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伟东  佟彤 《理论观察》2023,(2):157-160
随着我国“新文科”的提出及现代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高校所有文科专业包括新闻学专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无限机遇。本文探讨如何通过以美学、文艺心理学为主要研究方法和视角对新闻学展开探索,在新闻学课程设置中加入美学思维,从哲学的批判性和美学思辨等层面讨论新闻理论、新闻实践的深层机理,寻找新闻学的突破点,以形成新型文科交叉专业,更新新闻学人才的培养体系,提升新闻学学生的创新创业、跨学科交叉、自主终身学习、沟通协调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上报道不仅是新闻应用学内容的扩充 ,也是展现理论新闻学、实用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内含价值连锁反映 ,集中它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发挥新闻自身优势 ,联系社会 ,面向大众 ,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春燕 《魅力中国》2014,(5):307-307
了解新闻的起源,有利于学习新闻学的其他理论知识,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两种观点来探究新闻的起源问题,最终得出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4.
蔡宁祯 《发展》2009,(10):119-119
徐宝璜的《新闻学》是中国新闻学界的第一部著作,在中国新闻史上享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新闻学》一书中蕴涵着许多新闻专业主义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闻价值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被称为记者的"第六感官",它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新闻价值对传播者而言是一种选择事实的标准,对受众来说是一种使用价值的标准(有用、有趣等)。但需注意两个要点: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要统一;第二,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要统一。  相似文献   

6.
陈雨新 《理论观察》2011,(2):157-158
角度,是指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所谓新闻角度.指的是记者选取新闻事实的立足点,表现新闻事实的切入点,揭示新闻主题的突破口。甘惜分教授在其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中说: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的视角来看,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是人们运用教学行为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规律,指导新闻实践与运用的教学活动。在这一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充实了新闻学理论,构建出科学的新闻素养培训网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学术体系的建设;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媒介支持与学术队伍,进一步传播和推广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盼产生背景、学科框架、鲜明特征、历史地位等方面作出分析,从不同层面反映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的珍贵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志文 《魅力中国》2014,(12):295-295
大数据是近年来学者专家较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它不仅展现了数据信息量的大幅度增长,而且也预示了数据新闻学对未来生活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为此,很多新闻媒体已经使用数据来对新闻进行全面的报道,这既是新的传媒方式.也标志的大新闻时代的到来。而数据新闻学作为新闻学的一个新的较为重要的分支,它对新闻从业者编辑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数据新闻报道分为数据收集,数据加工和数据呈现三个阶段,并按照不同阶段对编辑能力进行能力重构。  相似文献   

9.
郑潇 《改革与开放》2015,(3):108+113
开展新闻摄像编辑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的研究,是为了在新形势下探索新闻采编人才培养新的途径。本文对《新闻摄像与编辑》课程的改革背景、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教学改革试点,在课程教学理念的建立、课程体系的整合取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编排调整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李晓丹 《理论观察》2006,(4):190-191
新闻的吸引力不仅是新闻学界百谈不厌、历久常新的话题,而且是新闻工作者不懈努力、孜孜以求的目标。新闻是给人看的,设若对读者没有吸引力,激发不了受众的阅读兴趣,那么,其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便无从产生。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在《当代新闻学》中说:“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他吸引力的大小。”自人类的新闻事业诞生以来,人们便把吸引力当作评判新闻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尺,而新闻标题又是增强新闻吸引力的第一要件。从受众需要的角度看,什么样的标题才是真正富有吸引力的标题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1.
非事业化新闻传受活动是一种影响极大的新闻活动,然而却很少受到新闻学研究的关注,本文试着对其内涵、特点、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从新闻学的角度来说,按照新闻的性质可将新闻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文艺新闻、体育新闻和会议新闻等。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受众对新闻承载力要求的提高,随着新闻时代性的变化,社会新闻也已经被赋予了更多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媒体的需求也更高,读者希望从报纸上看到能够引起广泛社会兴趣的,反映生活、意识、问题、现象,有深度、有启迪、有传播意义的事实新闻报道,这就要求强化社会新闻,使媒体向平民化靠拢。在这种大趋势下,新闻媒体必须走“三贴近”的路子,走平民化的路子,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党报,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王世凤 《理论观察》2011,(3):173-174
新闻怎样才能“新”?这是新闻记者经常要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新闻的“新”主要取决于采访、写作和发布的速度要快,即迅速、及时。时效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重要条件,是新闻珍贵处的主要保证。时效性越强,新闻性的作用和价值就越大。新闻学把坚持新闻的时效性定为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西安翻译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为例,从存在问题、教学方式、课程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及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论述了民办高校新闻传播课程改革问题,强调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长胜 《理论观察》2006,(3):187-188
对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以往学术界大都是从新闻学角度进行阐释,不同作者在表述上也很接近。如:“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演进,以及心理学理论、知识日益深入人心,有的学者开始从心理学视角来审视新闻敏感的内涵,发现其中有不少词汇属于心理学范畴。  相似文献   

16.
郭伟 《魅力中国》2014,(8):307-307
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新闻学对新闻人才的培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验室需要被建立起来以此作为培养目标的支撑手段。所以,很有必要投入更多的实验室经费;本文主要从社会需求出发,针对实验室课堂建设的现状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报纸是新闻的重要传媒之一,报纸编辑的工作职责就是要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迅速与广大读者见面,变成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报纸的诸多任务,要求编辑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新闻道德修养、新闻理论修养、新闻业务修养和新闻作风修养。  相似文献   

18.
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从众多事实中发现和判断哪一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西方新闻学叫做"新闻嗅觉",直译是"新闻鼻子",也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敏锐的观察力。作为一个称职的记者,他必须具有迅速而准确的认识、捕捉和挖掘有意义的新闻事实的能力。具体讲,新闻敏感包括这样一些能力:能迅速判断事实的政治意义,预见可能产生政治作用的能力;判断每件事实在全局的地位及在事物发展阶段上影响大小的能力;判断某些事实引起受众的兴趣大小的能力;具有见微知著、从看来无关紧要的事实中发现值得报道的东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佟卉  韩书玲 《理论观察》2008,(4):172-173
什么是深度报道?《新闻学大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到外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20.
普利策作为美国报业大王,他的一生标志着美国新闻学的创立和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他在新闻界可谓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所具备的新闻修养是他成功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