典人与宋代相类,都具有"二地主"的身份,都是国家科派赋役的对象,并登入国家租税簿册中。西夏的土地典卖中,也存在类似于宋代的"一田二主制"。  相似文献   

4.
敦煌文书中的"厨田"是对归义军时期寺院土地的称呼。"厨田"之称在敦煌的出现与归义军政权早期对寺院经济的削弱、管制等措施有关。不同寺院的厨田收入在寺院经济总收入中的比重不同,并不是每个寺院的厨田收入在寺院经济总收入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寺院经济收入构成中,并不是每个寺院的利润收入都较厨田收入占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我国在农村多个领域改革创新,使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提升,但农村仍然存在发展滞后的问题。当前农村地区土地流转速度慢、效率低,导致很多土地被闲置,影响村民收入。面对这种情况,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当前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合理配置农村地区土地资源,高效开展土地流转。探讨了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及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丽 《山西农经》2020,(2):63-63,65
在社会发展新阶段,我国注重推进农村地区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统一化经营管理,使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发展。在农村地区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型模式。土地流转能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现代化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广大农民获取了相应经济效益,能有效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稳定发展。分析了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土地流转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7.
土地使用权30年不变政策出台以来,具体实施情况一直受到决策者和理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地关系紧张,土地使用权30年不变政策落实的状况对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有代表性的江苏省作为调查区域,旨在了解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一政策的具体执行情况。调查采取直接入户的方式,重点询问了当地农民土地使用权30年不变政策实施前后的土地使用及调整情况、农民对具体政策的了解和支持、该村落实该政策的过程、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广度、农民对30年土地使用权的信心以及30年土地使用期对农民长期投入积极性的影响。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研究给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杜建录 《中国农史》2003,22(1):38-44
本文从西夏农业区域、农业水利、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单位面积产量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西夏农业生产发展状况。认为西夏立国后农业生产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水利开发与管理制度;农业生产工具与耕作技术有较大的进步,普遍使用铁犁与牛耕;人均占有粮食130斤左右。这对一个半农半牧的民族政权来说,已经相当可观了。但这些粮食主要集中在国家的贵族地主手中,一般农牧民则挣扎在饥饿线上,经常以野菜、草籽充饥。  相似文献   

9.
通过定性分析法总结深圳市土地整备政策的创新点,破解半城市化地区征地拆迁矛盾。半城市化地区征地拆迁面临的困境及困境产生的原因:产权不清晰使得交易成本太高,行政主导难以适应平等协商的需要,现行补偿具有收益排他性,征地拆迁不利于这一区域土地资源的整合。深圳市土地整备对征地拆迁的创新:一是针对空间碎片化现状,以集体土地整合为核心开展工作,政府与农村集体算大账,农村集体与相关权益人算小账;二是以农村集体组织为主体,在政府主导基础上嵌入社会协商模式,优化了社会治理模式;三是通过规划、土地多政策联动,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四是划定公共利益底线,保障该区域公共设施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核心产粮区豫东地区典型村庄的调查,分析了农民土地转出中的道义理性选择及现实困境。研究发现,土地保障功能的稳健、雇佣小农的发展和国家"重农政策"的推进三因素推动了当地农民土地转出中道义理性选择的形成,即根据对转出后土地可随时收回程度的大小,而非经济理性原则选择流转方式。这种情况下,代耕成为农民最合理的转出选择,入股、合作成为次要选择,租赁、转让则是农民最抵触的选择。但是在官方主导下,土地流转的政府偏好取代了农民的道义理性选择准则,农民土地转出中面临与意愿相悖的选择困境,并导致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对此,政府在土地流转中应明确自身角色,减少或避免行政干预,赋予自发性流转以主体性地位和规制新土地精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在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新型农业发展的需求中应更多地表达为物权关系。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背景下,新疆阿勒泰地区立足于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状况,在耕地、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上形成了一条独特的流转道路。然而受现行法律法规以及阿勒泰当地的区域性特征影响,该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应从健全土地法律规范、完善土地登记制度、建立土地评估体系、开拓农村金融创新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2.
土地保障形态农业是与市场经济要求相背离的落后的农业生产形态 ,它根源于我国二元的社会经济结构 ,其突出特点在于农民对土地保障功能的需求在农村社会保障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不断强化 ,它不利于土地市场发育、耕地有效保护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  相似文献   

13.
农村尤其是交通便利、地势优越的城乡结合部,土地蕴涵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催生了土地交易隐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尽管国家、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禁止农村住宅、宅基地非法流转的规定,但效果甚微。当前,许多地区农村住宅、宅基地流转的隐性市场依旧活跃,这在城乡结合部或经济较发达的农村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杜建录 《中国农史》1999,18(3):107-112,F003
本文利用新公布的《西夏天盛律令》中的资料,从国有牧场的管理、群牧生产及其产品分配三个方面,时西夏群牧法(即畜牧法)进行了全面概述。指出系统而完备的群牧法,不仅是研究西夏群牧制度的珍贵资料,而且对进一步探讨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群牧制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是我国实行的基本土地制度,即国家拥有城市土地所有权,而农村土地为农民集体所有。在法律制度的限制下,国有土地可在市场自由流通,农村集体土地若想自由入市流转则需通过政府征地的方式来进行。由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被限制进入市场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并未真正、全面地建立。本文以分别是安徽芜湖、浙江湖州、广东南海、广东深圳等四地的实践为基础,全面剖析了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参考已有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套制度构想,主要涉及土地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市场交易制度和法律政策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上海市土地市场体系结构,分析上海市各类土地市场在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借鉴其他城市和地区土地市场供给侧改革经验,提出上海市土地市场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描述分析和政策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上海市土地市场已经发展为实体与指标结合、城市与农村共存的复杂体系,同时存在指标市场发展薄弱,实体市场中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分割,一级市场垄断过强,二级市场发育程度低等问题。研究结论:上海市土地市场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有政府职能转变、摒弃垄断供给、构建多元土地供给格局、土地供给多元价值取向和差别化精准供地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江苏省1990—2014年经济、社会和国土统计数据,采用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模型对江苏土地利用绩效时序演变和空间特征进行评价,并利用障碍度诊断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诊断。研究发现,省域尺度层面,江苏省土地利用综合绩效经历了一个"低绩效→中等绩效→高绩效"的演变过程;在综合绩效贡献度上,经历了一个"社会绩效主导→生态绩效主导→经济绩效主导"发展过程;土地利用绩效障碍因素经历了一个"经济障碍因素主导→社会障碍因素主导"的演变过程。市域尺度层面,土地利用综合绩效总体呈现南部较高,北部较低的空间分布状态;经济绩效呈南部地区总体高于北部地区分布,苏北和苏南地区的主导障碍因素分别是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江苏省土地利用绩效的改进路径:消除土地利用绩效发展中的社会因素障碍,重视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土地利用过程中"经济—社会—生态"三维一体协调发展;合理规划配置土地资源、以规划为引导促使土地利用绩效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SCP分析范式,运用经济学经典理论模型研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土地市场的影响,探讨其入市方式并提供模式选择。结果表明:(1)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使土地市场由地方政府双向垄断转变为政府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由完全垄断转变为寡头垄断方式,市场绩效得到提升,农户及土地需求方福利增加;(2)城市规划区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入市方式可采取"古诺"垄断竞争模式,规划区外可采取"斯塔克伯格"垄断竞争模式,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可选择两种模式共同推进;(3)规划区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需要合理规范和制度安排实现市场充分竞争,规划区外可探索土地发展权转移和交易机制进行间接入市,让更多农民共享土地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均衡分析方法对土地所有权市场的经济行为与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对土地所有权市场的过分干预,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反而损害了农村集体的福利,而只有农村集体和用地单位参与的土地市场能带来相对高的经济收益和社会福利.本文的结论是:政府退出土地所有权市场;建设农村集体土地一级市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逐步推进,土地流转出现了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形式多样的趋势。但是农村土地流转,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还存在着一系列的制度性障碍与制约,迫切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来引领和推动土地的合理、有效流转。本文根据对河北青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的调查,系统分析了青县土地流转的特点及其制约土地流转的因素,指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