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世纪70年代规制理论出现以来,媒介产业放松规制运动促进了欧美国家媒介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媒介产业化进程加快,但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产业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仍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就我国媒介产业政府管理的方法之一-政府规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随着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媒介舆论监督功能El益得到重视,这不仅是满足受众知情权的需要,同时也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关于“媒介审判”的各种争论也盛行起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媒介集团化这一现象为研究对象,沿着从“是否要集团化”出发,进而讨论“当前我国媒介集团化模式分析”,最后追问“如何媒介集团化”这一逐步递进的思路,对我国媒介集团化改革发展的趋势进行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媒介产业政府规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规制理论出现以来,媒介产业放松规制运动促进了欧美国家媒介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媒介产业化进程加快,但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产业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仍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就我国媒介产业政府管理的方法之--政府规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赵淼 《魅力中国》2014,(5):299-299
“拟态环境”是媒介呈献给受众的媒介现实环境,在信息社会中,区域媒介形象越来越成为真实的区域现状的替代品,媒介对区域形象的建构主要理论来源有议程设置功能、作为市场的受众与受众的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建构良好的区域媒介形象,需把握好传播学规律。  相似文献   

6.
温华 《科学决策》2008,(11):149-149
近年来跨区域经营发展是中国传媒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些媒体正在积极实施跨区域经营发展战略,其重要性与必要性也日益凸显。其中,媒介集团以及媒介区域市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竞争,于是相关的博弈理论分析开始介入媒介经济学,深入分析媒介跨区域经营市场的媒介博弈效用。在此过程中,媒介从进入市场到参与竞争市场中广泛涉及博弈论。本文从博弈理论入手,分析媒介市场的博弈和我国媒体的跨区域经营。  相似文献   

7.
朱冰 《中国经贸》2007,(4):66-68
许久以来,学术类图书。与商业市场产生隔阂的背后是学术拒公众千里之外的冰冷面目。今天,在众神狂欢的Web3时代,学者们走出书斋课堂与电子媒介联手,以极端个性化的解读方式诠释文化学术经典,他们的言论结集出版屡屡掀起出版界的狂暴畅销风潮。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发展研究院创设的“媒介解析”品牌图书的策划定位和策略推进与这股风潮的强大势头实现了绝佳的契合。  相似文献   

8.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7,(12):125-125
近年,我国电影产业实现不同领域的创新发展,电影传媒作为新的需求起步并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内领先的电影传媒——央视三维,在过去两年整合了全国43个城市的200多家高端影院,1200块银幕,拥有了占全国85%票房的影院资源,成为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传媒整合传播专家及电影增值服务运营商。分众时代的到来,加快了细分市场的形成,央视三维的核心产品——“银幕巨阵”(全国高端影院广告联播网)也已形成了规模化细分的媒介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研究我国媒介产业的制度变迁过程,认为中国媒介业的发展演变和改革实际上呈现渐进式改革、“怕累托改进”、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研究分析了媒介业制度变迁的主要成因和变迁模式。  相似文献   

10.
聂虹 《魅力中国》2014,(25):269-269
麦克卢汉在上世纪提出著名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快速发展的科技挑战着传统媒体的适应性和创新性,要求多媒介的快速融合交织。笔者就凤凰卫视的电视新闻为例,浅要地分析在媒介融合下的电视新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杨轶 《魅力中国》2010,(23):10-10
麦克卢汉作为20世纪最富有争议的媒介理论家,1964年其惊世之作《理解媒介》问世,把媒介分成冷、热两类。长期以来,此理论一直倍受争论和批判。本文试图突破当前对于“冷、热媒介”理解的局限性和误区,全面理解“冷热媒介”理论,并分析其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媒介产品的经济学分析,对媒介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提出质疑;并运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分析了媒介产品的排他性与竞争性,指出“市场失灵论”的失当之处;论证了媒介产品市场化产业化的可能。提出媒介产品的经济学分析核心在于“产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微吧     
《中国经济快讯》2014,(42):15-15
“屌丝”的生存现状 10月29日,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发布了全国首份《屌丝生存现状报告》。《报告》是北大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和赶集网共同参与调研的,调查自2014年9月1日至10月1日,共回收问卷213795份,覆盖50多个大中小型城市。“屌丝”一词并非贬义,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屌丝”一词来诠释自己的生活,那么“屌丝”是什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14.
马涛 《魅力中国》2010,(3):339-339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身体的延伸,“地球村”等媒介概念,力图从媒介本身来透视人、人类社会、人的生活、交往方式和人类生存环境。这种从媒介出发来透视“世界”的研究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讲,具有了哲学“本体论”意蕴的哲学思考方式,本文试图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去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释了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阐述了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思想来源与历史传承,分析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困境.以传播学为视角,从中西方各自不同思想根源和历史背景,分析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异同:共同点即作为“公共领域”的媒介;被控制的媒介组织.差异即西方国家新闻行业在自由市场和司法体系较为完善的条件下,各种力量相互制衡促使媒介呈现多元化发展;中国的报人多心怀家国天下,主张“文人论政”,“抱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试图以文章报国”.  相似文献   

16.
媒介技术的发展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媒介形态,还推动了媒介协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创新。作为一种技术赋能,媒体协同治理经历了从舆论监督型治理、协商对话型治理、开放考评型治理的线性逻辑到融媒体非线性逻辑的演进逻辑。融媒体以一种工具形式内嵌于社会治理活动中,促成社会治理主体以媒介为中心结成复杂的依赖关系;而媒介也得以介入到社会治理的复杂性中,并最终实现以“治理媒介化”为目标的媒介技术与治理靶向的深度耦合。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并促成了当代受众的不同特征.同时也开始出现了媒介从满足大众需求转向满足分众的转变。在分众传播的理念下.我们可以在特定的时空对特定的人群采用特定的信息传播形式.并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3G时代的到来.通讯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等IT技术的进步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分众媒体的发展,为分众媒介的发展创造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施浪 《中国经贸》2014,(9):68-69
跨媒介营销是企业营销实践的又一重大成果。它顺随时代发展的潮流,跨越媒介的界限,形成一股聚合的力量,成为了企业营销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将围绕跨媒介营销对其发展历程、应用机制以及成功实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展望企业跨媒介营销未来的发展路径与前景。通过对企业跨媒介营销的应用研究,我们可以为企业发展跨媒介营销提供理论参考,指导企业借鉴经典实践,运用跨媒介营销全面提升营销力。  相似文献   

19.
马佳明 《新西部(上)》2013,(11):120-120,112
本文以李天一案的网络爆料人为例,论述了提高网络爆料人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及意义。指出爆料人对待事实的理念直接影响着爆料的真假,那些认真负责、具有较高媒介素养的爆料人必定对事实有着严谨的态度。因为媒介素养决定了人们能否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来分辨“媒介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所以,希望爆料人能不断提高个人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20.
张大伟 《魅力中国》2011,(20):299-299
理论的功能在于归纳与展望,这是一个真命题。宗教的宏艾远远地被淡出于大众生活,活络的媒介延伸着人体官能,媒介理论塑造着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相应的被创造。复制拼贴的理论更多的是新瓶旧酒,而充满“灵光”的臆想注入理论时让人醍醐灌顶。媒介进化论充满想象力的抽象出了媒介进化规律,在完成归纳主义任务的同时,保罗‘莱文森也许是继麦克卢汉后的另一位“先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