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贯彻唯物史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传统的宗族制度和伦理观念的延续和渗透,是导致农民主体地位缺失的历史根源,城乡对立的二元社会结构是导致农民主体地位缺失的体制因素,农民经济的贫困和农村地区文化的贫困是导致农民主体地位缺失的内在因素。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就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尊重农民的意愿。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是主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因此,他们有权合理表达自己的意愿,参与到民主政治的管理中去。目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参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得各项决策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而影响着农村的各项发展。进行广泛而全面的农村公众参与势在必行。这有助于了解农村建设中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使农民能充分享受到民主政治带来的切实利益。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的要求。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图书馆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公共文化机构,是农村学习知识和劳动技能的理想场所,是传播文明的重要截体,在发展农村新文化、新风俗、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我们乡镇图书馆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提出了培育新型农民的标准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疆审计》2006,(3):1-1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审时度势,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顺应潮流、深得民心,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极其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为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服务,审计机关责无旁贷。最近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提出,审计机关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审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把审计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人类的素质成为全人类文明面前压倒一切的挑战,决定世界各国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本国国民的素质。我国近14亿人口中9.4亿是农民,在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中国,农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是综合国力提升的后备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五千年的文明史如此,现在和今后相当长时间依然如此。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难点。  相似文献   

8.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让农村文化建设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必须发挥农民这一主体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让农民自办农村文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9.
在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为什么一些地方总会出现以保护农民利益始,却以损害农民利益终的现象,导致群众怨声载道,政府形象受损?为什么一些以增进农民福祉为目的的城镇化发展项目,却把农民这个主体始终排除在外,农民反而成为局外人?今年4月1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就以《上楼的代价》为题,曝光了山东省单县徐寨镇牛羊楼村在所谓的新农村建设中,违背农民意愿,逼迫农民买楼上楼,造成农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下,培育农民的主体性地位是新农村建设实效发挥以及能否真正成功的关键.而能否成为新的学习型农民又是农民能否真正发挥主体作用的最为关键的因素.i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本文对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的素质进行了简要论述,并指出农民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在新农村建设中,无论修路、架桥、建房、兴水、办电,还是田里种什么,圈里养什么,都是干部当参谋,农民唱主角。  相似文献   

13.
党员主体地位是指党员在党内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尊重农村党员主体地位,对于增强农村党员主体意识,保障农村党员民主权利,增强农村党员参与党内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近期的宏观政策决策,农民职业教育和中共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将十分紧密。而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民职业教育与农业技能培训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显示出对后者的强大推动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到总人口的绝大多数,怎样解决农民及农村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现状及新情况,初步探讨了其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问题、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舒婕 《活力》2010,(8):331-331
一、群众文化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增强农民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技能和本领,提高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认识和自觉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文化也是生产力.在经济与文化互相融合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文化已不再单纯是经济发展的服务手段.而是新型的朝阳产业.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了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的关键。现在农村的乡风文明程度、农民的职业技能、农民的科技素质都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留守农村劳动力素质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职业技能,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文章论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必须以工业化、城市化来带动,必须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和政府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一) 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在注重调动经营者积极性的同时,如何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已成为当前企业改革迫切需要解决好的关键问题之一。据对江西省10个工业企业的抽样调查,目前,企业职工的有效工时仅占制度工时的40%~60‰,实际工时也只占制度工时的84.7‰;平均每周每人投入的实际工时为40.64小时,投入的有效工时为19.2~28.3小时。职工上班时间聊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业的主人,从一定程度上说,农业、农村问题都是农民的问题。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做到一切为了农民,依靠农民,塑造农民。一、为了农民,就是把不断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  相似文献   

20.
魏青  张燕 《审计与理财》2007,(10):24-25
从2006年开始,江西省农村信用联社与省新村办互动,率先在赣州市试点并推广了农民住房贷款业务,较好地满足了农民建房资金需求,拓宽了金融支持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