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张琪  裘屾 《魅力中国》2014,(6):105-106
自文化学派及其“文化转向”的翻译思想形成以来,学术界对其争论不休。以巴斯奈特为代表的文化学派因其研究跳出了语言学研究的框囿,成为当今译论研究的主角,然而,文化学派的翻译观却有其自身无法逾越的局限。“文化转向”这一思想过度强调了文本外诸多文化因素对翻译的作用,其研究重心从语言研究转移到文化研究上,最终没有形成普遍的翻译理论以解释和预测翻译现象。  相似文献   

2.
文化转向突破翻译研究固有的研究模式和思维方式,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学界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态势.本文分析了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以及给翻译研究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而长期被弱化的译者主体性成为了翻译中文化转向实现的载体,翻译亦实现了由对文本的关注到对译者的关注的转折.  相似文献   

3.
4.
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黑龙江传统过程中的宝贵财富,也是"十三校五"和"十三五"规划中的发展重点.目前,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态势良好,其翻译现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但在"文化转向"影响下的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依然存在数量和质量的缺口.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现实和翻译需求,对翻译教学中的翻译方法、 翻译策略以及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现实要求,以期待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教学"三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文化与翻译     
刘慧霞 《魅力中国》2013,(22):266-266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它不仅涉及语言问题,还涉及文化问题。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而翻译作为一种语言行为.就必然要考虑文化这个因素;文化的异同一方面影响和制约着翻译活动.另一方面翻译也促进文化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转向"视阈下,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是社会心理活动的过程.在文化背景推动黑龙江发掘、 保护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就对外宣翻译的质量提出了相应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为例,分析"文化转型"与外宣翻译之间的关系、 外宣翻译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信息要凸显;采用音译法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适度以及要加强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7.
将文化研究描述为文学研究的转向或发展,不仅有损文学研究学科建制的严肃性,同时也必然挫伤文化研究锐利的社会批判锋芒.通过厘清文学的文化研究与文化的文学研究这两个观念,我们可以在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之间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8.
随着翻译研究的语用学转向,翻译批评的重点也应从文本转向文本生产的相关因素,把视角转向语言使用与语用价值,着重考查语用学转向对翻译批评的作用。文章探讨语用学转向翻译批评的哲学渊源,探讨开展语用学翻译批评的层次和标准,指出批评标准体系是一个动态多元的开放系统,以多维度、综合性、描写与规范相结合,以描述、解释翻译现象为主。  相似文献   

9.
王蓓  戈玲玲 《新西部(上)》2007,(7X):159-159,163
顺应论,是以一种新的视角和途径揭示语言使用的本质特征的理论,为翻译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该文着重论述该理论对文化翻译研究的启示及其在《围城》中的实际应用,提出译者必须根据不同的文化语境在信、达、切标准下,对原文进行顺应性的翻译,以取得最佳的语用等值效果。  相似文献   

10.
翻译实际上就是基于语境间,特别是文化语境间的意义转换,把握文化语境是翻译的核心环节之一;文化语境主要包括:思维模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地理文化和人文历史文化等的差异,这些因素翻译有着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和把握,影响着意义的传输;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是两种能有效地利用文化语境进行意义传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翻译通过语言的转换实现文化的跨越,前者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在此过程中,译者采取何种翻译态度和模式,往往与其文化诉求有关联,并且这种文化诉求不仅关乎译者个人的文化素养、价值取向、意识形态,还关乎历史的、政治的、宗教的背景。因此,翻译的过程是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借助特定翻译策略表达某种文化诉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h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research which aim of communication activity cross culture  相似文献   

13.
由于影视观众的广泛性,欣赏层次的多样性,特别是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影视片名的翻译就更需讲求译名的大众化、通俗化和艺术性。雅俗共赏、文情并茂的译名,才能吸引观众,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思维方式、民情风俗、心理以及文学积淀的差异,赋予英、汉语中植物词汇以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汉翻译中了解与掌握植物词汇的文化意义差异是达到"真实"翻译所必备的条件。本文通过对英语汉语植物词汇的差异比较,提出了三种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旅游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吸引了国人,也使许多国外的旅游爱好者纷至沓来。旅游英语翻译因词汇空缺、词义不符、语用涵义不同的问题,轻则信息传递不准确、甚至错误,使游客无法准确了解旅游地真实情况;重则导致游客的认知错误,从而降低旅游地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商标的英汉互译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而服装商标的翻译是决定服装在国际市场上营销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个案分析探讨服装商标翻译问题,分析了服装商标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审美心理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并总结了四种适用于服装商标的翻译策略,即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混合译法。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从事翻译研究和实践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文化的差异使得东西方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同时也会用不同的事物来表示同一概念。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词语,我们也需要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来理解、翻译,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更深层次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有声思维翻译研究方法是翻译研究的实证方法之一,它在翻译学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操作过程和方法论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本文将对有声思维翻译研究方法的历史、概念、理论基础及其在研究翻译过程中的研究成果等相关问题进行基本的论述,并对有声思维翻译过程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模式的转换,还是文化交流及文化模式的转换.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跨文化活动的增加,翻译的重心逐渐从语言层面转移到了文化层面.异化与归化则成为翻译工作者处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常用的方法,也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所在.翻译工作者应该辩证思考两种翻译策略,寻找蕴含文化因素的语言转换规律,真正处理好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0.
张丽丽 《理论观察》2006,(2):123-124
翻译教学一直是大学公共英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影响翻译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克服这些问题,可强化翻译技巧,通过直译法、代替法、意译法、音译法等来解决,进而提高翻译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