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则行(1917-2013年)是当代中国杰出的经济学家,在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多个领域均有重要建树,为推进中国经济学发展和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本文概括介绍了宋则行在促进西方经济学中国化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等方面的若干成就,分析评述了其兼容并蓄的科学方法,并探讨了继承中国老一代杰出经济学家优良学术传统,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与西方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制度分析的严重弊端密切相关,同时与反凯恩斯主义,以及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改革不无联系。新制度经济学是在批评和运用新古典经济学方法的基础上,从较一般的意义上研究制度及其功能。新制度经济学在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和制度理论等方面都有学术意义和贡献,同时也存在理论误区和局限。  相似文献   

3.
郭宇 《经济论坛》2010,(5):51-54
威廉姆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扩展和深化了对交易成本决定因素的分析,丰富和发展了交易费用理论。他以三大假定为基础,详尽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包括市场、工会组织、劳动组织、公司治理、自然垄断特许权以及反垄断法等,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并从节约交易费用的角度解释了各种经济组织的性质及其存在边界,增强了其对现实世界中经济组织和经济现象的解释力,是制度经济学从历史的、宏观的视角转变到比较的、微观的视角的重要转折点。威廉姆森的学术理论为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介绍了威廉姆森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框架及其学术贡献,分析了其现实意义和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马丁·威茨曼在环境经济学领域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他主要关注环境与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涉及气候变化经济学、绿色会计与福利、环境与技术选择及资源开发等诸多领域。威茨曼的研究为不确定性条件下气候变化的公共决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引领了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的方向,对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和政策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笔者研究中国经济学术史系列实证考察的典型案例之一。研究从"重写学术史"的学术潮流入手,阐论经济学术史探索与"话语体系"创新的关联,分析进行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创新已经具备的五大关键性基础。进而,实证考察典型案例《中国经济学史纲》五个方面的学术特色与学理价值,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话语体系创新探索中引航导向的重要贡献。最后,将历史视镜拉得更远些,从两个视角追溯中国源远流长的"经世济民"之学,及其汇聚成为"话语体系"充足养分的史实。希冀依循中国经济学术史脉络,勾勒出一条探索和丰富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6.
列入200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邹进文教授所著的《近代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以留学生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201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界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近代中国留学生经济学学术思想的开创性著作,其学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开拓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 中国现代经济学不是从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中"内生"出来的,而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在早期移植西方经济学及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近代留学生群体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其学术思想成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独特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界缺乏对近代留学生群体经济思想的系统深入研究,留学生经济学学术成就迄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该书以中国近代留学生博士论文为切入点研究留学生留学期间的经济思想,重点研究留学生博士论文对经济学的贡献.作者论述了留学生博士论文在理论经济学、财政理论、金融理论、农业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工商管理理论、经济思想史、经济史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方面的学术贡献,是一部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百科全书式的学术著作,开拓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高鸿业先生(1911~2007)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著名经济学家和资深翻译家。他毕生致力于西方经济学著作的译介、教学和研究,硕果累累,贡献卓著。他提出的西方经济学教育思想和躬行的教育实践,不仅在经济学教育界,而且在整个教育界都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研究、继承和发扬先生的西方经济学教育思想,提升西方经济学教育质量,培养优秀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是对先生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8.
2014年6月12日,李万先生不幸病逝。他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一直致力于自然区划与经济地理的研究与实践,在自然地理区划理论与区域经济战略方面卓有建树,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李万先生先后担任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经济地理》副主编多年,我们回顾他的学术生涯,探寻其学术思想,综述其重要的学术文献,记录他的学术贡献,给后人以启迪教益,也以此文纪念李万先生,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王旭涛 《财经科学》2002,(3):124-124
2002年4月1日下午,应西南财经大学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原香港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五常教授到西南财经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张五常教授1967年获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香港大学任教,曾任香港大学经济学院院长,1997年担任(美国)西部经济协会主席.张五常教授在制度经济学,特别是在交易成本经济学、产权理论、契约理论方面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在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张五常教授在国际经济学界享有崇高学术声誉,近几年,均被提名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候选人.张五常教授与西南财经大学部分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围绕交易成本、国有企业改革、汇率、西部大开发等问题进行了座谈.晚上,张五常教授参加西南财经大学"光华讲坛--社会名流论坛"并为师生作题为"经济学合约理论的核心及发展"的学术演讲,并回答了教师和学生所提的有关经济问题.其主要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田国强 《财经研究》2016,(10):35-49
作为社会科学的“皇冠”,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在中国“双一流”建设中,尤其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的现实指导。文章首先分析了世界一流经济学科建设之于“双一流”战略导向的契合度,然后探讨了中国的世界一流经济学科建设所面临的难点及其突破点,进而阐述了中国可从哪些方面为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研究认为,打造中国的世界一流经济学科需要按照国际同行学术标准进行评价,所研究的问题(包括中国问题)应该是国际同行关注的问题,从而需要从完善学科分类评价体系、加强原创性研究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等方面加以突破。与此同时,针对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研究指出,对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历史禀赋和现代价值的挖掘、具有原创性的理论研究和方法论研究创新以及基于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实践的理论提炼升华,是中国经济学界可以且应该做出重要贡献的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唐未兵教授长期致力于微观经济学、企业理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尤其侧重于所有制、产权理论和国有经济的研究,同时在消费经济学和其他经济理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主要学术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了解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对于恩格斯及其经济思想的评价,有利于我们完整地把握恩格斯经济思想及其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认识到恩格斯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本文依次从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中的恩格斯其人、恩格斯的思想来源、恩格斯在经济学领域对于马克思及其思想的影响和恩格斯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地位和贡献等几个方面介绍西方经济学者对于恩格斯及其经济思想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进而窥视恩格斯在整个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我们对于恩格斯及其经济思想在马克思经济学乃至整个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培刚先生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经济学大师,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其主要贡献在于:引领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创立发展经济学的主题理论,探索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道路。他对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系统研究,使他成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初步探索,使他成为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开创者之一。张培刚先生以其学术成就,为发展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给当代中国经济学的繁荣和发展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刘诗白教授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诸多领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许多超前性的学术观点。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体系的探讨,社会主义产权理论构建以及在现代财富观的创新思维等方面形成的学术成就,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在丰富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方面功勋卓著,无愧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产权理论与现代财富观的开拓大家。  相似文献   

15.
赵靖先生(1922-2007)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在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不仅系统总结了中国四千年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提出了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特有的研究模式,而且还开拓了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中国人口思想史等分支学科的研究,为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系统总结赵靖先生的学术贡献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经济学会宣布,将2011年度克拉克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乔纳森·莱文,以表彰他在产业组织理论与微观经济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本文从契约理论、市场组织与设计、信息不对称、网络经济学、不完全竞争市场五个方面对乔纳森·莱文在产业组织理论领域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文进行介绍与评价,并梳理了他的经济思想与突出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7.
焦志文 《生产力研究》2008,(6):I0001-I0007
<正>李翀教授是我国知名的中青年经济学者,国家级中青年专家。师从陶大镛教授和胡代光教授等老一辈知名经济学家,曾先后在三个经济学专业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并多次出国进修。丰富的求学经历赋予了他从事经济学研究难以比拟的优势,名师的指导培养了他严谨的学术风格。他为人、为学、为师都堪称典范。他的研究领域比较广泛,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等领域。他在经济学研究上锐意进取、孜孜以求,多年来笔耕不辍使他在多个经济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和经济学传播史上,燕京大学是不可忽略的重镇。本文以燕京大学经济系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历程和代表性人物的思想贡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经过研究发现: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燕京大学经济系的师资尽管难称雄厚,但是经济学的教育方法先进,西方前沿经济理论和中国传统的经济史学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培育出了熊正文、滕茂桐、赵靖、费景汉、陆卓明、洪君彦等众多著名学者,成果十分突出,对中国近代经济学教育与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制度经济学派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80年代末开始,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一大批经济学者接受并运用新政治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的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问题,取得了重大进展,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制度经济学派。本文考察中国制度经济学派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发展轨迹、学术特征,阐述中国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贡献,展望中国制度经济学派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苏星先生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伟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苏星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新中国经济史及住宅问题等多个领域都进行了富有创见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其经济思想影响和熏陶了几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学术素养。在苏星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学习和研究先生的经济思想,是对这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最好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