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参与行政决策既可以从政治哲学的角度也可以从后现代的角度获得理论支持。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来看,人的主体性、自然正义原则、人民主权理论都主张公民参与行政决策;从后现代的视角来看,反权威、反理性、反一致性都是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充分理由。  相似文献   

2.
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存在着五种现代性,中国经济学的构建要超越它们:实现后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基础和知识的实践观;超越理论人本主义的主体间性原则;整体有机的世界观和动态演化的分析框架;对现代化范式、后殖民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超越;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后现代生态主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后现代反实在论的视角,揭示了范·弗拉森哲学思想演变的特征,阐明了范·弗拉森作为一名反实在论者,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狂飙及与科学实在论的论争中,其哲学思想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上所经历的巨大转向。从而说明系统地分析范·弗拉森哲学思想的演变对于把握后现代反实在论的特征,并站在反实在论的立场上看待后现代科学实在论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波普尔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无论是在经济学方法论中,还是在科学哲学中,与波普尔这个名字最紧密相连的哲学立场就是证伪主义。他的证伪主义思想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非常巨大,首先从证伪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入手,进而通过五位经济学名家的现实案例,具体阐述波普尔证伪主义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文化中,科学、道德和艺术各有其合理化结构;同时,科学又是一切文化的基础.现代科学立足于主客二元论、本质主义还原论和因果决定论之上,这正是“现代性危机”的病根.借鉴“生态学范式”,既消除这些病根,又保存现代科学的数学-实验方法,有可能实现重建后现代科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张守连 《生产力研究》2011,(12):240-241,244
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管理的基础,以此而区别于现代管理,然而后现代管理并不是独立于现代管理之外的一种学术体系或者理论流派,后现代管理只是运用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管理所做的一种批判性的反思。后现代管理运用后现代的话语批判现代管理的理性中心主义、整体主义,突出后现代管理的不确定性、非理性、多元性等特征。文章通过对后现代管理合法性的考察,分析后现代管理中权力的特征、组织的安排、制度的设计、道德的自由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思想与纳粹意识形态的关系。 海德格尔思想与纳粹思想同属于笼统的“反现代主义”,即不满于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以现成的“个人”为出发点的各种原则,比如经济上的自由市场制、政治上的代议制、法律上对于个人自由的保护机制,等等。它在哲学中表现为“主体主义”,在知识范围则更具体地表现为分门别类的“科学”,以实证的和观念的真为理想。然而,还有许多流派对这一整套主流模式也持批评态度,比如天主教保守主义、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某种意义上的)浪漫  相似文献   

8.
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是西方经济学思想发展中两个基本的流派和方向。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作为两种理论框架符合科学哲学历史学派库恩范式论的要求。具有“不可通约性” ,常规科学的“解难题”、“库恩损失”等理论范式在竞争和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规定性。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两种学派和范式的竞争共生关系检验了库恩范式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9.
还原主义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在科学哲学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都受到了逻辑上的和事实上的质疑。经济学受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影响,在方法论上呈现出严格的还原主义思维,主要表现在:(1)原子论个人主义;(2)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3)经济学公理性假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经济学发展必须超越还原主义这一现代性建制,在新的方法论基础上构建理论体系,可能的方向是以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统摄科学主义、历史主义、达尔文主义和复杂性科学,回归经济学的马克思传统,将古典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复杂性科学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进行创造性融合。  相似文献   

10.
“进步主义”教育,作为教育哲学中的主要流派之一,深受西欧教育运动的影响。它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结合成为美国的重要教育思潮,其旗帜是反传统教育。这种教育思想,至今在美国以至世界上还有广泛的影响。本文着重站在历史的角度,从“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实质内涵出发,来探讨这一思潮对我国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改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凡勃伦制度主义的过去与现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制度主义的开创者,凡勃伦留下了宝贵的制度主义纲领。但凡勃伦的继承者们逐步偏离了凡勃伦的本能—习惯心理学与涌现哲学基础,二战之后,随着制度主义的衰亡,凡勃伦制度主义也随之湮灭。随着近年来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涌现哲学的发展,内生偏好、场景理性、本能—习惯心理等凡勃伦制度主义的传统命题又一次得到了支持,使凡勃伦制度主义有了复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是西方现代性理想破灭之后,兴起的一种反理性诉求,是对现代性的超越。后现代对中国现代化将产生积极的意义:因为它重新阐释了人的主体性;使理性更加开放;更加注重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正是后现代语境下中国现代化路径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宁静  叶倩  赵伯飞 《经济师》2011,(10):12-13
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在以存在主义哲学、解构主义哲学为代表的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呈现出与传统文学迥异的美学走向,即对现实主义的复归、对人文关怀的复归、审美标准、审美价值、审美体验的多元化、文学作品的商品化、大众化、通俗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整合、重建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系统为已任.本文认为,为克服反柏拉图主义的话语,必须以“知识型的总体筹划”这一形而上学旨趣为出发点,构造当代知识系统的“道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系统.这就需要重新返回二人原初意义上的“人的哲学”,即关于最高善和合乎最高善的思辨的生活和理论哲学,否则,形而上学、存在论乃至一切知识体系的话语都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从亚里士多德的归纳一演绎法、牛顿的公理方法、科学的假说一演绎观、归纳主义和实证主义,一直到证伪主义,这些科学哲学理论均要求利用"经验研究"的方法,对理论或结论进行经验验证或证实.而实证主义科学哲学所要求的科学理论公理化,导致"新古典经济学"中大量借助数学工具来建立理论模型.从而促进了数理经济学的发展.同时,实证主义所倡导的从外部对理论进行经验验证或证伪,则推动了经济学大量运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对理论进行检验.因此,利用经济计量的方法对现有理论或结论进行经验验证或证实的方法,应被称为"经验研究".而非"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系统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领域,有效突破了以往系统理论的局限性,提出:在整个科学发展理论体系中,有机整体是后现代系统理论的精神实质,阐述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本质、经济社会的理性控制和现代社会发展信息的对称性要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平衡理论、非稳定性转变规律、非突变式质变过程:动态共生是后现代系统理论的基本内涵,认为发展就是一个动态共生系统的变量互动变化的结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后现代系统理论的核心价值。强调自然生态与社会“人态”的同生共存,主张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发展平等。后现代系统理论把有机整体、动态共生、人与自然和谐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了对科学发展逻辑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科学与哲学一直存在着密切联系。近代以来,由于科学与哲学研究对象及旨趣的区分、科学活动中心与哲学活动中心的错位、科学活动与哲学活动的职业化发展以及科学知识与哲学知识两种知识的区分,导致西方科学与哲学相分离。因此,只有正确反思两者关系,才能使哲学与科学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以消费方式与现代性及后现代性的关系为基本研究取向 ,通过对湖北省几所重点大学在校大学生关于消费方式的问卷调查 ,分析了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计划、理性购物、注重发展资料消费体现了当前大学生消费方式具有科学、理性的现代消费的内涵 ;追求高消费、炫耀消费、享乐主义和超前消费也诠释了后现代性的消费主义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困境,根源于西方传统哲学的内在缺陷。由于希腊传统的哲学体系过于强调理性主义,认为人可以不受感性、偶然性的干扰甚至控制,由此在经济学中演化出理性利己“经济人”的边沁—斯密范式,把理性作为个人经济行为的绝对准则,使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大大削弱。为解决哲学上的困境,胡塞尔对西方哲学进行了重新解构,将人性中非理性主义、反理性主义的诉求融入理性主义的范畴之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作为现代经济学基础的边沁—斯密“利己主义”哲学体系,并在根本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科学到底有无合理性是科学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从古希腊开始,对科学合理性的探讨与争论经历了几种不同的流派,但都只是对科学合理性的一鳞半爪式的理解。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以往的探讨都存在着人为上的对科学合理性的分割理解,将本来共处一个整体的合理性分解为对某一合理性层面的解释,这种还原主义最终导致了合理性地位的动摇。从各个流派对科学合理性的不断建构与消解进程中可以看到,作为科学合理性的一体两面的科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应该是更进一步把握合理性问题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