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禅宗佛祖中,毛泽东很欣赏六祖慧能,称他是一位“使佛教中国化了”的人。毛泽东很推崇《六祖坛经》。还经常向别人宣传六祖的身世和学说,赞扬六祖对佛教的改革创新精神。毛泽东说:“慧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说,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因此,他被视为中国禅宗的真正创始人,也是真正的中国佛教的始祖”  相似文献   

2.
《宁波经济》2009,(4):50-51
阿育王寺拥有全球稀有的佛教至宝——佛骨舍利,是中国唯一以“阿育王”命名的佛教寺院,建寺已有1700年历史,享有“禅宗五山”之一的佛教地位。  相似文献   

3.
刘丽娜 《魅力中国》2010,(23):326-327
“人间佛教”是太虚大师倡导的佛教在现当代社会发展的一条崭新的线路,它立足于现实的人、人类社会、人类生活的改善及进步。《楞伽经》是禅宗的根本经典,其中的如来藏、宗说并重以及佛陀不舍众生的思想,都彰显出浓厚的“人间佛教”思想。  相似文献   

4.
黄蔓 《魅力中国》2010,(20):219-219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一生致力于对人生奥秘的探求。他一生都在寻求人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然而,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他看到人生终极目的的破灭。不可避免地在诗词中透露出自己的悲观主义情绪。然而,在黑暗的社会中,他又不断调适自己,寻求对人生的透彻感悟,他通达的处世态度,又让人看到他乐观的一面。乐观和悲观互相交织。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性情的“文学天才”苏东坡。纵观苏东坡的一生,饱经忧患。苏东坡之所以超然旷达,是因为他天生与佛、道两家有难分难解的因缘。苏轼生长于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他自幼生活的眉山,与佛教圣地峨眉山相去不远,距著名的乐山大佛更近。而且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十分浓郁,对他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苏轼大半生处在北宋党争的漩涡中,满肚皮的不合时宜,使他与当政者多有抵。阵,政治上屡遭迫害,被贬谪到黄州、惠州、儋州。仕途失意,苏轼更倾心于佛学禅宗。他研读佛教经典,深悟佛学要意,并将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的儒、道两家文化参合融通,博辩无碍,使他的学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的一生漂泊无定。但迹履所到之处,他都要遍游佛教寺庙。广交僧侣禅师。  相似文献   

5.
《百丈清规》的制订是在政府加强封宗教管理的情况下,佛教调整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大环境的结果,也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成功尝试,还是新禅宗在取得正统地位後所进行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变革,追一步增强了新禅宗在佛教内部的竞争力,标志着禅宗的正式独立,并最终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  相似文献   

6.
董祥勇 《改革与开放》2016,(21):101-103
禅宗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因其鲜明特色而获得生命力.在禅宗的思想构成中,净土理想是重要的方面,涵摄消极和积极两维,而实行意识则是禅宗渐显的宏旨.在中华民族为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当下,净化民众心灵、引导民众向善、力促民众实干等,本属禅宗净土理想和实行意识之价值的内容构成,都对“中国梦”实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元6世纪,佛教自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从此,佛教便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日本文化史上主要起了哪些作用呢?我想,主要可以归为三条:一、传播中国文化;二、担负国民教育的使命;三、从事其它各种文化活动。佛教在历史上虽然也起过一些消极作用,但总的看来功绩是伟大的,是不可磨灭的。一、传播中国文化佛教最初传入日本时,日本人将它视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称之为“蕃神”。不久,通晓佛学的圣德太子出于改革和治国的需要,亲自注释佛经,积  相似文献   

8.
黄家章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12):126-130,196
印光与太虚各自开创并引导了现代中国佛教的两种主流,他们彼此间曾有互动,太虚对印光的历史定位有极高的评价。他们弘扬佛法的人生志趣、佛学思想尤其是净土理念有同也有异,他们一致推崇佛教的净土信仰,相异之处在于印光发愿往生弥陀净土,太虚则是发愿往生弥勒净土,进而提出“人间佛教”、“人间净土”的现世理想目标。印光更具出世之心,重于承继传统;太虚则更具入世之情怀,其努力也有着更多的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9.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由最初的印度禅法发展成为一个宗派,从历史的角度来讲,禅学在中土的发展,始终与中国社会和传统思想文化紧密相关,禅宗的发展,同时也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内涵着手,借助对五台山佛教文化内涵的了解,从中体现出五台山佛教文化特殊的人文精神。一、盛大隆重的佛事活动;二、久远精美的佛教建筑和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三、特色浓郁的佛教音乐;四、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等等,都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佛学价值、科学价值,是一座“科学文化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Jasmine Tea 《中国西部》2011,(22):217-217
热悉中国禅宗史的人,都知道破山海明禅师;提起破山海明,就不能不提到"西南佛教禅宗祖庭"——梁平双桂堂。 梁平双桂堂又名"福国寺"、"万竹山破山海明禅师于清顺治十年(1653)创建的,  相似文献   

12.
毗昙学对慧远佛学思想的形成与佛学体系的创立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慧远佛学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慧远将毗昙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结合,形成了最具中国佛教特色的神不灭论、法性论学说.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2008,(10):122-122
宝光寺是"寺塔一体,塔踞中心",整个建筑设施严格遵照了佛教禅宗的仪轨制度,而且安排得体,颇具特色,也是集北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于一身的禅院。宝光寺在宋代的时候香火极盛,宋大观三年(1109)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11代祖师佛果克勤(圆悟国师)在此"修持说法,接众数千"。  相似文献   

14.
从释迦牟尼佛教的圆教意义与圆教观念可以看到,佛教使人心灵达到一种清净,使人灵魂达到一种精神修养和寄托,这种思想意寓有利于深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可以使人达到思想反省和精神领悟,领悟佛教的圆教可以使人们摆脱世俗的困扰,认识这种思想境遇是对佛教修养的最高表达,即是对圆教意义的领悟和对圆教观念的思考,以更好地把握"圆教"所具有的深层含义,但圆教并不是佛教所说的"圆满",圆教是对人自身心灵的提升和对德性的培养,所以释迦牟尼的佛学思想是对圆善和圆教意义的最高表达、最真实的反映,这种善是对人性、德性的一种普遍价值关怀,但不是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规定的善,圆教的善是对佛教精神超脱性的一种解释,圆教的观念和意义也是对释迦牟尼清净之心的表达,这种表达体现了佛学的精深和宏大,这种超越性凸显了佛教自身的内在德性,因此了解圆教观念和意义对认识佛学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佛教宣称众生皆有佛性,女性在成佛的可能性上是与男性平等的,但在现实中男女平等观并未彻底贯彻。女性在佛教中的地位是低微的、弱势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水画有它独特的审美内涵,这是由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决定的。在中国历史上,道家学派、儒家的哲学观以及中唐以后兴起的佛教禅宗思想可谓对中国山水画影响颇深。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山水画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7.
中唐以后,中国佛教精神从出世转向入世。无论是新禅宗还是受新禅宗影响的新儒家都不再把"出世法"和"世间法"截然分开,"世间法即佛法,佛法即世间法"的入世精神成为唐宋以后中国宗教伦理的核心。江南地区不仅是明清时期中国佛教最兴盛的地区,也是中国经济的重心,是工商文化发育最成熟、最典型的地区;而江南工商文化精神的形成正是受到佛教入世伦理的深刻影响。江南工商文化精神主要表现为: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的工商业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勤俭"、"诚信"、"忍辱"等成为江南商人的宝贵品质。  相似文献   

18.
禅宗与艺术     
《传灯录》曰:世尊在灵山法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极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传付摩柯迦叶。”此即禅宗所传“拈花微笑”公案,亦即世尊与迦叶的大法授受。这可为大乘佛教“顿悟”之说。然而艺术品恰如世尊之“花”,艺术给予我们的是对于“花”的悟。  相似文献   

19.
少林寺作为河南的一个重要旅游资源,它更多体现的是佛教文化,是佛教传播到中国后的一种新发展,并衍生出一个新的流派禅宗。随着少林寺诸多盛事的举办,使得这一旅游资源更加发扬光大。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简述它的旅游功能,即寺庙文化、禅宗祖庭和素斋,以便能在新形势下更好地解读少林寺所承载的佛教旅游资源信息。  相似文献   

20.
邓氏事 《魅力中国》2014,(22):69-71
佛教传入中国至今已有2650年余了,所以佛教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雙重文化互相摄入,它已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范畴。但佛教是来于印度,印度的文化特色,有些是中国人所不易明了的,受了中国习俗的影响,有些是不合佛教的本意的,所以佛教在中国,信佛法的与不相信佛法的人,对于佛教,每每有些误会,不明佛教本来的意义,发生错误的见解,因此相信佛法的人,不能正确的信仰,批评佛教的人,也不会批评到佛教本身,信佛教或者怀疑评论佛教的人,对于佛教的误解应该先要除去,才能真正的认识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